《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法》是中国对印花税征收和管理的基本法律,其重点内容如下:
1. 纳税人范围:
在中国境内书立应税凭证、进行证券交易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境外书立在境内使用的应税凭证的单位和个人。
2. 应税凭证和证券交易:
明确了应税凭证包括合同、产权转移书据和营业账簿,证券交易特指在指定场所交易的股票和存托凭证。
3. 税目和税率:
依据《印花税税目税率表》执行,详细列出了不同类型合同和产权转移书据的税率。
4. 计税依据:
包括合同金额、产权转移书据金额、营业账簿的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合计金额,以及证券交易的成交金额。
5. 免税和减税:
规定了若干免税情形,如无息或贴息借款合同、赠与政府等机构的产权转移书据等,国务院可规定减征或免征情形。
6. 申报和缴纳:
明确了纳税人的申报缴纳地点、时间和方式,以及境外单位或个人的扣缴义务人规定。
7.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为书立应税凭证或完成证券交易的当日。
8. 缴纳方式:
可以通过粘贴印花税票或税务机关开具的其他完税凭证方式缴纳。
9. 征收管理:
由税务机关依照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征收管理。 该法规的实施对规范税收征收、保护纳税人权益、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与1988年的《印花税暂行条例》相比,新法提升了法律层级,明确了征税范围和税率,增强了法律的权威性和规范性。
企事业单位需履行的义务:
包括依法申报和缴纳印花税,同时享有依法减免税款的权利。合规红线包括不得逃税、抗税,否则将面临法律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