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视角|民营企业合规风险常见类型及防控措施举要

时间:2024-10-23 11:32:47 浏览:63

背景
当前,国内外对市场主体的规范已经进入了强监管时代,对于企业依法合规、诚信经营的要求更是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毫无疑问,合规风险已经成为关乎企业生死存续的头等风险。202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明确提出建设法治民营企业、清廉民营企业,全文5次提及合规,2024年初相关部门表示将加快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各省市也结合实际陆续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具体措施并提出合规要求。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二),自2024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加大了对行贿犯罪的惩治力度,同时增加了惩治民营企业内部人员与腐败相关犯罪的条款。修正案共八条,一方面对行贿犯罪作出重要修改,另一方面对民营企业内部人员腐败相关犯罪作出完善规定。2023年7月,最高检印发《关于依法惩治和预防民营企业内部人员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犯罪,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意见》,指导各级检察机关依法惩治民营企业内部人员犯罪。

应当说,民营经济的法治化,既包括国家对民营经济主体、行为等的法律规制以及依法监管的法治化,也包括民营企业内部管理的法治化。当前廉洁合规已经成为企业的生产要素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在此背景之下,企业如何防控、化解和应对在经营管理和员工履职过程中出现的伴生合规风险,持续保持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民营企业合规风险产生原因

主要成因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不足”:

一是设立以宽松备案为主,审批把关不足。我国企业的设立主要包括审批制、核准制和备案制,其中,审批制主要适用于政府投资项目或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的项目,而备案制则适用于企业自行投资的各种中小型项目。核准制‌则介于审批制和备案制之间,适用于外商投资企业、限制类项目以及重大战略能源项目等。民营企业的设立和项目运营缺少严格筛选和审核把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不合规情事多发频发。

二是经营以单纯逐利为主,公益属性不足。民间资本本身具有逐利性,天然具有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倾向。我国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普遍比较淡薄,它们最初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在动因就是经济动因。部分民营企业的经营者只关注企业的利润,不关心对员工承担的工伤医疗、劳动保险等方面的责任。此外,少数民营企业还利用国家政策和法规的空缺,尽可能减少社会性支出,导致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恶性事故、环境污染等发生。如今,企业社会责任范围已经扩展到员工权益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供应链管理、生态环保、循环经济和节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产品和服务、扶持弱势群体等方方面面。

三是规模以中小体量为主,合规投入不足。民营企业通常具有自行组建、自行筹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谋发展等的特征,因为规模体量相对有限,综合保障和扶持力度不够,决定了民营企业抗风险能力普遍较弱,出现合规事件的概率较高。另外,在实践中,企业开展合规管理一般意味着需要投入不菲的成本,这往往与民营企业致力于通过降低成本取得价格竞争优势和注重绩效的经营理念相悖。

四是风控以自我查纠为主,监管考核不足。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与风险防控,主要依赖企业自身的安排和查纠,监管部门非有必要一般不会干预和介入。如此结果有二,一方面企业可以较为灵活高效地响应市场、运营项目,同时,另一方面,因为缺少政府部门的实时监督和定期考核压力,民营企业对合规风险的自我防控往往不够深入、及时和有效。

五是问题以自行处置为主,公力保障不足。不像国有企业出现问题之后,政府部门、监管机构、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可以第一时间进行会诊,提出一揽子整改意见和建议,并动用公共资源提供有力保障,实践中,民营企业往往只能独自面对问题整改,而在自行解决违规问题过程中,经常出现因应对不力和处置失当,导致问题久拖不决或风险外溢。这些都与民营企业事后采取的应对措施不及时、不合理息息相关。

二、民营企业常见合规风险类型

民营企业合规风险涉及多个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十种类型:

(一)公司治理方面

包括但不限于:

1.企业设立及解散合规风险‌;
2.内部权益纠纷‌风险;
3.企业改制、兼并及投融资过程中的合规风险;
4.合同管理合规风险;
5.侵权纠纷合规风险;
6.信用风险控制和管理风险。

