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医用辐射防护监测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颁布机构: 广东省卫生厅
生效状态: 在用 所属类型: 地方规范性文件
适用地区: 广东省 适用领域: 核与辐射环境监管
生效日期: 2010/08/27 颁布日期: 2010/08/27
颁布机构: 广东省卫生厅
生效状态: 在用
所属类型: 地方规范性文件
适用地区: 广东省
适用领域: 核与辐射环境监管
生效日期: 2010/08/27
颁布日期: 2010/08/27
广东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医用辐射防护监测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粤卫函〔2010〕681号) 广州、肇庆、潮州市卫生局,省职业病防治院、省卫生监督所:   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医用辐射防护监测网试点工作的通知》(卫办监督函〔2010〕478号)要求,我厅组织制定了《广东省医用辐射防护监测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现印发实施。请各试点单位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密切配合,切实做好试点各项工作。   未纳入试点的地区可参照本方案开展医用辐射防护监测工作。   广东省医用辐射防护监测网试点工作联系人:杨宇华(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联系电话:020-34063090。   二〇一〇年八月二十七日 广东省医用辐射防护监测网 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了解我省医用辐射防护现状,加强医疗机构放射诊疗监督管理,逐步推进全省医用辐射防护监测网络数据信息平台建设,提高我省放射诊疗防护监管水平,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促进核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快速发展,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医用辐射防护监测网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我省医用辐射防护监测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一、依据   《全国医用辐射防护监测网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全国方案”)。   二、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根据全国方案要求,我省选择广州、潮州、肇庆三个设区的地级市作为本次试点地区。具体安排如下:   1.医疗机构放射诊疗的防护基本情况调查。   选择广州、潮州、肇庆三市开展医疗机构放射诊疗防护基本情况调查。   2.X射线诊断设备安全防护与质量安全控制检测。   在上述三市选取15家医院(三级医院5家、二级医院5家、一级医院5家),检测50台放射诊断设备。其中,X射线摄影机20台,X射线透视机10台,CT机10台,乳腺X射线屏片摄影机和CR各5台。   3.核医学设备安全防护与质量安全控制检测。   在上述三市选取3家三级医院,检测5台设备。其中, PET/CT 2台; SPECT 3台。   4.放射治疗设备安全防护与质量安全控制检测。   在上述三市选取8家医院(三级医院6家、二级医院2家),检测18台放射治疗设备。其中医用电子加速器10台,钴-60远距离治疗机3台,头部伽玛刀2台,后装治疗机3台。   5.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   在上述三市选取15家医院(三级医院5家、二级医院5家、一级医院5家),开展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   具体检测单位名单见附表。   (二)方法。   本次调查监测工作采取现场问卷调查、现场放射诊疗设备安全防护与质量安全控制检测及实验室个人剂量监测相结合方式。省卫生监督所负责组织调查、收集及录入试点地区的医疗机构放射诊疗防护基本情况,省职业病防治院负责对放射治疗设备、放射诊断、核医学等设备进行现场检测及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由于监测技术、设备等因素原因,其中头部γ刀、后装治疗机、PET/CT、SPECT、医用加速器电子线部分、乳腺X射线屏片摄影机和CR等设备的检测工作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负责完成)。   三、调查监测内容   (一)医疗机构放射诊疗防护的动态基本情况。   1.机构和人员情况。   (1)放射诊疗许可证持证情况。了解医疗机构是否取得了《放射诊疗许可证》以及放射诊疗许可内容。   (2)放射工作人员持证情况。了解放射工作人员是否经过培训,是否持有放射工作人员证。   (3)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情况。