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性评价是组织为了履行遵守法律法规要求的承诺,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以定期评价对适用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的一项管理措施。从实际情况来看,许多企业只是匆忙填写一份合规性报告来代替合规证据以应付内外审核的要求,并没有从实际情况上考证,对公司合规这一客观情况提供证明材料。因此,我们应避免法律法规的符合性评价工作流于形式,任重而道远。
合规性评价作为体系的第一级监控的重要环节,它是自下而上进行的,具有常规性、基础性、涉及面广的特点,是最基层的运行监控手段。它能使组织最高管理者(层)全面准确地获得对自身的实际水平、体系实际运行状况的评价信息,有助于及时预防和纠正可能偏离或偏离组织合规性承诺的行为。因此,合规性评价是对环境管理体系第一级监控——检测的补充和完善,也是对管理体系中三级监控的补充和完善。在体系的管理下与内审、管理评审有机结合,促使遵守环境法规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
在体系的17个管理要素之中,合规性评价与其他要素结合形成有机管理体制,从体系上保证了组织能持续、有效地遵守法律法规,丰富了组织执行法律法规的手段,在体系的管理下遵守环境法规成为组织的自觉行为。合规性评价对其他要求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为组织方针的制定和实现提供帮助
为了确保方针更好地适合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规模与影响并通过体系的运行管理得以实现,组织必须通过合规性评价了解和掌握与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直接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符合情况,并根据符合程度与现状以及具体内容在环境方针中对某些方面作出重点的有针对性的承诺。
(2)为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提供参考
合规性评价正是就组织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来进行评价的。因此,在体系建立和实施中,组织考察其环境因素/危险源造成的影响时,可以将合规性评价结果作为主要依据。
(3)验证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的实施效果
目标、指标和方案的制定要求与方针相一致,并必须考虑遵守的法律法规要求及其他要求承诺。因此.组织在评审目标、指标和方案时可通过合规性评价来验证其制定的目标指标和方案对法律法规要求及其他要求的符合性。
(4)有利于监督运行控制的过程和效果
组织最高管理者(层)可以通过定期的合规性评价了解和掌握本组织的体系运行现状,同时,有利于在体系实施中及时、全面地监督运行控制。
(5)合规性评价为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提供指导
通过合规性评价识别在履行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的承诺时存在或可能存在不符合,从而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减少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和职业危害。因此,合规性评价为提出不符合和预防不符合的需求提供指导。
(6)合规性评价结论是管理评审的重要输入信息,是管理体系策划的基本依据
合规性评价反映了组织自我发现问题的能力,合规性评价结论形成书面结果是管理评审的输入信息,作为管理体系策划的基本依据,有助于组织寻找持续改进体系的机遇和更好的办法,并评价它们的符合性。
改善法律法规识别及合规性评价管理工作的建议
1.引入专业法律信息库,建立高效的法律法规识别途径
目前,许多企业搜集法规的途径主要有:通过电视、网络上发布的新闻资讯,掌握法治动态;通过全国人大、国务院或地方政府网站,主动查找搜索;然而以上这些途径,并不能充分满足企业对法律法规识别工作的要求,普遍存在凌乱分散,搜索工作量大,更新滞后等问题。因此,引入优质、专业的法律数据库辅助完成法律法规识别工作十分必要。一个合格的法律数据库,可以及时、完整、有针对性地提供企业适用的法律咨询,节省人工检索法律信息的时间,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建立法律法规识别信息系统,提高法律法规识别管理水平
依法合规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管理工作愈加从严务实。建议建立法律法规识别工作信息系统,达到以下4个目标:公司法律法规识别清单体系化,分层分类,方便检索;与制度管理对接,保障落实法律法规的制度转化工作;促使符合性评价工作更加到位,加强符合性证据管理,严格落实整改措施;使全公司合规状态清晰明了,动态更新,有力保障企业合法合规。
3.加强识别技能培训,提高合规管理意识
目前,公司的体系人员分散在各个不同的专业条线,大多是兼职的,平时并不处理法律事务,也没有相关的培训。因此,他们在具体开展法律法规识别的过程中,既对法律法规识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又因法律基础相对薄弱而缺乏必要的知识技能。鉴于此,建议在日常培训中,增加对法律法规识别和评价的培训项目,提高人员法律法规识别技能。或者引入外部专业合规性评价顾问,完成合规性评价的咨询和评价工作。
4.秉持从严管理,严格落实考核
建议在情况通报警示提醒的同时,秉持“从严管理”的原则,严格落实考核,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合规性评价报告中的评价意见和结论作为合规性评价的重要后续工作,若存在不符合,则组织的各相关部门必须认真落实具体改进措施。这些后续工作主要包括体系在组织机构、职责、培训、程序、过程或资源等方面的改进方向。后续工作能否全面、及时地得到落实,关系到组织能否履行法律法规的符合性承诺,能否持续改进,并最终全面提高环境安全绩效的目的。组织应对后续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以便最高管理者(层)及时掌握后续工作完成情况,以确保组织能持续、有效地遵守法律法规,真正促使符合性承诺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