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作业环境的劳保防护等级 (践行案例)

时间:2016-01-22 14:18:47 浏览:1097

所谓作业环境,是指劳动者进行生产活动的周围环境。不论是室内作业还是室外作业,地面作业还是井下作业,劳动者都面临不同的环境条件,其情况和一般的自然环境有着显著的差别。

在生产作业环境中,职业危害的因素可分为以下三类:

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包括不良的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和低温等)、不正常的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辐射(如高频电磁场、微波、紫外线、红外线、放射线等)、噪声和振动等。

化学因素:化学因素包括生产性毒物、粉尘等。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某些寄生虫、微生物等。

劳动者在不同的作业环境中进行操作,就难免要受到这些危险因素的影响,轻则降低工作效率,重则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和危害人体安全和健康。

目前,在化学事故领域对生命及健康有即时危险的岗位(即在三十分钟内即发生的不可修复和不可逆转危害的地方)以及到化学事故中心地带参加救援的消防队员(或其他到此区域的人员)均需达到A级(窒息性或刺激性毒物等)或B级(不挥发的有毒固体或液体)防护要求,对不明毒源的事件现场救援者均要达到A级要求。

A级防护:可对周围环境中的气体与液体提供最完善保护。

防护对象:防护高蒸气压、可经皮肤吸收或致癌和高毒性化学物;可能发生高浓度液体泼溅、接触、浸润和蒸气暴露;接触未知化学物(纯品或混合物);有害物浓度达到IDLH(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浓度;缺氧。

装备:

  全面罩正压空气呼吸器(SCBA):根据容量、使用者的肺活量、活动情况等确定气瓶使用时间;

  全封闭气密化学防护服:为气密系统,防止各类化学液体、气体渗透;

防护手套:抗化学防护手套;

防护靴:防化学防护靴;

安全帽。

B级防护:存在有毒气体(或蒸汽)或者针对致病物质对皮肤危害不严重的环境。

防护对象:为已知的气态毒性化学物质,皮肤吸收或呼吸道危害,达到IDLH浓度,缺氧。

装备:

  SCBA:确定防护时间;

  头罩式化学防护服:非气密性,防化学液体渗透;

  防护手套:抗化学防护手套;

  防护靴:防化学防护靴;

安全帽。

C级防护:适用于低浓度污染环境或现场支持作业区域。

防护对象:非皮肤吸收有毒物;毒物种类和浓度已知;浓度低于IDLH浓度;不缺氧。

装备:

  空气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正压或负压系统,选择性空气过滤,适合特定的防护对象和危害等级;

  头罩式化学防护服:隔离颗粒物、少量液体喷溅;

  防护手套:防化学液体渗透;

  防护靴:防化学液体渗透。

D级呼吸防护:

防护对象:适用于现场冷区或冷区外的人员。

装备:衣裤相连的工作服或其他普通工作服、靴子及手套。

不同的作业环境要选择不同种类、等级的劳动保护用品,按照对人体的防护部位来分类,可分为以下10类劳动防护用品:

(1)头部防护用品

(2)呼吸防护用品

(3)眼(面)防护用品

(4)听力防护用品

(5)手(臂)防护用品

(6)足部防护用品

(7)躯体类防护用品

(8)皮肤类防护用品:用于保护劳动者裸露的皮肤,这类防护用品分为护肤膏和洗涤剂。

(9)坠落防护用品

(10)其它防护装备品种:救生圈、救生衣等。

无论安全帽是Y类还是T类,防尘口罩是复式(Ⅰ类、Ⅱ类)还是简易式(Ⅰ类、Ⅱ类、Ⅲ类),防毒面具(滤毒盒罐)的预防种类(1#—8#),焊接眼护具的色号(1.2#—16#),保护足趾安全鞋(靴)的防护等级(An1—An5),电绝缘鞋的闪电标志和耐电压数(6000V),防刺穿鞋的等级(特级、一级、二级),安全带种类(围杆作业类、悬挂作业类、攀登作业类),安全网种类(平网P-3×6、立网L-3×6、密目网ML-1.8×6)等,都需要根据实际劳动人员所处作业环境进行科学选择,例如:我国将保护足趾的防砸劳保鞋按其防护等级分为 5 级(An1-An5):

l  An1 防护等级最高,适用于在冶金、矿山、港口、船舶、装卸、采石、重工、等作业场所穿着。

l  An2 防护等级较好,可满足一般防砸伤,防撞伤功能,适用于在机械、建筑、石油化工等作业场所。

l  An3 适用于在电子、食品、医药等行业穿着。

l  An4 的安全防护鞋适用于纺织工业等作业场所。

l  An5的防护等级最低,同样适用于纺织工业等砸伤,撞伤危害相对小的作业场所。

个体防护装备是在生产条件无法消除危险有害因素的情况下,为保障从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所设置的最后一道防线。在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为了保证劳动者的健康与安全,减少事故,必须重视作业环境中的劳动卫生与安全问题,为劳动者创造一个最佳的作业环境,同时企业和个人要认真对待劳动保护用品的管理和使用。


登录合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