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关心关注留守儿童

时间:2015-07-24 15:45:23 浏览:590

      中国经济的市场化改革和经济全球化造成了中国劳动者命运的巨大变迁,大批农民离开土地,成为新兴产业工人-农民工。农民工作为目前企业中的劳动主力军却长期被排斥在劳动政策之外,是城市中的边缘群体,他们需要面对巨大的生存挑战和压力。同时,农民工背后的家庭成员-留守老人、妇女、儿童也在默默地独自挣扎。2013年,全国妇联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已有2.5亿农民工,6102.55万留守儿童。

 

近年来,留守儿童非自然死亡事件频发,引起全社会极大的关注,实际上,农村留守儿童的低龄犯罪问题更加突出。相关调查显示,在未成年犯罪中,留守儿童占7成。媒体数据显示,留守儿童中80%是隔代的抚养,13%是由亲戚抚养,还有超过7%的留守儿童处于无人监控的状态。2015年,工人日报记者在湖南农村采访时一个乡村老师说,班里一半以上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他们最难带,有什么话既不跟远方的父母说也不跟老师说,你根本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志愿者和老师能走近这些孩子,却走不进他们的心。这些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认知能力的成长晚于同龄儿童,对家庭的概念不能形成清晰的认知,甚至出现孤僻症等不利于自身成长的障碍问题。解决儿童的精神心理危机,最重要的是让父母和他们在一起,但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放在现实里并不简单,在各种压力下,农村的父母离开孩子去城市讨生活是一种“不得不”的选择,如果孩子跟随父母去城市生活的话,那么教育机会、生活成本、监管时间,任何一项,都足以让他们不堪重负,这种两难的局面造成农民工父母的精神焦虑不仅影响生活,也必然影响工作状态。可见,隔离带来的精神危机,是农民工父母和留守儿童同时在经历的。


穿插其中的难题当然不是农民工个体家庭能够解决的,重要的是有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支持网络。劳动者、雇主、政府是当前我国市场经济构架的三方劳动关系。其中,政府充当第三方的角色,劳动者和雇主是劳动关系的当事双方。所以,在政府还没能从政策层面建立完善保障体系的时候,企业-农民工的聚集地和雇主,有责任审视自己的角色和社会责任定位以及发展方向,关注企业中劳动者的切身需要和利益,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建设更人性化的工作、生活环境,就是企业都在积极倡导的“员工关爱”的核心。留守儿童最缺乏的不是物质需求,而是精神陪伴与关爱。实践证明,由企业或者企业委托第三方机构搭建留守儿童与父母沟通的平台,并为农民工父母提供必要的儿童安全保护知识、教育方式、沟通技巧和习惯培训,或者建立农民工父母互助网络,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持续影响和改善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沟通。虽然这些方法远远不能解决问题,但这是企业在担负社会责任的过程中迈出的创新和积极的一步,企业社会责任+。

我们回头来看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负责的同时,还应承担起对劳动者、消费者、环境、社区等利益相关方的责任,其核心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广泛包括不歧视、不使用童工,不使用强迫性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环境和制度等。在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中,企业对劳动者的责任正是排在首位的。

登录合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