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关于加强全省农机信息化工作的意见
颁布机构: |
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局 |
生效状态: |
在用 |
所属类型: |
地方规范性文件 |
适用地区: |
江苏省 |
适用领域: |
机械安全 |
生效日期: |
2009/03/18 |
颁布日期: |
2009/03/18 |
颁布机构: |
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局 |
生效状态: |
在用 |
所属类型: |
地方规范性文件 |
适用地区: |
江苏省 |
适用领域: |
机械安全 |
生效日期: |
2009/03/18 |
颁布日期: |
2009/03/18 |
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关于加强全省农机信息化工作的意见
(2009年3月18日 苏农机办〔2009〕7号)
各市、县农机局,省局各直属单位:
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结合我省农机系统实际,现就加强农机信息化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机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意义
农机信息化是农业机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全省农机系统积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农机信息化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还存在着农机信息网络不健全、总体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较低等问题,与我省农机化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推进农机信息化,是农机部门服务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转变农机部门行政职能,提高行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必然选择。各级农机部门要从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实现我省“两个率先”目标的高度来充分认识农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出成效。
二、明确农机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服务为宗旨、应用为关键、创新为动力、安全为保障,紧紧围绕服务农机化工作中心,狠抓“网络整合、信息发布、权力阳光”三项重点工作,积极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管理创新,提高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全省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农业建设。
(二)总体目标
通过持续努力,不断改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条件,完善服务手段和功能,大力提升全省农机信息化水平。力争到2012年,省、市农机部门建立电子政务体系框架,建成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初步建立政务信息、政策法规、科研推广、管理服务、购机补贴等应用型数据库,实现政务信息公开与共享,网上办公成为农机部门履行职责的重要手段。到2015年,省、市及30%以上的县农机部门实现办公系统自动化,基本实现“网上办公、网上管理、网上服务”;形成以省局门户网站为核心,市及重点县网站为基础和骨干,上下联动、服务高效的农机化信息网络群;基本建成功能完善、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实现重点业务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在推动管理创新、降低行政成本、提高监管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作用明显增强。
(三)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逐步推进。立足农机化发展实际,按照全省信息化工作总体目标,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协调发展。
2.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基础、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加强整合,促进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3.强化服务,注重实效。以服务为宗旨,坚持信息化建设与提高行政效能相结合,与推行政务公开相结合。
4.加强引导,鼓励创新。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农机信息化工作体制和机制创新,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高应用水平。
三、大力推进农机信息化建设
(一)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以“一站式”服务为目标,积极推进行政许可项目网上办理。按照“以电子政务为手段,以网站为平台,固化行政权力流程,实现网上政务公开、网上办公、网上监察监控三大功能”的原则,加快建设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推动行政权力在网上规范、公开、透明、高效运行,实现与政府“阳光政务大厅”的无缝对接。整合分散的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建成全省统一网络平台。建设内网业务应用系统,形成统一的内网网站平台,大力推行“外网受理、内网办理、外网反馈”服务方式。推进网上协同办公业务建设,做好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开发利用。按照省政府要求,积极改进公文处理方式,完善公文办理制度,推进省、市、县三级跨地区、跨部门无纸化办公。
(二)加强门户网站建设。根据各地农机化发展需要,及时更新网站页面,调整栏目内容,提高网站建设水平。建立完善政务公开、网上办事和公众参与功能,及时准确地发布政务信息,进一步完善局长信箱、投诉建议、民意调查、咨询服务等栏目,通过网站为机手、企业服务提供良好的互动平台,促进交流,推进农机网络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网站服务社会、公众的窗口和纽带作用。加大网络资源开发和利用力度,横向整合各个直属单位专题站点,纵向联合13市门户网站,并逐步向有条件、有基础的县(市、区)延伸,最终形成覆盖全省农机系统、信息资源高度共享的全省农机网站群。着力加强网站内容保障工作,落实分解任务,优化工作流程,完善网站信息发布机制,确保网站内容及时更新,方便公众快速、便捷地查阅、获取规范全面的政府信息。
(三)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根据实际需求,广泛开展信息采集、数据编辑、归类存档等工作,对农机化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分类和综合开发,促进农机信息资源共享。根据社会和公众对农机信息的需求,按照“一数一源多用”原则,建立健全农机化管理基础资料数据库和各类应用数据库,依托公共数据交换平台,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丰富信息资源,保证数据准确完整和及时更新,为实现农机信息化管理打好基础。
四、提高信息安全保障和服务水平
(一)提高信息安全水平。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严格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正确处理政务公开与安全保密的关系,确保“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在全面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的同时,重点保障基础网络和重要系统的安全。重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及时开展相应等级的安全建设和管理,形成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安全保密防范体系。
(二)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加大信息采编力度,提高信息编写质量。进一步拓宽信息采集渠道、丰富信息来源。按照“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及时客观地做好信息发布工作,努力扩大政府信息公开范围,提高信息服务质量。紧紧围绕农机化发展中的热点、亮点、难点,及时报送反映各地、各单位农机化发展情况、计划目标、具体措施、工作动态、典型经验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实行专人专报制度,明确信息采集、加工、传输、审核、发布等各个环节工作责任,提高信息时效性,为政府、公众和企业及时提供有效、优质的信息服务。
五、切实加强对农机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推进农机信息化是加快发展农机化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各级农机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农机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制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任务,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研究和解决农机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具体工作人员为直接责任人的农机信息化发展责任机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形成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的工作合力,推动农机信息化有序发展。
(二)加大投入力度,建立长效机制。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财政部门的支持,加大对农机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确保信息收集加工、发布应用、信息化培训、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和系统维护等必要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给予保障;加强与同级信息化建设牵头部门的协调沟通,将农机信息化工作纳入当地信息化发展规划,争取稳定的经费投入,逐步建立长效发展机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网络平台条件,避免重复建设。对具有共性的应用软件系统,实行全省统一研制,共享使用,防止低水平的重复开发。省农机局在省级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省级农机信息化工程建设及日常保障维护经费。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业务素质。建设一支素质好、技术硬、肯吃苦、讲奉献的农机信息化工作队伍,是做好信息化工作的基础。各市、县农机局及省局各直属单位要落实具体部门和专门人员,负责本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加大农机信息化人才培养力度,结合农机人才“111工程”的实施,通过组织培训、召开会议、网上交流等形式,开展多种层次、内容广泛的业务培训和经验交流,不断提高全省农机信息化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应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