(二)企业出海方面

1.外汇管理合规风险

不同国家的外汇管理政策相差迥异,比如“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既包括发达国家,也包括阿富汗、老挝等最不发达国家,这就决定了其外汇管理政策各有不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年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汇率制度涉及所有类型,这些国家普遍保留金融机构管制措施,这也意味着企业出海过程中必然面临较高的外汇管理合规风险。

2.对外贸易合规风险

一是出口管制。我国对两用物项、军品、核以及其他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相关的货物、技术、服务等物项实行出口管制,即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向境外转移管制物项,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向外国组织和个人提供管制物项,采取禁止或者限制性措施。多数国家和地区实行出口管制政策。近年来,企业因违反我国或其他国家出口管制规定而遭处罚案例屡见不鲜。

二是市场准入。市场准入是指政府向外国商品(包括服务)和外国资本开放国内市场,以便利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针对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入,比如各国在进口环节经常采取的通关壁垒、知识产权措施、进口禁令或许可、技术性贸易壁垒、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进口产品歧视等各类非关税壁垒,都是影响该国市场准入的重要因素。

三是次级制裁。次级制裁要求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国民或实体也不得与被美国制裁的国家或实体发生任何经贸往来,并对违反者施加处罚的一种措施。“次级制裁”没有明确法律规定和定义,通常指美国针对与被制裁对象开展重大交易等特定活动的第三国实体实施的制裁。企业与被列入SDN清单的实体开展进出口贸易,需重点防范“次级制裁”风险。

3.数据跨境合规风险

继美国《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法》、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电子通信领域个人隐私数据处理及隐私保护指令》等,中国也陆续颁布《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均对数据出境作出规定。2022年5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审议通过《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并自2022年9月1日起施行。GDPR违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4月,欧盟成员国GDPR执法罚款总额累计2,778,726,043欧元,罚款总次数累计1621次。GDPR通过扩张地域管辖,赋予欧盟居民对个人数据更多的控制权,这些案例对于中资出海企业具有强烈的警示作用。

(三)劳动用工方面

1.国内用工合规风险

包括但不限于:

(1)招聘入职风险;
(2)劳动合同签订风险;
(3)社保合规风险;
(4)酬发放风险;
(5)劳动保护风险。

2.域外用工合规风险

因地而异,域外用工合规风险主要发生在用工模式选择、薪酬个税支付、工时休假管理、职业安全健康、反歧视性骚扰、商业贿赂反腐、个人信息保护、解雇员工管理等场景和环节。

(四)税务管理方面

包括但不限于:

1.漏缴税款风险;
2.关税申报风险;
3.违规避税风险;
4.关联交易风险;
5.发票管理风险;
6.税务稽查风险。

(五)安全生产方面

除常见的人员、设备、施工、环境等方面的安全风险防控外,民营企业重点应当结合刑法修正案(十一)修改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增加了“明知存在重大事故隐患而不排除,仍冒险组织作业”的行为;增加了关闭破坏生产安全设备设施和篡改、隐瞒、销毁数据信息的犯罪;增加了拒不整改重大事故隐患犯罪;增加了擅自从事高危生产作业活动的犯罪;修改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增加了“保荐、安全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等职责的中介组织的人员”为犯罪主体等,有针对性地抓好风险防控。

(六)知识产权方面

主要包括法律、技术和商业三个层面的风险:

1.知产瑕疵出资风险;
2.商业秘密泄露风险;
3.商标域名管理风险;
4.商品信息标注不规范;
5.产品权属证明不完整;
6.知识产权边境保护风险。

(七)生态环保方面

在公司设立阶段,企业应当通过环境影响评价许可、“三同时”验收、污染物排放许可、危险废物经营许可等,同时还应当按照规定,优先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在生产经营阶段,企业应当及时将环境信息公开、制作环境管理台账、实施在线监控记录、做好固体废物管理、针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清洁生产、合法缴纳环境保护税、环境影响后评价等。另外,企业在“走出去”实际中,不少企业由于环保意识不强,对各国环保立法缺乏了解,在项目投资前期对环境风险评估不足,导致项目遭遇当地民众反对或环保组织的阻挠甚至起诉,致使项目停工甚至被迫取消,损失惨重。比如近年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日益重视绿色经济及生态安全,出台了许多环境法案,着重加强了供应链管理,尤其重视供应链ESG风险,目标是实现企业整个供应链在人权、环境、公司治理、安全等方面的绿色合规。

