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一个现象:为什么在事故后做调查时那么多人都能讲个123,而在事故发生前却没有人提出质疑或疑问?
这其实是一个符合常理的现象,否则事故就不会发生了!
那么再思考一个问题:为何一家企业每年有54万次的隐患排查,依然阻挡不了事故的发生?
核心问题在于:实际工作中操作总是与计划有偏差,而这些偏差通过“隐患排查”可能不易发现,毕竟隐患排查不是实时的,“行为发生的当下就成了历史”。人的行为难以预测!犯错有各种类型,且都跟“当下情境”密切相关。
这也是工具——『高后果行为事故前调查』诞生的背景和原因
示意图的IDEA源于《PRE-ACCIDENT INVESTIGATION》
事故前的调查与隐患排查的关系
●隐患排查是对立的,是检查与被检查的关系;
●事故前调查是合作模式,大家是一个团队,目标一致;
●隐患排查是对照标准,或者凭经验;
●事故前调查是基于业务流程的风险识别、是讨论实际操作的困难、也是标准执行情况的验证和反馈。
事故前调查什么时候应用?
所有设备、工艺操作、作业。
事故前调查成功的关键
管理者驱动,也是打造管理者“安全领导力”的最佳利器,因为它包括安全领导力所必须的表达关注、主动沟通和反馈、风险管理、提供资源和解决问题。
为何只针对高后果行为?
●清二八原则:聚焦。管理者有限的精力必须有侧重。
●高后果行为的风险控制策略最能反映安全管理的水平。
●以点带面。
事故前调查关注重点
人为失误,而人为失误也是Go-RISE安全征程要解决的核心根源性问题。
效果预期:您能收到什么效果
●打造管理者团队的安全影响力;
●通过高后果行为事故前调查,培养管理者安全管理系统思维;
●风险辨识与业务完美融合;
●优化风险辨识和管控措施;
●建立“合作”沟通机制,让员工参与;
●鼓励优良行为,纠正不安全行为,培养行为习惯,打造“优良行为安全文化”;
●作业符合率提升,降低事故率。
来源:GoRISE郝 ,作者Hao Minghua
本文仅作分享,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更正/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