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能效是最清洁的能源(热点透视)

时间:2015-07-24 15:49:48 浏览:674

能效,有时也被称为“第五燃料”,与开发新能源相比,它永远是最经济的选择。

政策出台推动节能方案需求

目前国内许多能效措施都源于政府的“万企节能计划”。该项目涉及近17,000家企业,预计为政府完成37%的节能目标,相当于2.5亿吨标准煤或2010年全国初级能耗总量的11%;另外,新建或重建项目的节能目标也相当于1.57亿吨标准煤1

在中国,60%的初级能耗来源于工业,其次是建筑(31%)和交通(9%)。因此,政府自然而然地将治理重点放在大中型企业,尤其是钢铁、有色金属加工、石油、化工、电力及建筑材料等工业领域2

与此相反,国内大量的中小企业并未得到应有重视,而它们在每经济单位产出中所消耗的能源却比大型企业多出30%-60%。我们认为,中国很有可能会在明年3月公布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突出对中小型工业企业的关注3

合同能源管理和节能服务公司

一般来说,工业企业在能效领域往往缺少必要的管理经验、专业的知识技术、以及组织和执行项目的融资能力。在大多数情况下,节能可达10%-20%或更多。这意味着,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能效可谓是中国工业企业维持利润率的不二之选。

近年来,第三方机构由于善用第三实体投资并掌握能源项目实施的解决方案,逐渐成为节能领域的主力军,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它们进行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PerformanceContract,EPC)。目前,国内有近5,000家节能服务公司为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选择与客户共同承担融资责任、分享节能效益。

政策支持和优惠税收待遇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节能服务公司的发展及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的完善。其中包括由国家和省政府出面,为合格的节能服务公司提供现金奖励及补贴资助。除此之外,为了确保节能服务公司按要求实施能效项目,中国政府还会给予相应的税务减免——达到要求的企业可免于缴纳营业税和增值税。

税收优惠及其他激励措施不仅给节能服务公司带来直接收益,还让依靠它们实施能效项目的工业公司间接获利。

中小型企业的创新融资机遇

目前,中国的能效项目主要集中在大型国有企业;因此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政府可能会重点关注超过1,100万家的中小企业4

对中小企业而言,政策创新、生态体系和融资渠道都是把握节能机遇的必要条件。尽管市场还在等待政府的下一步政策导向,进取的跨国公司及其供应商和金融机构已经开始尝试创新的双赢模式。

这些模式不但能帮助中小企业大幅提高生产率、节约成本、增强成本竞争力,也为开发能效技术和解决方案的企业创造新的盈利机会。此外,对于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而言,也可以通过试水新兴市场而获得收益。

结论

中国过去以扩大能源供给为主的思路亟需转变,能效作为更经济环保的能源供给方式理应受到更多关注。一方面,降低能耗有助于新技术、服务和金融创新的发展;反过来,也推动中国走向可持续增长之路。总而言之,能效是最理想的环保方案,也是最清洁的能源供给。

摘自-安永《绩效》

 


登录合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