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近年来,中国金融市场对ESG的关注度持续升温,ESG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高度契合,符合我国绿色发展的经济转型方向,对构建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以及绿色金融的不断完善,ESG进入发展快车道,在此背景下,我国资本市场有着何种新的业态与变化?
近期,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光华-罗特曼信息和资本市场研究中心卢海教授及其研究团队成员李丹、宋禄霖、王钰、吴书月完成的《2022中国资本市场ESG信息质量暨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指数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发布。自2019年起,这已经是该团队第四年发布该系列白皮书和透明度指数。
研究中心今年继续从可持续发展(ESG,包括环境、社会和治理)的视角关注中国资本市场,研讨增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信任度的重要因素,探索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对ESG的认知、实践和未来布局变化。
本年度《白皮书》,研究中心和新财富邀请了4252家上市公司参与通讯调查,共收到460家公司的自愿详细回复。同时发布的第四届中国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指数,延续去年的方式,在指数构建过程中增加ESG相关指标,样本公司包含于2020年12月31日前上市的所有A股公司(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证),共4153家。研究发现:
● 从上市公司透明度指数看,高透明度公司的市值普遍较高,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仍保持较高水平。
● 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看,A股上市公司对ESG的整体认知、业务与ESG的整合程度明显提高。在运营中考虑了ESG因素,但尚未披露相关信息的公司比例有所增加,ESG信息披露仍落后于实践。
● 过去一年,重视气候变化及碳相关议题的受访公司比例提升一倍,59%的公司注重员工的可持续发展,51%的公司筛选供货商时会考虑其ESG表现,62%的公司认为ESG相关投资应占总销售额的5%及以下。
● 上市公司ESG实践的动力主要是提高声誉、增强投资者信心,障碍仍是缺少细化政策指引、专业人员及ESG知识技能不足。
《白皮书》所分享与总结的研究成果,希望能够提高中国资本市场对ESG的重视程度,助推经济社会向低碳、高质量、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以下内容摘自报告,有删减
01 经济绿色低碳转型背景下,中国资本市场对ESG反应有何变化
本部分主要关注在过去一年绿色低碳发展、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背景下,上市公司对ESG的认知、实践和未来布局三个方面的显著变化。同时,也从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对ESG的投资预期以及对产业链上下游行为的影响三个方面具体讨论上市公司对可持续发展的态度。
2021年,我们初次与上市公司就ESG议题展开探讨。就受访公司整体回复率而言,有14%-21%的公司在给出“不确定”选项的情况下跳过ESG相关问题,统计结果显示为“未作答”。而今年的回复情况明显不同,受访公司100%参与到ESG相关问题的讨论中,显示过去一年上市公司对ESG议题的关注度在提高。与2021年调研结果对比发现,上市公司对ESG的认知、实践和布局程度也在加深。