了解放射工作人员是否按规定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个人剂量监测,是否建有健康档案、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4)放射诊疗医学物理人员配备情况。了解医疗机构持有大型医用设备上岗证人数和医学物理人员数。   2.设备和防护设施情况。   (1)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审查情况。了解新建、改建、扩建放射诊疗项目是否进行放射防护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   (2)放射诊疗设备型号及数量。了解医疗机构放射治疗设备(医用电子加速器、钴-60远距离治疗机、头部伽玛刀、体部X刀、适形调强、后装治疗机等)、核医学设备(PET/CT、 SPECT等)和放射诊断设备(X射线摄影机、X射线透视机、CT、乳腺X射线屏片摄影机、CR等)相关信息及数量。   (3)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情况。了解上述设备中属于大型医用设备的获得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的情况。   (4)配套设备配置情况。了解放疗剂量仪、放疗剂量扫描装置、TPS、模拟定位机、活度计、校准水模、表面污染测量仪、X射线影像设备质控设备等的配置情况。   (5)设备状态检测和稳定性检测情况。了解医疗机构是否开展放射诊疗设备状态检测和稳定性检测。   3.设备使用频率。   了解医疗机构年度放射诊疗设备诊断或治疗患者数量。   4.患者防护情况。   了解患者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情况。   5.放射事故的发生和处理情况。   了解医疗机构是否发生过放射事故,是否按要求上报卫生行政部门。   (二)放射诊疗设备安全防护与质量安全控制监测。   1.医用电子加速器(监测指标共13项,其中X射线7项,电子线6项)。   X射线的性能:辐射质、辐射野的均整度、辐射野与光野的重合、辐射野的对称性、剂量示值的重复性、剂量示值的线性、剂量示值的误差。   电子线的性能:辐射质,辐射野的均整度,辐射野的对称性,剂量示值的重复性、剂量示值的线性,剂量示值的误差。   2.钴-60远距离治疗机(监测指标共7项)。准直器旋转中心,灯光野与照射野的重合性,半影区宽度,辐射野对称性,输出剂量的重复性,输出剂量的线性,治疗计划的吸收剂量偏差。   3.头部伽玛刀(监测指标共7项)。焦点剂量率,焦点计划剂量与实测剂量的相对偏差,机械中心与辐射野中心之间的距离,辐射野半影宽度,辐射野尺寸(FWHM)与标称值最大偏差,透过准直体的泄漏辐射,非治疗状态下杂散辐射。   4.后装治疗机(监测指标5项)。治疗源活度测量, 源传输到位精度,测量点吸收剂量重复性,距离贮源器表面5cm处的任何位置的泄露辐射空气比释动能率,距离贮源器表面100cm处任一点的泄露辐射空气比释动能率。   5.PET/CT(检测项目共10项)。空间分辨率、灵敏度、散射测量、计数丢失和随机符合测量、CTDI、CT均匀性、CT高对比度空间分辨率、CT低对比度空间分辨率、CT值、床走位精度。   6.SPECT(检测项目共7项)。固有空间均匀性、固有空间线性、固有空间分辨率、最大计数率、系统平面灵敏度、系统空间分辨率、系统空间分辨率。   7.X射线摄影机(共监测指标9项)。管电压指示的偏离、输出量重复性、输出量线性、有用线束半值层、曝光时间指示的偏离、自动曝光控制、SID值的偏离、有用线束垂直度的偏离、光野与照射野偏离。   8.X射线透视机。   荧光屏透视机(共监测指标4项)透视受检者入射体表空气比释动能率典型值、透视荧光屏灵敏度、空间分辨力、照射野与影像接受器中心偏差。   影像增强器透视机(共监测指标4项)透视受检者入射体表空气比释动能率典型值、空间分辨力、影像增强器前入射空气比释动能率、影像增强器系统自动亮度控制。   9.CT(共监测指标9项)。定位光精度、层厚偏差、CT值、噪声、均匀性、高对比分辨力、低对比分辨力、CT剂量指数、诊断床定位精度。   10.乳腺X射线屏片摄影机(共监测指标13项)。标准照片密度、胸壁侧的射野准直、胸壁侧射野与台边的准直、光野/照射野的一致性、自动曝光控制、管电压指示的偏离、辐射输出量的重复性、乳腺平均剂量、高对比分辨率、辐射输出量率、特定辐射输出量、半值层(HVL)、曝光时间指示偏离。   11.CR(共监测指标19项)。管电压指示的偏离、输出量重复性、输出量线性、有用线束半值层、曝光时间指示的偏离、自动曝光控制、SID值的偏离、有用线束垂直度偏离、光野与照射野偏离、IP暗噪声、IP响应均匀性及一致性、IP响应线性、激光束功能、空间分辨力与分辨力重复性、低对比度细节探测、空间距离准确性、IP擦除完全性、滤线栅效应(混叠)、IP通过量。   (三)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   按照《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的规定,开展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并以卫生部个人剂量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四)信息报送工作。   监测信息实行网络直报,卫生监督和放射防护技术机构建立医用辐射防护监测信息处理网络终端,将监测结果录入并上报卫生行政部门。   四、质量控制   (一)建立健全试点工作质量管理体系和实验室质量管理制度,规范检测工作程序,保证检测质量。