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兴未艾的“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给境外工程输出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过程中,也因为对潜在风险因素:技术性合规的认识和规划执行不足导致了时间,利润和工程质量方面的影响。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推论和总结,旨在为“一带一路”事业上的成套工程总包方提供专业性知识输入, 实现既定领域的“授之以渔”。
作者 | TÜV南德意志大中华集团 工厂工程服务大中华区高级经理 吕建明
实务文章,作者赐稿授权发布,供朋友圈转发分享。欢迎投稿:hgwgzh@163.com
方兴未艾的“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给境外工程输出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过程中,也因为对潜在风险因素:技术性合规的认识和规划执行不足导致了时间,利润和工程质量方面的影响。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推论和总结,旨在为“一带一路”事业上的成套工程总包方提供专业性知识输入, 实现既定领域的“授之以渔”。
技术性合规就是工程满足目标地国家针对工程,设备的技术性法律有关安全,环境和健康的要求。 境外工程中, 有两种情况下, 技术合规的风险很大:
➤ 工程所在地国家法规性要求严格, 比如,欧美发达国家;
➤ 普通国家, 但是业主聘请国际一流工程顾问公司, 建立了自己的较高合规基准。
南德TÜV , 德国技术监督协会下最著名的安全认证,工程技术咨询机构, 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对产业链上游端客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对电力,化工, 大型成套等境外工程的投资和建设中能提供整体的技术合规性方案。 其在工程和设备领域内的专业技术和经验能让国内工程公司在项目合规绩效,相关成本和递交时间等核心需求方面颇有裨益。通过整理, 笔者通过下面四个方面来进行介绍:
➤ 工程中各个相关方(stakeholder)的利益和关注是什么?
➤ 成套工程的技术合规风险? 和对工程绩效的影响是什么?
➤ 成套工程的技术合规的定义和含义
➤ 如何进行有效的成套工程的技术合规的规划和实施
1、工程中各个相关方(stakeholder)的利益和关注是什么?
我们通过一个图来了解工程中各个利益方的关注和需求,为本文的后续分析和推论建立基础。
2、成套工程的技术合规风险? 和对工程绩效的影响是什么?
我们首先通过几个案例来理解技术合规的风险和影响。
案例1: 国内某成套工程总包(EPC)方美国业主的新建造纸厂提供成套生产线交钥匙工程,前期沟通过程中, EPC 因不熟悉当地的生产设备强制性法律要求(技术合规要求)从而主动将生产线投资中价值最高部分: 前工序流程作业部分,业主不得不拆分为两个工程, 将前工序,后工序拆分为两个EPC来执行。 案例小结: 国内EPC 因不熟悉美国的ASME法规, 或无法确保将此技术规则运用到设计, 建造过程从而放弃了项目中最大的商业机遇;
备注:示意图,非实际案例
案例2: 某新能源企业在欧洲的投资因环评通过不了, 最后导致整个项目耽搁数年。影响:损失;
案例3: 某电机企业在美国投资建厂过程中, 自行设计的生产线由于设计过程对NEC (national electric code)联邦电气法规的实施不到位, 导致工程完成过程到AHJ (当地授权检查机构,类似国内的安监局)验收通过比计划中超过了整整半年, 这半年期间该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数十人长期往返两地进行工程修改。 影响: 推迟开工时间(T), 增加了工程的间接成本(C), 降低了工程的质量(Q)。
备注:示意图,非实际案例
结论: 境外工程的风险, 除了法务,财务,税务,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 那就是技术合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目标地的法规并非为我们的某个工程而设, 很多都是存在多年的规则, 在工程的规划和设计中都可以将这些技术规范前期导入, 做到“预置(pre-determined)”。很多损失是可以避免的, 也可因为有充足的准备获得了新的商业机遇。
有因必有果,针对工程的技术合规的失效, 可以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1、国内的工程总包方(EPC)对技术合规的认识不到位, 存在“走程序”的思想;
2、不理解技术合规的意义, 思想上不重视;
3、未意识到技术合规与工程绩效的直接关联。
3、成套工程的技术合规的定义和含义
我们以一个工程的示意图来表示。
A.1 电梯, A.2 吊车, A.3锅炉, A.4 压力管道, A.5 爆炸环境, A.6 消防设施, A.7 生产过程设备, A.8 等。 技术上,主要发达国家的对工程的技术合规要求, 均是以安全, 环境和健康的保护和维持作为立法的出发点。
以物理单元---设备的类型来分类 , 原理就是, 其失效会导致重大安全事故的设备, 自然会是合规性的风险控制的重点, 也是地方法规的“强制”执行区域;
第一类: 附图A.1, A1.2,A.3 类似我国的厂房内特种设备, 对这些设备有强制性设计认证, 现场验收检验等法令要求, 比如欧洲的PED, CPR法规, 美国的ASME 规则;