(1)ESG的理解:调研结果显示,上市公司对ESG概念的整体认知有了明显的提升,尤其在ESG可以提升企业价值方面的认同度显著提高。与2021年相比,认为ESG对企业长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公司比例由78%上升到91%;认为ESG对企业吸引投资者有益的公司比例由72%上升到92%。另外,有72%的企业认为ESG对维持和提高企业的公众形象有重要作用,较去年的58%有所提高。仅有8%的公司认为ESG是一个合规负担,增加企业短期投资,减少短期效益,比例较去年没有明显变化(图1)。
图1:上市公司对于ESG的理解
(2)ESG投资与市值的关系:企业更加重视ESG,是否缘于此举有助提升企业市值?调查结果显示,57%的受访公司认同注重ESG投资与布局会增加市值,仅有1%(5家)的公司持相反意见(图2);25%的公司认为二者之间是非线性关系,适量注重ESG会增加市值,过度强调ESG会减少市值。整体看,认为ESG或适量的ESG对市值有利的公司占比为82%,与2021年(69%)相比有明显提高。此外,有15%的企业对此表示不确定,2%的企业认为二者没有关系。
图2:上市公司认为注重ESG投资与布局和市值之间的关系
(3)ESG实践进展:从ESG实践进展来看,2%的公司表示尚未关注ESG;28%的公司开始关注,但缺乏相关实践;7%的公司有专门研究,但尚未纳入决策和运营流程;24%的公司在运营中考虑ESG因素,但尚未披露相关信息;35%的公司表示已形成正式制度,并在年报中披露ESG相关信息和发布ESG相关报告;4%的公司表示其ESG相关实践在行业里已经取得领先地位(图3)。与2021年相比,已有超过半数的公司在运营中考虑到ESG因素。
此外,有39%的公司已将ESG理念落实于制度中,并对外披露相关信息,这一比例2021年仅为24%。在运营中考虑了ESG因素,但尚未披露相关信息的公司比例有所增加(2022年的24%相比于2021年的18%),说明企业ESG披露落后于ESG实践,可能需要更细化的披露指引和专业人员支持。
图3:上市公司在ESG方面的学习和实践阶段
(4)ESG业务整合:ESG与公司业务的整合程度上,2022年,约62%的公司已把ESG议题纳入长期战略规划,49%的公司已公开披露ESG相关信息(图4);46%的公司已将ESG议题结合到风险管理体系中;38%的公司已把ESG议题纳入公司内部人员管理体系中;35%的公司已将ESG相关考量结合到产品与服务开发和设计过程中,表明企业在运营中考虑到了消费者对ESG的偏好和需求。
同时,在管理实践方面,33%的公司已在设计内部运营流程和规划时加入ESG相关考量,还有22%的公司已设定ESG相关绩效考核指标。
另外,ESG相关因素也已对产业链产生一定影响。在被调查的企业中,29%已在选择供货商时纳入ESG相关考量。仅有7%的公司表示ESG尚未被纳入任何业务中。
对比2021年的调查结果可以发现,上市公司将ESG与公司业务的整合程度在各个方面都有9%-22%的提高,其中,把ESG议题纳入长期战略规划的提高幅度最大,可见国家战略对上市公司的显著影响。
图4:ESG与公司业务的整合程度
(5)ESG实践动机:西方多数研究发现,ESG表现更好的公司资金成本更低,可能获取更好的估值。那么,中国的情况如何呢?
2022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受访公司披露ESG相关信息的主要动机,仍是提高品牌声誉、社会责任、增强投资者信心及协助公司辨认自身机遇与挑战(图5);其次,分别是政府要求、消费者偏好、降低融资成本和提高股价,以及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的要求;来自同行的压力被认为最不重要。与2021年相比,政府要求、提高股票价格和投资者要求的重要性排序都有提高,降低融资成本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要求的重要性反而有所降低。这也说明,虽然监管层面的要求在逐步提高,但中国上市公司实践ESG的动力,主要还是为了自身的发展和增强投资者信心。
图5:上市公司关注、投资、披露ESG相关信息的主要动机
(6)ESG整合障碍:上市公司在将ESG议题纳入战略规划时遇到哪些障碍,监管机构各项行动方案的出台落地又是否为其提供了有效的行动指引?