拟订实施计划,统一方法、统一表格;   (二)抽调责任心强、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放射卫生专业人员组成调查、检测队伍;   (三)在调查开始时,进行调查人员的培训和预调查;   (四)检测方法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实施;检测原始记录要规范并存档;   (五)对各项数据均需复核、确认,确保数据的客观、真实和准确;   (六)检测用的仪器设备要在检定或校准有效期内;   (七)建立考核评估机制,在调查实施过程中,省卫生厅将派员对调查工作进行指导、考核和评估。   五、组织和分工   (一)组织实施:广东省卫生厅卫监处、医政处;   (二)具体承担: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省卫生监督所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   (三)协助:广州、潮州、肇庆三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机构及放射防护技术机构;   (四)指导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   六、进度安排 时 间 主要工作内容 2010年7月30日前 制定具体工作方案,选定监测医院 2010年9月30日前 开展调查监测培训(视国家培训时间而定) 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30日 现场调查检测 2011年6月至2011年7月30日 资料汇总,编写总结报告,对试点工作进行评估   附表   具体监测医院列表 医院名称 医院分类 受检项目 受检设备名称 台数 拟检时间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级 放射治疗 直线加速器 1 2010年10月 X射线诊断 拍片机 1 透视机 1 CT 1 乳腺机 1 核医学 PET 1 SPECT 1 个人剂量 / / 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三级 放射治疗 直线加速器 4 2010年10月 钴-60治疗机 2 后装治疗机 2 X射线诊断 拍片机 1 透视机 1 CT 1 乳腺机 1 核医学 PET 1 SPECT 1 个人剂量 / / 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 放射治疗 直线加速器 1 2010年10月 伽玛刀 1 X射线诊断 拍片机 1 透视机 1 CT 1 乳腺机 1 个人剂量 / / 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 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 放射治疗 直线加速器 1 2011年1月 X射线诊断 拍片机 2 透视机 1 CT 1 个人剂量 / / 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 潮州市人民医院 三级 放射治疗 直线加速器 1 2010年10月 X射线诊断 拍片机 2 透视机 1 CT 1 核医学 SPECT 1 个人剂量 / / 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 广州市番禺中心医院 二级 放射治疗 钴-60治疗机 1 2010年10月 X射线诊断 拍片机 2 透视机 1 CT 1 乳腺机 1 CR 1 个人剂量 / / 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 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二级 放射治疗 直线加速器 2 2010年10月 后装治疗机 1 X射线诊断 拍片机 1 乳腺机 1 个人剂量 / / 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 潮州市二级医院2家   二级 X射线诊断 拍片机 2 2010年12月 CT 2 CR 2 个人剂量 / / 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 肇庆市二级医院1家 (选择1家县人民医院) 二级 X射线诊断 拍片机 1 2011年1月 透视机 1 CT 1 CR 1 个人剂量 / / 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 潮州市一级医院2家   一级 X射线诊断 拍片机 2 2010年12月 透视机 2 CT 1 个人剂量 / / 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 肇庆市一级医院3家 (选择2家乡镇卫生院) 一级 X射线诊断 拍片机 5 2011年1月 透视机 1 CR 1 个人剂量 / / 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 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 放射治疗 伽玛刀 1 2010年10月
相关文档 more+
  •  
登录合规网
解读×
加入清单×
加入 管理清单
系统提示×
很抱歉,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下载太过频繁,如继续下载,请输入验证码并点击继续下载
继续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