(八)商业贿赂方面

刑法修正案(十二),专门增加了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董监高)、为亲友非法牟利罪(工作人员)和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公司、企业资产罪(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等三个惩治民营企业内部人员与腐败相关犯罪的罪名。民营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同样面临严峻的反腐败反商业贿赂合规风险挑战。透明国际(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发布的全球清廉指数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数国家清廉度较差,一些国家还是腐败的重灾区,部分国家的腐败情况正在加速恶化。不少中资企业深受东道国“腐败”之苦,有的项目通过合法程序中标后被以涉腐名义取消;有的项目因东道国政客质疑存在腐败嫌疑中途被废弃;有的项目因卷入东道国政府官员涉腐调查被无限期搁置。另外,中资企业在东道国受海关、警察、审批及执法官员索贿情况更是不胜枚举。


(九)电子商务方面

包括但不限于:
1.电商平台合规风险;
2.供应链管理风险;
3.客户权益保护;
4.数据安全风险;
5.知产侵权风险;
6.跨境电商合规风险。

(十)刑事责任风险

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因生态环保、偷逃税款、商业贿赂、违反出口管制、侵犯商业秘密、涉嫌走私等行为涉嫌构成刑事犯罪,这也是民营企业面临的最严重的合规风险。

三、民营企业合规风险防控建议

(一)监管部门加强引导,推进建设法治化民企。比如,为贯彻落实《出口管制法》关于“引导出口经营者建立健全出口管制内部合规制度”的要求,规范两用物项出口行为,提高全社会出口管制合规意识和水平,商务部会同有关领域专家共同研究编制了《两用物项出口管制内部合规指南》,为两用物项出口经营者提供具体指引和参考。

(二)民营企业加强自身治理,着力培育合规文化。民营企业应当制定合规管理制度和风险应对策略,改进合规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常态化合规审查制度,并应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和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构建全链条的智慧合规管理体系,全方位防控合规风险。同时还要大力培育合规文化。合规文化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有学者称之为合规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合规文化培育贯穿于合规管理体系建设的整个过程,在规范员工行为、营造良好氛围、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提升企业竞争力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确保供应链上下游的商业伙伴同步合规。做好谈判前准备工作,事先对目标公司进行信息调研,对相关的政局态势、风险水平、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和防范。同时,通过签订规范化协议,确保整个供应链符合监管规定和安全标准,规避合规风险。

(四)充分借鉴国有企业合规管理实践经验。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等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重要合规规范性文件,比如《中央企业合规管理指引(试行)》《企业境外经营合规管理指引》《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以及配套合规指南等,对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合规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国有企业在推进合规管理、防控合规风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非常值得民营企业参考借鉴。

(五)适当参考国外诚信合规法案与指南。比如,经合组织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打击外国公职人员在国际商业交易中的贿赂行为的建议》,世界银行发布的《世界银行集团诚信合规指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内部控制、企业道德及合规最佳实践指南》,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ISO37301《合规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欧盟GDPR《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美国司法部《企业合规体系评估指引》等。

(六)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必要时进行合规认证。充分借助合规专业机构力量资源,对目标公司或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必要时还可以委托专业人员运用法律手段和争议解决机制合法进行维权,有效降低合规风险。必要时还可以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合规性认证,提升民营企业的合规信誉和竞争力。


来源:众成清泰律师事务所
作者:李钦宝
本文仅作分享,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更正/删除

登录合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