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解一下常见职业病危害及预防吧!
一、粉尘
1.什么是生产性粉尘:有些企业在进行原料破碎、过筛、搅拌装置的过程中,常常会散发出大量微小颗粒,在空气中浮悬很久而不落下来,这就是生产性粉尘。
2.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长期大量吸入粉尘,使肺组织发生弥漫性、进行性纤维组织增生,引起尘肺病,导致呼吸功能严重受损而使劳动能力下降或丧失。有些粉尘具有致癌性,如石棉尘可引起间皮细胞瘤,可使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铅、砷、锰等有毒粉尘,能在支气管和肺泡壁上被溶解吸收,引起铅、砷、锰等中毒。另外,粉尘还会堵塞皮脂腺使皮肤干燥,可引起痤疮、毛囊炎、脓皮病等;粉尘对角膜的刺激及损伤可导致角膜的感觉丧失、角膜浑浊等改变;粉尘刺激呼吸道黏膜,可引起鼻炎、咽炎、喉炎。
3.什么是尘肺病:尘肺病是由于在生产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隐匿性比较强,早期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气喘、气短、胸闷、胸痛、咳嗽、咳痰、不能平卧等症状,最典型的症状是呼吸困难。
4.尘肺病的预防
尘肺病预防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防止有害粉尘的吸入。
三项技术措施如下:
改革工艺过程、革新生产设备:是消除粉尘危害的主要途径,如遥控操纵、计算机控制、隔室监控等避免接触粉尘。
湿式作业:如采用湿式碾磨石英或耐火材料、矿山湿式凿岩、井下运输喷雾洒水、煤层高压注水等,可在很大程度上防止粉尘飞扬,降低环境粉尘浓度。
密闭、抽风、除尘:对不能采取湿式作业的场所,应采用密闭抽风除尘办法。如采用密闭尘源与局部抽风相结合,防止粉尘外逸。
(2)卫生保健措施
接尘工人健康监护:包括上岗前体检、岗中的定期健康检查和离岗时体检,对于接尘工龄较长的工人还要按规定做离岗后的随访检查。
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佩戴防尘护具,如防尘安全帽、防尘口罩、送风头盔、送风口罩等,讲究个人卫生,勤换工作服,勤洗澡。
二、化学毒物
1.有机溶剂多属于有毒有害物质,同类者毒性相似,如氯代烃类多具有肝脏毒性,醛类具有刺激性等。应用广泛的有机溶剂有苯、甲苯、二甲苯、二氯乙烷、正己烷等。
有机溶剂中毒的预防:
(1)通过工艺改革和密闭通风措施,降低空气中的有机溶剂浓度。
(2)经常检测作业环境空气中有机溶剂的浓度。
(3)加强对作业工人的健康检查,做好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定期健康检查工作。
(4)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要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5)加强个体防护,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渗透工作服,戴乳胶手套等。
2.常见的金属和类金属毒物有铅、汞、锰、镍、铍、砷、磷及其化合物等。
金属与类金属中毒的预防:
(1)改革生产工艺和设备,尽量用低毒、无毒的新技术与新工艺代替有毒的旧工艺,并使生产装置密闭化、机械化、自动化。对有毒作业场所加强通风。
(2)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作业工人穿工作服,戴口罩。下班后淋浴,并将工作服锁在指定的通风柜内。定期监测车间空气中的金属或类金属浓度,做好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定期体检,严禁车间内进食、饮水和吸烟。
3.常见的会引起职业中毒的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有苯胺、苯二胺、联苯胺、二硝基苯、三硝基甲苯、硝基氯苯等。
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中毒的预防:
(1)改革生产工艺和设备,尽量用低毒、无毒的新技术与新工艺代替有毒的旧工艺,并使生产装置密闭化、机械化、自动化。
(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设备检修,防止生产中“跑、冒、滴、漏”现象发生。
(3)对有毒作业场所加强通风,用三硝基甲苯做炸药的爆炸现场先通风或喷淋后再进入。
(4)定期监测作业环境中空气的毒物浓度,使车间空气毒物浓度控制在职业接触限值之下。
(5)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如三硝基甲苯易通过皮肤吸收而引起中毒,作业工人要穿袖口、领口、袜口“三紧”的工作服,戴防护手套,工作后彻底淋浴。
(6)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定期体检。
预防中毒,进入作业区必须做好个人防护。
4.高分子化合物是由一种或者几种单体,经聚合或缩聚而成,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国防工业、交通运输及生活用品等方面。
高分子化合物中毒的预防:
(1)加强生产设备和管道的密闭、通风和维修保养,防止“跑、冒、滴、漏”,严格掌握聚合物烧结温度,避免或减少剧毒物质产生。
(2)加强作业场所空气中毒物浓度检测,将空气中的有毒物质浓度控制在职业接触限值以内。
(3)进釜出料和清洗之前,先通风换气,经测试釜内温度和浓度合格,佩戴防护服和送气式防毒面具,并有他人监护方可进入釜内清洗。
(4)采样、设备检修、残液处理时,操作者应戴送气式防毒面具。
三、放射性物质
1.什么是电磁辐射: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电磁辐射通常可分为射频辐射和极低频辐射。射频辐射的频率范围在100kHz~300GHz之间,其中频率在300MHz~300GHz之间的,波长在1m以下的电磁波为微波。极低频电磁场的频率范围在3~3000Hz之间。
2.电磁辐射的危害:微波辐射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眼睛和生殖系统会产生较大影响,还可对内分泌、消化、血液等系统产生影响,对人体免疫系统也有影响。高强度极低频磁场对神经和肌肉产生刺激并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兴奋。
3.电磁辐射的预防
(1)指定专人负责工作环境电磁辐射管理,根据企业实际运行情况、设备电磁辐射状况及工作场所的电磁辐射水平,制定本企业的电磁辐射防护措施。