调研结果显示,上市公司业务与ESG整合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明显增加,特别是三大主要障碍:缺乏细化的ESG报告指引(61%),缺乏ESG相关专业部门或人员的支持(53%),缺乏ESG议题相关的知识或者专业技能(47%,图6)。
此外,有18%的公司认为管理层或董事会重视不足是主要障碍,同时,有部分公司认为ESG投资的长期回报相对较低(14%),ESG被视为营销或公关活动(14%),以及ESG投资会影响短期收益(13%),是在ESG战略部署过程中的阻碍因素。最后,10%和9%的受访公司分别认为没有得到其他利益相关者(银行、客户或者员工)和投资者、重要股东的支持。
由此可见,近一年企业在实践ESG时遇到的主要障碍没有明显改变。政府尽快丰富和细化ESG信息披露规则和标准,提供对企业的指导和支持仍是重中之重。其次,社会和企业需要大力培养具有ESG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最后,上市公司高管和董事会需要加强对ESG更深层次的理解,具备可持续性思维并了解重大ESG问题的风险与机遇,才能够在公司管理中自上而下地引起重视,也才能更有效地跟投资者、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沟通。
图6:上市公司在将ESG相关议题纳入战略规划时遇到的主要障碍
(7)ESG整合布局:ESG与公司业务整合方面,几乎所有受访企业都表示,未来将从不同的维度把ESG纳入公司业务布局,仅有1%的公司表示未来5年内不会出现ESG议题(图7)。目前,上市公司集中在E和S层面上进行布局。
在E方面,有65%的企业表示会将环境法规纳入战略考量,比例较上一年增长了17%,这一变化与国家对环境披露和环境监管的要求增强一致。最明显的变化是,63%的公司表示会把气候变化及碳相关议题纳入战略考量,这一比例2021年仅占32%,近一倍的增长进一步体现了上市公司对“30·60”双碳目标的积极响应。
在S涉及的利益相关者方面,员工的可持续发展仍被认为是公司未来在ESG战略规划上最主要的因素。约59%的受访公司表示会注重员工可持续发展。同时,一些企业还会考虑人工智能化和自动化给企业员工的转型带来压力(29%)。
值得注意的是,55%的公司表示会将产业链相关的ESG转型纳入战略规划,这一比例较2021年增加了18%。由此可见,上市公司认为客户、供应商之间在产业链上的联动越发重要。
最后,消费者(52%)、投资者(42%)和银行(25%)的偏好成为推动公司ESG布局的驱动力。当市场不只专注于公司的财务指标,同时把注意力放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上,将进一步促进上市公司对ESG的重视,并加快ESG与公司主要业务的整合。
图7:未来5年上市公司对ESG相关议题的战略考量
(8)ESG投资布局:关于上市公司未来ESG投资布局,最明显的变化是,员工可持续发展和提升ESG沟通两项议题的重要性都较上一年有明显提升。2021年,有超过半数的公司表示会提升员工在企业内部可持续发展的可能,重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56%),提升与投资者、股东就ESG议题的沟通(51%),比例分别较上一年提升了21和18个百分点(图8)。这一变化当与2021年2月,证监会首次将ESG信息增加到投资者沟通内容范畴中有较大关系。
此外,77%的公司表示会进一步完善ESG相关信息披露,47%的公司表示会将ESG议题结合到风险管理体系中;30%以上的公司表示会提升对社会慈善事业的影响(38%),进一步完善产业链相关的ESG转型(32%),二者较2021年都有近10个百分点的提升;少部分公司还提到会设定考核指标,提升追踪ESG相关绩效的能力(28%),增加具备ESG相关专业技能或经验的管理人员或董事会成员(27%),提升与政府就ESG议题的合作(25%),设立独立委员会,专门负责ESG实务(13%)。相比之下,仅有2%的公司表示在2022年不会参与ESG相关的投资和布局。
图8:2022年,上市公司确定会参与的ESG相关投资与布局
02 中国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质量如何
通过调研和访谈,我们发现,仍有一些ESG方面表现突出的企业并没有发布ESG相关报告,也有一些连续发布10年以上的企业ESG报告内容并没有实质性信息。因此,ESG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数据的可靠性更加重要。
细分到环境议题方面,我们询问了上市公司加入国际组织等情况,结果显示,仅有5%的公司加入或参与减碳、节能、绿电等国际倡议组织,仅有3%的公司为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由此可见,国际组织的可持续信息披露框架并不会对大部分中国上市公司带来约束,目前仅作为部分公司自愿编制ESG相关报告的参考。同时,在前述新的披露准则修订后,大部分公司仍主要遵循自愿原则,体现监管环境整体仍然较为宽松。
在社会议题方面,上市公司披露体检和激励政策两项员工关怀方面的议题主动性较强。过去一年,73%的受访公司为员工提供了体检,同时,65%的公司设置了激励政策。此外,有超过半数的公司表示会提升员工在企业内部可持续发展的可能(56%),38%的受访企业确定在2022年会提升对慈善事业的影响。
过去一年,上市公司披露公益慈善行为及具体捐赠金额的意愿较强。57%的企业表示在2021年有公益慈善捐赠行为;超过半数企业(54%)的捐赠金额在1-500万元,4%的企业在500-1000万元,更有10%的企业捐赠金额在1000万元以上。
03 ESG信披要求层层下沉,在上下游产业链有何表现
中国是世界工厂,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上市公司中,既有大量提供原材料和部件的上游企业,也有提供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下游企业。在我们的受访公司中,有42%自认为属于上游企业,58%自认为属于下游企业。它们是否感受到上下游客户的ESG相关行为与ESG信息披露要求出现变化?
