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上半年环保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颁布机构: 常州市环保局
生效状态: 在用 所属类型: 地方规范性文件
适用地区: 常州市 适用领域: 生态环境综合管理
生效日期: 2009/08/01 颁布日期: 2009/08/01
颁布机构: 常州市环保局
生效状态: 在用
所属类型: 地方规范性文件
适用地区: 常州市
适用领域: 生态环境综合管理
生效日期: 2009/08/01
颁布日期: 2009/08/01
2009年上半年环保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常州市环保局 2009年8月1日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环保工作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取得明显成效。 一、环境质量有新提高 污染减排、太湖治水、城区清水、净化空气等各项工程得到快速推进,实现了“双过半”, 其中,已完成194个重点减排项目,总体进展超过序时进度。全市环境质量改善明显。据监测,1~6月,我市11个太湖流域河流水质目标考核断面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20.1%、27.8%和26.2%,已有6个断面达标;46条市河上述三项指标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28.5%、43.1%和37.4%。竺山湖总氮平均浓度比去年同期下降20.9%,其蓝藻的聚集时间比去年晚了12天。市区空气质量优和良好的天数为168天,占总天数的92.8%,比去年同期增加8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平均浓度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比去年同期下降11.1%。根据省环保厅初步测算,我市今年上半年区域补偿金收取和支付基本持平。 二、环境信访有新压降 加强信访调处,努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环境问题。开展“大接访”活动,实施重点环境问题挂牌督查、领导包案等制度确保落实到位。针对群众反映较多的废气污染问题,分区召开废气整治动员会和4次圆桌会议,对常隆、天马、常药实施限产,向6家企业派驻环保代表,在实施对污染源“夜夜查”的基础上,对敏感区域开展了24小时“时时查”。市政府发布了秸秆禁烧通告,我局会同有关部门实施秸秆禁烧巡查、禁烧宣传和中高考期间噪声巡查监控。1~6月份,全市环境信访总量比去年同期下降24.2%,减少834件。 三、生态市建设有新突破 武进区、金坛市先后通过国家级技术考核,溧阳市也通过了省级技术考核。全市37个镇中共有30个镇通过全国环境优美镇省级考核。新建成省级生态村15个、市级生态村32个,140个村基本完成“三清一绿”综合整治,191个村开展了“五化三有”整治。继续推进清水、蓝天、绿化、家园等国家生态市建设十大工程。全市扎实推进农村及城郊结合部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在河道净化,环境美化上狠下功夫。4月9日,国家环保部李干杰副部长专程来我市调研生态市创建工作,对我市创建工作予以高度肯定。6月19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生态市建设推进大会,在总结成效的基础上,对照标准找差距,明确了下一阶段的主要建设任务,落实了各项任务的牵头部门和责任主体,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确保完成生态市建设目标。 四、服务发展有新举措 按照“政策惠民、实事利民、服务为民”主题实践活动要求,我局进一步解放思想,出台、实施“六个再”的服务举措:一是市场再开放。向社会公布在常从事环评工作的22家环评单位基本信息。二是权限再下放。进一步将一些权限下放至辖市、区环保局,并实施环保窗口首席代表制。三是时间再压缩。加快速度、优化环节,环评报告书审批从15个工作日进一步缩短至9个工作日,比法定的60个工作日提速85%。四是收费再降低。下属事业单位收费标准在下限的基础上再下浮15%。五是中介再规范。建立了行业协会,加强质量考核,实行服务承诺。六是服务再优化。对于市重点工程、拟上市、争取资金和星级企业等项目,指定专门人员实行环评审批的全过程服务,提供项目前期环保咨询、联系监测、评估、报批等免费服务。同时,召开首届“环保技术创新成果推介暨产学研对接洽谈会”,并完善去年已开办的环保技术超市,开通网上超市,为环保产学研常年提供义务中介服务,促进其无缝快速对接,强力推进环保产业发展。  五、环保管理有新创新 一是全面实行了市委常委“断面长”督查制及“河长”负责制全覆盖,9个市委常委分别担任19个河道相关断面的断面长,市领导分别担任全市14条主要河道的“河长”,各辖市、区政府相关领导、部门和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分别担任辖区内共计109条主要河道的“河长”,组织推进环境综合整治。二是实施区域环境资源补偿制度和排污权有偿交易试点,探索建立控制和减少污染排放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三是加强污染源治理。全市已关闭申特化工等6家企业,完成明毅纺织、常隆有机等6家企业搬迁或全面停产,天马集团等2家正在搬迁,常隆、天马、常药实施了限产。全市13大废气整治重点片区143家废气整治单位中已有65家完成整治,40家正在实施,38家正在编制整治方案。市区“禁燃区”建设中已有22家单位拆除、停用锅炉32台。开展电镀行业整治,全市已有74家电镀企业完成整改,4家关停。对132家市河沿线企事业单位下达了限期接管任务,其中20多家已完成,其余正在实施。四是强化污染源现场监管。对化工、印染和污水处理厂等重点污染源进行了全覆盖检查,对重点区域污染源实施“夜夜查”和24小时“时时查”。向6家企业派驻环保代表。每周开展3次对各重点区域的废气巡测,积极建设滨江化工园区大气自动监测站。 六、学习实践有新成效 今年以来的学习实践活动规定动作全部到位,自选动作富有特色。一是在学习实践中求真务实。二是在解放思想中排差补缺。三是在调研座谈中开拓思路。四是在学、行结合中推进工作。五是在自选动作中创新创特。出台了一项政策、组织了三项活动、实施了三个创新。即实施环评市场再开放等“六个再”的服务新措施;组织了“抚今追昔忆环保,服务发展谱新篇”专题报告会、赴溧阳监狱现场警示教育和首届“环保技术创新成果推介暨产学研对接洽谈会”;开拓创新,实施河长制全覆盖及市委常委断面长督查制、以乡镇、街道为网络单元的环保网络化管理和对重点区域的“夜夜查”及“时时查”。 