第二类: 生产过程所需要的设备,比如机械电气类设备。 相应的欧洲法规:MD, LVD(行业所称的CE认证)以及美国的NEC (国家电气规程)
以工程能给业主带来的危险和风险因素来看, 工程的技术合规是业主的基本和重要诉求。
成套工程其属性决定其实给业主提供的某种资源(固定资产), 业主通过对其管理和运用,以及对人员的活动管理实现运作盈利, 法理上, 业主应该对其所采用的资源,可能对雇员产生的安全,健康以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 这样的分析过程成为风险评估。在发达国家, 保险机构,对风险评估极为重视, 只有确认工厂所提供的“措施”与分析的风险是匹配的, 保险才才认定承保条件。 种种来自业主和风险转移机构的“担忧“自然形成了非强制性的合规需求的原动力, 即便在发展中地区,即便当地的法规门槛低, 但部分业主也会通过聘请国际顾问来提升工程的E.H. S指标, 处于产业链中段的成套商(EPC contractor)自然需要应对业主的种种诉求本就是一个合理的商业逻辑;
风险和措施的辩证关系,决定了工程合格其实和社会道德上“责任”和 “义务”相关, 也可以和当地的法规和标准无关。
业界常有理由, 某国的标准严格, 要求高, 法规严据此作为自己的工程验收, 设计验证通过不了的托辞,从风险和措施的逻辑关系而言, 法规和标准仅仅是当地地区的风险决策的象征, 而在决策前, 持有良好社会道德和社会责任的企业,只要从风险和措施的匹配关系进行分析, 就不难发现, 其实各国的法规原理都是大体一致的, 不外乎一句话: 呈现风险,风险分析和定级然后确保措施与风险需求匹配。 只是由于工程技术发展的水平不同, 各国对于技术上的可靠性感知力不同,从而在风险决策上存在差异,也早就最终反映在了落地法规和执行标准上了。 当我们追溯法理(act)时候, 可以确认, 其原理殊途同归, 如能把握“道”, 自然在理解技术合规要求方面可实现事半功倍。
风险和措施的辩证关系是“道“, 那么法规和标准就是“术”, 在技术合规方面,道和术的规则比较好的例子应该推举一下加拿大的PSHSR (Pre-start Healthy and Safety requirement) , 堪称业界风控的极品法规之作, 其基本逻辑从两个维度上解决了, 从需求(风险)到目标再到执行(措施)的闭环,也从另一个时间维度上区别了工程/设备提供方和设备使用方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通过区间覆盖原则区别出来了“共性的,存在共性社会风险的设备通过既定的法规给予处理(比如电梯,锅炉等), 其余内容均依赖(用户/制造商/保险)关联(风险/措施)的方程式来进行自动的梳理”。
我们用一张被穿越过的生命周期图来展示一个工程的生命周期, fail to plan then plan to fail. 在规划中失败,那就规划去失败, “术”, 也就是法规和标准既然是可预知的,那么自然可以按目标将要求植入到工程的各个环节(as earlier as possible 是通常的做法), 做到pre-determined. 即极致的预置, 那么自然能对工程的目标:T, Q, C 三个指标实现最佳的规划。 (T=Timing; Q=Quality; C= Cost control)
第一步: 从这个图片可以看出,工程的几个基本过程可以是6个阶段;
1、即可行性研究和规划;(比如技术尽职调查, 证书/审批, 设计审核等)
2、采购 (供应链,合同招标等,供应商资质)
3、制造过程(材料, 过程控制,焊接, 无损,检验等)
4、安装/调试 (质量, 资质, 验收性试验等)
5、运营(在役检验, 优化运营)
6、改造报废
第二步: 关联每个步骤和各自子任务与需求的关系, 需求是一种:技术性合规, 形式有两种: 1. 法令的; 2. 非法令的,比如业主提出的需求;
第三步: 确认并建立每个字目标的达成风险矩阵。 参考因素举例为 T, Q 和C;
第四步: 根据各个步骤对T,Q,C的敏感度来识别关键流程, 并建立相应管理控制措施从而实现T,Q,C的控制。
1. 聚焦, 要事优先
2/8原则, 说明,我们的措施中的最重要的20%部分能解决问题的80%部分, 也就是我们在落地措施的优先级把握, 决定了项目控制控制层次感。
2. 目标到执行的拆分, 执行对目标依附
与普通项目管理一样, 将工程技术性合规控制的因子都拆分到各个环节, 依据优先级确认重点的过程和程序, 再通过重点过程程序的分析, 确认资源要求, 包括:人的能力, 知识, 供应商能力等, 并在过程中依据项目目标进行核对(validation )以确认方向性。
考虑到文化差异, 和过往的经验, 建议国内成套商能重视本文推荐的理念和知识;
要将技术合规做到工程的流程中去控制, 技术合规本就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 所以, 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国内容易出现的错误就是将规划环节的咨询工作和项目过程的控制环节进行粗糙的整合招标, 咨询工作很多时候是决定(why to do, where to and where to do, 也就是梳理目标和帮助建立范围的, 而执行单位是不能仅仅依靠why to do就执行, 而需要有what to do 做哪些? 如果执行单位参与了咨询工作的投标, 那必然会考虑执行环节的利益和范围从而在咨询环节进行引导, 这些引导会导致业主利益受损。 所以, 在技术合规性规划阶段, 进行咨询和执行的分开招标是能避免利益冲突(interest conflict)的有效建议。
主题:植树节福利 | 免费赠送“碳排放”资料 活动时间:2017年3月17日截止 活动内容:发送您的合规网用户名和您的邮箱到合规网公众号后台,即可获取“碳排放”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