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征收使用办法(2011修订)
颁布机构: |
农业部、财政部、国家物价局 |
生效状态: |
在用 |
所属类型: |
部门规章 |
适用地区: |
中国 |
适用领域: |
自然生态保护 |
生效日期: |
1989/01/01 |
颁布日期: |
2011/01/08 |
颁布机构: |
农业部、财政部、国家物价局 |
生效状态: |
在用 |
所属类型: |
部门规章 |
适用地区: |
中国 |
适用领域: |
自然生态保护 |
生效日期: |
1989/01/01 |
颁布日期: |
2011/01/08 |
*注:本篇法规已被: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发布日期:2011年1月8日,实施日期:2011年1月8日)修改(修改内容:第一条中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十九条的规定”修改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的有关规定”。)
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征收使用办法
【颁布单位】 农业部、财政部、国家物价局
【颁布日期】 19881031
【实施日期】 19890101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制定本办
法。
第二条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水、滩涂、领海以及中华人民共和
国管辖的其他海域采捕天然生长和人工增殖水生动植物的单位和个人,必
须依照本办法缴纳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以下简称“渔业资源费”)。
第三条 渔业资源费的征收和使用,实行取之于渔、用之于渔的原则
。
第四条 渔业资源费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授权
单位依照批准发放捕捞许可证的权限征收。由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
准发放捕捞许可证的,渔业资源费由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海区
渔政监督管理机构(以下称“海区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征收。
第五条 渔业资源费分为海洋渔业资源费和内陆水域渔业资源费。
海洋渔业资源费年征收金额,由沿海省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或者海区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在其批准发放捕捞许可证的渔船前三年采捕
水产品的平均年总产值(不含专项采捕经济价值较高的渔业资源品种产值
)1—3%的幅度内确定。
内陆水域渔业资源费年征收金额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
专项采捕经济价值较高的渔业资源品种,渔业资源费年征收金额,由
省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海区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在其批准发
放捕捞许可证的渔船前三年采捕该品种的平均年总产值3—5%的幅度内
确定。
经济价值较高的渔业资源品种名录,由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
第六条 渔业资源费的具体征收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
部门或者海区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在本办法第五条确定的渔业资源费年征
收金额幅度内,依照下列原则制定:
(一)从事外海捕捞、有利于渔业资源保护或者国家鼓励开发的作业
的,其渔业资源费征收标准应当低于平均征收标准,也可以在一定时期内
免征渔业资源费。
(二)从事应当淘汰、不利于渔业资源保护或者国家限制发展的作业
的,或者持临时捕捞许可证进行采捕作业的,其渔业资源费征收标准应当
高于平均征收标准,但最高不得超过平均征收标准金额的三倍。
(三)依法经批准采捕珍稀水生动植物的,依照专项采捕经济价值较
高的渔业资源品种适用的征收标准,加倍征收渔业资源费,但最高不得超
过上述征收标准金额的三倍。因从事科研活动的需要,依据有关规定经批
准采捕珍稀水生动植物的除外。
渔业资源费的具体征收标准,省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
,由省级人民政府物价部门核定;海区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制定的,报国务
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由国务院物价部门核定。
第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海区渔政监督
管理机构,根据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渔业资源费征收标准,依照作业单位
的船只、功率和网具数量,确定应当缴纳的渔业资源费金额。
第八条 持有广东省和香港、澳门地区双重户籍的流动渔船,由广东
省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征收渔业资源费。
第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海区渔政监督
管理机构,在批准发放捕捞许可证的同时征收渔业资源费,并在捕捞许可
证上注明缴纳金额,加盖印章。
征收渔业资源费时,必须出具收费的收据。
第十条 渔业资源费列入当年生产成本。
第十一条 省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征收的渔业资源费(含市
、县上缴部分,下同),实行按比例留成和上缴一部分统筹使用的办法。
沿海省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征收的海洋渔业资源费,90%
由其留用;10%上缴海区渔政监督管理机构,用于大范围洄游性渔业资
源增殖保护项目。省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征收的内陆水域渔业资
源费全部由其安排使用。
市、县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征收的渔业资源费上缴省、自治区
、直辖市的比例,由省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商同级财政部门确定
。
第十二条 渔业资源费用于渔业资源的增殖、保护,使用范围是:
(一)购买增殖放流用的苗种和培育苗种所需的配套设施;修建近海
和内陆水域人工鱼礁、鱼巢等增殖设施;
(二)为保护特定的渔业资源品种,借给渔民用于转业或者转产的生
产周转金(不得作为生活补助和流动资金);
(三)为增殖渔业资源提供科学研究经费补助;
(四)为改善渔业资源增殖保护管理手段和监测渔业资源提供经费补
助。
渔业资源费用于渔业资源增殖与保护之间的比例,属于海区掌握的,
由海区渔政监督管理机构确定;属于省、自治区、直辖市掌握的,由省级
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商同级财政部门确定。
第十三条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大江、大河的人工增殖放流,由
江河流经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务院渔
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规划,从其征收的内陆水域渔业资源费中提取经费
。
第十四条 渔业资源费按预算外资金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征收的渔业资源费应当交同级财
政部门在银行开设专户储存,依照规定用途专款专用,不得挪用。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渔业资源费
的其他使用单位,应当在年初编制渔业资源费收支计划,在年终编制决算
,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并报上一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海区渔政监督管理机构编制的渔业资源费收支计划和年终决算,由国
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汇总后,报财政部门审批。
收支计划和决算报表的格式由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订。
第十六条 各级财政、物价和审计部门,应当加强对渔业资源费征收
使用工作的监督检查,对挪用、浪费渔业资源费的行为,应当依照国家有
关规定查处。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物价部门解
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1989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