虽然今年以来环保工作进展势头良好,但是,我市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环境质量改善的速度和程度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盼相比,依然有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增长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受诸多自然条件制约环境容量相对偏小,污染物排放总量仍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二是由于历史原因,布局不尽合理,工居混杂、安全防护距离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导致环境信访数量总体较多,越级信访、重复信访问题依然存在;三是水、气环境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据省通报,全省15条主要入太湖河道中有3条未消除劣V类,包括我市入湖河道武进港和太滆运河;由于截污、清淤等工程还未到位和各类工程在市河上大量筑坝断流,部分市河仍未变清;全市大气污染已由煤烟型向煤烟、机动车、扬尘混合污染转变,群众对大气污染的投诉占全市环境信访总量约一半以上。 下半年,我市环保工作将进一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突出精细化管理方式,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一、加快国家生态市建设 一是全力冲刺,确保金坛、溧阳、武进年内通过国家生态市(区)工作考核。二是全面对标,加快提升尚不达标的8项指标,确保年内全市90%左右考核指标达标。重点是紧密结合节能减排,紧紧抓住结构调整和环境建设,尤其是其中的对落后产能的淘汰、循环经济的推进,加快污水厂管网建设,提升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工业用水重复率和水环境质量达标率,同时努力提升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三是做优做特,打造生态市建设亮点。着力打造富有常州特色的六大亮点工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市河清水、绿色交通体系、绿地建设与公园免费开放还绿与民、环境信访处置以及绿色系列创建,从形式与内涵两方面丰富国家生态市建设工作。 二、打好太湖治水硬仗 一是加快推进全市污水收集管网的建设,提高污水厂的运行负荷。二是推进小流域综合整治,提升入湖河道水质。尤其是抓好武进港、太滆运河和京杭大运河的整治。三是推进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提高稳定达标率。四是加快打造环境管理“放心行业”,完成电镀行业整治,启动化工、印染行业环境整治。五是加快完成长荡湖网围拆除和环太湖、滆湖湖滨湿地建设任务。同时,继续做好蓝藻打捞工作,力保太湖安全度夏。 三、打好市河清水硬仗 有效巩固和提升城区河道水环境整治成果。一是加快推进沿岸地区污水接管。二是加快“三河三园”沿线、新增14条河道以及3条清水通道沿岸工业污染源专项整治。三是加快生态清淤与沟通水系工程,提升市河的换水、自净能力。四是完成柴支浜南支等一批河道生态修复工程。五是增强水质预警及应急保障能力,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四、打好净化空气硬仗 一是推进公交运营车辆和出租车油改气,实施高污染汽车限行,开展机动车尾气路检。二是根据即将实施的施工工地、拆迁工地扬尘控制有关办法,落实各项扬尘控制措施,建成一批灰堆料场示范工程,充分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尾水进行中水回用试点及对道路进行冲洗和清扫洒水。三是推进完成余下单位的清洁能源改造,扩建成8.1平方公里“禁燃区”,推进城区13家单位完成懒汉炉整治工作。四是通过关停一批、搬迁一批、治理一批,“一厂一策”加快完成13个区域内余下78家单位的工业废气污染防治任务。五是因地制宜,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全面推进秋季秸秆禁烧工作。 五、进一步压降信访总量 一是完成环境信访突出问题集中治理“百日行动”,做好国庆60周年等特殊时期的重点信访调处工作,组织各地进一步排查2007年以来的联名信访、越级上访、重复信访情况,落实领导包案制度,确保不发生因环境问题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二是对环境问题严重、群众信访集中的区域或企业,进一步加大检查力度、加密检查频次、加大对污染扰民问题的查处力度和重点环境问题挂牌督办力度,有效解决环境信访问题。三是完善工作机制。严格按《信访条例》的规定,进一步规范信访处理、答复程序,强化督查督办和考核,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在充分保障信访人权利的同时,实施信访事项三级终结制度;实施信访工作关口前移,形成全系统办信访的大调处机制,确保全年环境信访总量再压降,努力完成 “一控两降两提高”的目标。 六、坚持两手抓两促进 坚持一手抓铁腕治污,一手抓优化服务,将两者紧密结合。抓铁腕治污突出解决实际环境问题:一是抓工业企业的治理设施、环境管理和防治技术的“三到位”。二是抓对违法排污企业的后督察,通过检查督促和指导,将对违法行为的整改落实到位。抓优化服务突出细致有效:一是进一步完善落实优化服务的“六个再”措施,紧密围绕“三保三促”,提升服务水平。二是狠抓环保产学研对接的全面推进。深入开展环保“三新”(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和示范工程建设,发挥好环保实用技术超市的作用,跟踪服务环保产学研对接,引导全市环保产业的发展,推进全市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
相关文档 more+
  •  
登录合规网
解读×
加入清单×
加入 管理清单
系统提示×
很抱歉,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下载太过频繁,如继续下载,请输入验证码并点击继续下载
继续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