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EHS管理——安全篇

时间:2023-11-14 16:13:35 浏览:906

实验室安全管理是确保实验室环境安全和实验人员健康的关键措施。实验室作为科学研究和创新的核心场所,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标准和规定,以防止意外事故和危害的发生。

案例一

事故经过:2018年12月,北京某大学实验室,进行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科研实验期间,实验现场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名参与实验的学生死亡。
事故原因:在使用搅拌机对镁粉和磷酸搅拌、反应过程中,料斗内产生的氢气被搅拌机转轴处金属摩擦、碰撞产生的火花点燃爆炸,继而引发镁粉粉尘云爆炸,爆炸引起周边镁粉和其他可燃物燃烧。

案例二
事故经过:2016年1月,北京某大学一化学实验室突然起火,并伴有刺鼻气味的黑烟冒出。起火时室内无人,未造成人员伤亡。
事故原因:校方表示,实验室内存放化学药剂的冰箱因电路老化自燃,引发火灾。消防人员到达现场后,实验室工作人员已将明火扑灭,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事发实验室内并无有毒化学品。

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实验室可能涉及各种危险性物质、高温、高压等潜在风险。如果没有正确的安全管理措施,这些风险可能导致设备损坏、场所爆炸、甚至人员伤亡。

此外,实验室可能存储敏感的化学物品和生物材料,如果泄露或遭到未经授权的使用,可能对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根据李志红的《100起实验室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研究》2001-2013年100起典型实验室事故中危险化学品引发的事故占比80%,仪器设备等事故占比20%,其中,易燃化学品和气体为引发事故的主要危险源。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主要可以分为六大类:

1、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
2、安全责任制的落实;
3、安全教育的落实;
4、化学品安全管理;
5、仪器设备与水电安全管理;
6、消防安全管理。

一、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

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

●岗位安全责任制度;
●实验室安全教育制度;
●实验项目安全审核制度;
●安全标签与标志管理制度;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危险化学品采购、运输、储存、使用、废弃、爆炸性化学品、剧毒化学品和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特殊管理等);
●气瓶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使用的教育和培训制度;
●隐患排查治理和应急管理制度;
●个体防护装备、消防器材的配备和使用制度;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辐射安全管理制度;
●其他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还应区分实验室类型,并分别制定管理细则,针对危险化学品实验过程和实验设备制定安全操作规程。

二、安全责任制的落实

应明确实验室安全责任人和实验室安全管理人,设立或明确日常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机构和专兼职管理人员,明确工作职责。组织架构复杂的实验室企业可逐级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与队伍,依照“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级分层落实责任制,并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以确保实验室安全责任落实到位。

三、安全教育的落实

实验室应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教育制度,制定相应的安全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可包括但不限于: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操作规程;
●实验风险告知;
●个人防护用品配备、使用和维护;
●化学品的安全管理;
●应急预案、急救知识;
●其他实验室须知的安全教育内容。
●确保实验室人员清楚所从事的工作可能遇到的危险,在实验过程需注意的安全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置措施,并做好安全教育及考核相关记录。

四、化学品安全管理

化学品安全管理可分别从采购、贮存、领用、报废环节进行深入。

采购:
●从具有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单位采购危险化学品;
●采购时,应索取化学品的安全技术说明书;
●危险化学品包装物上应有符合GB15258规定的化学品安全标签,如安全标签发生脱落,应及时补上,如无法确认,则以废弃化学品处置;
●气瓶的颜色标志应符合GB/T7144和TSG R0006的要求,气瓶上和各种那个应有具有充装资质的单位名称;
●采购易制毒、易制爆、剧毒化学品,应参照《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易制爆危险化学品治安管理办法》、《剧毒化学品购买和公路运输许可证件管理办法》等相关要求。

