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23修订) 》解读

解读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23修订)
解读专家: 合规网 解读日期: 2025-07-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23年修订)是中国为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防治污染损害、维护生态安全和公众健康而制定的重要法律。该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对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具有指导性和强制性作用。 

法规重点: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中国管辖海域内的所有活动,以及对中国海域造成影响的境外活动。

 

2. 管理职责:

明确了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等的职责分工。 


3. 保护原则:

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源头防控等原则。 


4. 生态保护:

加强海洋生态保护,提升海洋生态系统质量和多样性。 


5. 污染防治:

对陆源污染物、工程建设项目、废弃物倾倒、船舶及有关作业活动污染防治作出详细规定。

 

6. 法律责任:

对违法行为设定了具体的法律责任,包括罚款、责令改正、停业关闭等。 


法规意义和影响: 

          该法的修订对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它强化了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提高了海洋环境保护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保护海洋资源、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新法变化内容: 

          与原法相比,新法增加了对海洋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的规定,强化了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明确了海洋生态修复的重点和要求,加强了对海水养殖活动的管理,提高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企事业单位义务与权利: 

- 义务:遵守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减轻海洋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依法公开排污信息;按规定取得排污许可证;对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 权利:依法参与海洋环境保护活动,对污染海洋环境、破坏海洋生态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检举。 

- 合规红线:不得违法排放污染物,不得在禁止区域新设排污口,不得违法倾倒废弃物,不得违法进行工程建设项目。 该法律为企事业单位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框架和行为指南,确保其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开展活动,同时对违法行为设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以保护海洋环境和生态安全。

登录合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