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加强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安全生产工作指导意见
颁布机构: |
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
生效状态: |
在用 |
所属类型: |
地方规范性文件 |
适用地区: |
山西省 |
适用领域: |
职业健康安全综合管理 |
生效日期: |
2013/09/18 |
颁布日期: |
2013/09/18 |
颁布机构: |
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
生效状态: |
在用 |
所属类型: |
地方规范性文件 |
适用地区: |
山西省 |
适用领域: |
职业健康安全综合管理 |
生效日期: |
2013/09/18 |
颁布日期: |
2013/09/18 |
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加强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安全生产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晋经信运行字〔2013〕494号)
各市经信委:
为加强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安全生产工作,履行安全生产指导职责,我们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山西省经信委
2013年9月18日
省经信委关于加强全省
工业和信息化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加强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安全生产工作,切实履行安全生产指导职责,提升全省工业和信息化行业本质安全水平,推动安全发展,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1、指导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和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紧紧围绕工业和信息化安全生产指导职责,以提升企业本质安全为目标,以增强工业转型升级安全保障为着力点,通过建立管理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发挥指导作用。
2、工作目标。认真履行工业和信息化安全生产指导职责,加快建立全省自上而下的工业和信息化安全生产指导管理体系。完善安全生产指导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淘汰落后、产业重组、行业准入、行业规划、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两化融合等对安全生产的推动作用,促进提升我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二、加强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指导水平
3、健全工作体系。按照分级、属地原则,各级经信部门要切实做好本地区、本部门工业和信息化安全生产管理指导工作。通过明确工作机构,落实人员经费,为指导工作开展提供必要保障,通过完善工作制度,健全工作机制,认真履行指导职责,逐步形成我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省、市、县三级工业和信息化安全生产指导工作体系。
4、完善预案体系。编制工业和信息化相关行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完善和修订已有应急预案,加强预案的学习,熟悉掌握职责、响应处置程序等内容,定期开展预案演练,不断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逐步建立工业和信息化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5、强化基础工作。在各级安委会统一部署和领导下,深入开展安全专项整治。在重大节日、“两会”期间等关键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针对夏季防汛、冬季防火等生产季节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制定安全防范措施。指导工业和信息化行业,特别是高危行业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建立监测监控、预报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严防因治理监控不到位引发安全生产事故,企业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要报当地行业主管部门备案。建立安全生产事故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明确报送内容、时限和要求,做到报送及时、准确,防止出现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
6、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力度,制定年度宣传教育计划,充分利用各种手段,结合“安全生产年”、“安全生产月”等活动,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知识,营造“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良好氛围。积极开展业务人员能力培训,增强安全意识,提高业务技能,把安全意识、安全理念、安全文化真正根植于心、落实于行。
三、明确行业规划安全要求,强化安全源头预防
7、严格行业安全准入。针对各行业安全发展需求,把安全生产标准作为行业准入的必要条件,切实加强行业准入管理。对于行业准入条件中安全生产要求缺失或滞后的,要落实安全准入门槛。针对安全生产水平低、事故多发的高危行业,要进一步提高准入门槛,防止安全生产水平低、保障条件落后的企业进入市场,严把行业安全准入关,预防和减少安全危险源。
8、做好行业安全规划。制定工业和信息化相关行业发展规划,要充分考虑安全生产因素,明确提出具体要求。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产业集聚园区建设,要统筹区域环境容量、安全容量和公共设施危险源,合理、有序规划。科学规划化工园区,优化化工企业布局,严格控制城镇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
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布局调整,夯实企业安全基础
9、加大产业重组力度。充分发挥产业政策导向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大对高危行业企业重组力度,提高安全基础保障能力。对于条件差、难以满足安全生产要求的企业,通过实施兼并重组,进一步整合或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安全保障低的落后产能,适度集中生产能力,发挥优势企业管理、技术、装备和人才作用,推动企业提高安全整体水平。
10、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是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措施。建立健全淘汰落后产能长效机制,根据工信部安排,将不符合有关安全标准、安全性能低下、危及安全生产的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列入淘汰目录,根据国家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年度目标任务,制定年度淘汰计划,及时分解到市县及具体企业,采取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措施,按照时限和淘汰标准,予以强制淘汰,有效消除安全隐患。
五、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11、加强安全技术改造。技术改造项目的核准备案要统筹考虑安全生产条件和要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三同时”、职业病危害“三同时”等各项规定,引导企业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加强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支持有效消除重大安全隐患的技术改造和搬迁项目,促进先进成熟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推广应用。在技术改造项目申报过程中,对于技术工艺先进、有效消除重大安全隐患的技术改造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支持,对于带有共性、关键的安全生产技术,要安排技改示范项目予以推广。
12、推动安全技术创新。鼓励和引导企业研发、采用先进适用安全技术和产品,集中力量攻关一批关键、重大安全生产技术,加大先进、成熟、适用的安全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加快安全生产关键技术装备的换代升级。推进安全科研成果产业化,逐步构建政府推动,企业主动的安全技术创新支撑体系,不断提升工业和信息化行业安全生产整体技术水平。
13、提升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加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将安全生产信息化作为两化融合的重点,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积极争取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对于以信息化提升安全生产水平的项目予以优先考虑。加强对示范项目和企业的跟踪服务,鼓励企业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推动提升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的技术和产品优先发展。重点建设和完善煤矿井下监控、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等安全避险系统和煤炭行业瓦斯监控、矿山顶板压力监测、井下煤炭运输系统监控、井下温度监控等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六、立足安全长远发展,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14、积极扶持安全产业发展。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发展安全产业的指导意见,把安全产业作为我省重点支持的战略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以培养,跟踪掌握全省安全产业发展现状,加强产业发展引导,努力创造良好外部条件。以安全监测监控、安全避险、安全保护、个人防护、灾害监控、特种安全设施及应急救援等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的研发制造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安全装备产业品牌。大力发展安全装备融资租赁业务,促进高危行业企业加快提升安全装备水平。
15、加强安全生产应急产品保障能力。安全生产应急保障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安全事故处置能力的基础。统筹推进针对安全监测监控、事故救援等专用产品应急准备、生产和供给能力建设,掌握全省资源状况,建立基础数据库,积极开展安全产品能力储备和社会储备,探索建立协议储备制度,鼓励和支持相关企业做大做强。
16、加快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推动食品安全。建立和完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完善联席会议制度,确认食品诚信体系建设咨询机构,稳步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有效促进食品安全。
七、保障措施
17、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工业和信息化安全生产工作是推动社会发展,实现全省转型跨越的重要保障。各市经信委要充分认清加强工业和信息化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出发,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加快完善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体系,抓紧研究制定本区域安全生产指导制度,进一步细化职责,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分工,严格落实指导意见,确保取得实效。
18、加强沟通协作。各市经信委要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履行本市安委会成员单位职责,积极参与安全生产专项行动,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加强与同级安监等安全监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安全生产工作联动机制,形成行业管理部门的指导管理与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各有分工、齐抓共管、标本兼治的有效合力,共同促进安全生产。
19、加强队伍建设。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培养,逐步建立行业安全生产指导工作专家队伍,加强对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提高安全生产指导能力和水平。
20、加强监督检查。各市经信委要根据本指导意见提出具体可行的实施意见,细化目标任务,精心组织实施,定期对履职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狠抓落实,切实将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安全生产指导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