(2)增加辐射源与操作人员之间的距离,能够有效降低工作人员受电磁辐射的影响。
(3)根据工作场所的电磁辐射场强,确定选用相应的电磁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防护眼镜及辐射防护屏等。
四、高温作业
1.高温作业的职业健康危害
对循环系统的影响。高温作业时,皮肤血管扩张,大量出汗使血液浓缩,造成心脏活动增加、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血管负担增加。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高温对唾液分泌有抑制作用,使胃液分泌减少,胃蠕动减慢,造成食欲不振;大量出汗和氯化物的丧失,使胃液酸度降低,易造成消化不良。此外,高温可使小肠的运动减慢,形成其他胃肠道疾病。
对泌尿系统的影响。高温下,人体的大部分体液由汗腺排出,经肾脏排出的水盐量大大减少,使尿液浓缩,肾脏负担加重。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在高温及热辐射作用下,肌肉的工作能力、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大脑反应速度及注意力降低。
2.职业禁忌:患有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消化系统疾病的人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3.预防措施
应避免长时间在高温下劳动,作业环境要保持通风。在强光下作业时,戴上草帽。工作中注意补充水分。可随身携带一些仁丹、十滴水、清凉油等防暑药品。为职工提供防暑降温饮料。在可能情况下,对高温作业工人,进行岗位调换,减少职业病发生。定期对高温作业工人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
4.发生中暑如何抢救
症状较轻者,应当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喝冷盐开水、洗冷水脸降温;症状较重者,应将其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使之平卧、解开衣服,用冷湿毛巾敷头部、冷水擦身体降温。
五、噪声
凡是长期在85dB(A)以上噪声环境下工作的,都可能发生职业性噪声聋。
1.症状:噪声除了导致听力下降,甚至导致噪声聋之外,还会诱发头痛、头晕、耳鸣、失眠、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并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2.职业禁忌:患有听觉器官疾病,以及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疾病的人,禁止从事噪声作业。
3.预防措施
(1)作业场所应当采用吸音材料、消声器等隔音措施。
(2)噪声作业时应当配戴防噪声耳塞或耳罩。
(3)控制工作时间,工作一段时间后暂时离开噪声环境,恢复听力。定期检查听力。
六、生物因素
1.什么是生物性有害因素
生物性有害因素是存在于生产原料和生产环境中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存在有害影响的一类生物因素。生物性有害因素除引起炭疽、布氏菌病、森林脑炎等职业病之外,也可引起鼠疫、口蹄疫、挤奶工结节、牧民狂犬病等疾病。
2.炭疽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发的一种人畜共享的急性传染病,人因接触病畜及其产品而发生感染。炭疽的危害很大,能使受害者在36小时内窒息、大量出汗、休克,直至死亡。由于破损的皮肤接触感染动物或感染动物制品,如皮、毛、骨、肉等,或吸入含有炭疽芽孢的尘埃等,均可感染炭疽。
3.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属人畜共患疾病。布氏杆菌可以通过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侵入人体,会引起关节痛、神经痛、肺部损害、肝脏损害、生殖系统损害等。
可能接触布氏杆菌的行业有:兽医为病畜接生、处理难产及流产,检查牲畜;农牧民放牧,接触病畜的排泄物、剪羊毛、挤奶;畜产品加工人员屠宰病畜、加工肉类;实验人员进行病菌培养、制备生物制剂等;畜产品及皮毛加工人员可吸入被污染的飞沫、尘埃而经呼吸道感染。
切断布氏杆菌传播途径的方法有:加强粪、水管理,防止病畜或病人的排泄物污染水源;污染的场地、用具均需严格消毒处理;为病畜接生人员,屠宰场及皮、毛、乳、肉加工厂等工作人员应穿工作服、戴口罩及手套,做好个人防护;牧民、兽医等相关职业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及疫区人群均应进行预防接种。
4.森林脑炎森林脑炎是由森林脑炎病毒经鼠蜱媒介传染所致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
森林脑炎会导致全身感染、脑膜刺激、肌肉瘫痪等。
接触感染源的作业有:林业采伐工人、放养蜜蜂人员、森林调查队员、筑路工人等;也有试验工作人员因经口吸入或黏膜被污染病毒而染此病致死。
预防森林脑病的方法有:在林区野外活动时,应扎紧领口、袖口、裤脚口,以防止蜱虫叮咬,领口可撒喷杀虫剂,头戴防虫罩。身体外露部分,可涂驱避剂。
在森林地区的工作驻地周围,要搞好环境卫生,清除杂草、枯叶,减少人、畜受蜱虫侵袭的机会,加强灭鼠、灭蜱工作。准备进入疫源地的所有人员及林区工作者要做好预防接种。
【提醒】为什么要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职业健康检查是国家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而出台的重要规定,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应当积极参与用人单位组织的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为自身健康多份保障。健康检查可以判定是否适合从事该工作,从而将职业病危害预计在先;还能及时发现职业病有因因素对健康的早期影响,早诊断、早治疗,必要时调离岗位;体检结果还能作为职业病诊断的一个重要依据。
来源:中国安全生产网、惠山高新区发布
本文仅作分享,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更正/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