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绿色供应链的完整概念,最初是由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在 1996 年提出的;基于减少环境影响,将环境影响与资源效率综合考虑,将环境意识和资源能耗降低融入到传统供应链中。从资源优化的角度,将环保概念贯穿产品生命周期,从原材料采购开始进行追踪控制,从最初期产品的设计研发即将环保规定和环保概念导入,并且考虑在使用和产品服务期满后的回收,从而减少整个生命周期给环境带来的危害[i]。
过去,不顾及资源有限性和污染危害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ii]的经济模式和生产方式造成了全球规模下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供应链各个环节中的活动造成的污染变成民众和政府逐渐关注的热点。消费者不仅仅因为价格、质量的原因来关注品牌,产品生产的全周期是否绿色变成新的议题。
因此,品牌企业通过利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设计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采购、生产、包装、流通、消费、循环利用),积极推行绿色供应链,降低环境负面影响,实现绿色低碳的发展需求,也可以逐步引导绿色消费行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提升品牌绿色影响力,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增加产品市场份额。品牌企业面对政府、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的压力和激励,必须通过克服绿色供应链管理过程的挑战,建立供应商绿色管理体系。
图片来源:
http://www.twword.com/wiki/%E7%B6%A0%E8%89%B2%E4%BE%9B%E6%87%89%E9%8F%88
供应链中的中流砥柱为众多的中小心企业,品牌企业需要利用其对于上游供应商和市场的影响,帮助供应商获得知识并提升能力,积极的协助他们提高资源利用率并减少污染,促进企业遵守环境法规和标准,这个过程帮助供应商通过能源效率的提高节约成本,通过绿色物流改善效率[iii],克服潜在环境风险(由于环境事故导致的企业运营风险),提高了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进而帮助企业有效应对风险压力,提升环境绩效和供应链效率,实现经济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图片来源:网络
品牌企业在绿色供应链的管理体系中转换了角色,不仅仅是政府环境管理的对象,而成为了环境管理者,通过采购行为来督促供应商环境绩效改善,关注各个环节的环保热点问题,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感,给企业带来了良好的声誉和品牌形象,降低环境信用风险和责任风险。
而对于消费者,由于生产原材料的节约、资源效率的提高,最终降低了产品的生命周期成本,消费者只需要付出更低廉的价格而获得更为环保、安全的产品。
绿色供应链的实施对于我国产业链的结构转型、绿色产品升级改造也是意义重大,进一步促进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产品,淘汰高污染落后产能[iv]。中国众多中小企业的供给对象往往是下游大型制造企业和大型网络或实体零售商,这些大企业和零售商是整个供销市场上的关键少数,其采购行为和导向直接决定了整个供应链的质量,通过品牌企业作为供应链下游买家对上游产品进行绿色采购,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品牌及供应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提高环境绩效,生产节能环保产品,推动企业环保行为合规,对供给侧产生巨大影响。[v]。
[i]《绿色供应链的实践与创新》,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专题政策研究报告,2011年国合会年会;
[ii]企业绿色管理课程,慕课,
http://mooc.chaoxing.com/nodedetailcontroller/visitnodedetail?knowledgeId=2124157
[iii]Martin Murray,《绿色供应链转型该从哪里开始》,http://www.scmking.com/article/37.html;
[iv]周国梅,石峰,范纹嘉,《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意义重大》,《中国环境报》,2016年3月16;
[v]周国梅,石峰,范纹嘉,《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意义重大》,《中国环境报》,2016年3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