贮存:
●应根据化学品的危险特性设置相应的贮存条件,如需低温储存的易燃易爆化学品应存放在专用防爆型冰箱内,可参照GB15603、GB17914、GB17915和GB17916执行;
●气瓶应根据气体特性进行分类,分区存放,对可燃性、氧化性的气体应分室存放;
●气瓶应牢固直立,并固定,佩戴好瓶帽,套好防震圈,空瓶与实瓶分区存放,并做好标识;
●不可使用饮料瓶及生活用品容器盛放危险化学品;
●每间实验室内存放的除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外的危险化学品总量不建议超过100L或100kg,其中易燃易爆化学品的存放总量不建议超过50L或50kg,且单一包装容器不大于25L或25kg;
●实验室内存放的氧气和易燃气体不宜超过一瓶或两天的用量,其他气瓶应控制在最小需求量;
●各类危险化学品不应与相禁忌的化学品混放。





领用:
●危险化学品的发放应由专人负责,并根据实际需要的最低数量发放;
●危险化学品应注意其使用寿命及气瓶检验有效期,坚持先入先出的原则;
●剧毒化学品、爆炸性化学品的领取,应当由两人以当日实验的用量领取,如有剩余应当日退回,并详细记录退回物品的种类和数量;
●领用时应填写领用记录,剧毒、爆炸性化学品还应登记用途;
●危险化学品使用时应根据其安全技术说明书佩戴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

报废:
●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应分类统一收集、管理,并由有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
●废弃物收集容器上明显位置张贴废液标签,标明废液成分、危害特性、产生日期等信息;
●存在泄漏或渗漏危险化学品的包装容器应放置在核实的托盘或容器内,转移至符合存放条件的区域贮存,避免无关人员接触;
●发生反应的废液不应互相混合,如过氧化物与有机物、挥发性胺与碱等;
●设置专门的尖锐物回收盒收集废弃的尖利物品。

五、仪器设备与电气安全管理

●电气及设备的安装应符合规范要求,安装后应对其进行安全验收;
●实验室电容量与用电设备功率需求相匹配;
●实验室内可使用空气开关,并配备漏电保护器;
●电气设备和大型仪器须接地良好,对电线老化等隐患应当定期检查并及时排除;
●使用高压电源工作时,操作人员须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并站在绝缘垫上;
●实验室固定电源插座未经允许不得拆装、改线,不得乱接、乱拉电线,不得使用闸刀开关、木质配电板和花线等;
●设备电机应有过载保护或热继电器保护,电机外壳应有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
●涉及高温、低温、用电、易燃物、危险 化学品等的仪器/设备相关部位均应有相应的安全警示标志;
●仪器/设备尤其是高温、高速、强磁、低温等仪器/设备附近应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
●实验室应建立仪器/设备管理台账;
●仪器/设备均应由通过培训考核的授权使用人进行使用;
●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维修、维护保养时应填写相应记录;
●在使用气体的实验室内应配备通风系统,宜设置氧气含量测报仪。

六、消防安全管理

●结合自身实验室工作实际,制定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责任制和学生实验安全守则等,严格落实各项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配置消防器材、烟雾报警、监控系统、应急喷淋、洗眼装置、危险气体报警、通风系统(必要时需加装吸收系统)、防护罩、警戒隔离等安全设施,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
●落实消防器材管理职责和措施,保证消防器材定点存放,性能良好,任何人不得损坏、挪作他用。过期的消防器材应当及时更换。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等应保持畅通,禁止堆放杂物;
●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当接受消防安全知识和相关技能培训,了解不同火源所对应的灭火方法,熟悉本岗位的防火要求,掌握所配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保证安全教学。对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开展防火安全教育;
●安全设施应当定期检查,做好设备更新、维护保养和检修工作,并建立台账。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总之,实验室安全管理是确保实验室环境安全和实验人员健康的重要措施。通过上述实验室安全管理要求,可以有效地管理实验室安全。只有确保实验室安全,才能保证科学研究和创新的顺利进行,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文中若有遗漏之处,欢迎读者进行补充!

来源:朱慧
登录合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