调查结果显示,52%的公司表示,对上游供货商的ESG要求有所提高,46%的公司表示没有变化(图9)。同时,45%的公司认为,来自下游客户的ESG要求有所提高,47%的受访公司没有体会到变化。
图9:上市公司对上游供货商和下游客户ESG相关行为与信息的披露要求的变化
上市公司在供应链合作中,若进一步融入ESG要素,能有效提高供需双方的信息透明度。例如,对供应商的ESG表现进行筛选,不仅可以排除高风险的潜在合作方,还可以带动整个供应链的ESG表现。调研显示,有51%的受访公司在筛选供货商时会考虑其ESG表现。从具体指标看,大部分(47%)的受访企业会考虑供货商的商业道德和环境影响,11%的公司会考虑供货商的商业信誉和信用评级,5%的企业会考虑供应商的社会责任(图10)。
2021年6月,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格式准则,除鼓励披露主要供应商情况及原材料价格和供应风险等内容外,同时鼓励其主动披露供应商的情况。由此可见,ESG信息披露的要求在层层下沉,上市公司无论处在供应链的任何环节,都应提早做出披露ESG相关信息的规划和准备。
图10:上市公司筛选供应商时对其ESG表现的考虑
04 ESG议题投资预期上升,哪些利益相关方是上市公司的重点关注
企业加大ESG实践,可能涉及相关投资,而这有可能影响其近期盈利。为此,我们询问了上市公司对ESG投资额应占总销售额比例的考量。结果显示,62%的受访公司认为这一比例应在5%及以下(图11);15%的公司认为应为5%-10%;仅有11%的公司认为应为10%以上;5%的公司认为不应投资ESG相关议题。
图 11:上市公司对ESG相关议题的投资占其总销售额的预期
中国在2021年提出"双碳"以及共同富裕的目标后,上市公司对E、S、G各项议题的投资重视程度由大部分“重视”提高到大部分“十分重视”。“十分重视”的程度中,E提高34%,S提高32%,G提高30%。(图12)
图 12:上市公司对E、S、G各项议题的投资重视程度较2020年大幅提高
上市公司进行ESG相关投资时,重点考虑了哪些利益相关方?调查结果显示,88%和87%的公司分别考虑的是客户和员工(图13),71%考虑了供应商,62%考虑了地方政府,也有部分企业考虑的是社区(42%)、中央政府(32%)和银行(28%)。
图13:上市公司进行ESG相关方面的投资时,重点考虑的利益相关方
图14描述在多大程度上上市公司愿意牺牲投资者的利益来满足其他利益相关方。调查结果显示,政府是公司最重视的利益相关方。有36%(33%)的公司认为可以在一定程度或者大幅度牺牲投资者利益来满足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银行和供货商相对而言是不被重视的利益相关者,只有14%和21%的公司愿意牺牲投资者利益来满足他们。员工,社区和客户处于中间,比例分别是31%,31%和23%。
图14:上市公司愿意牺牲投资者利益来满足该利益相关方的程度
ESG投资会加大公司的支出,不过,绿色金融工具则有助于其拓展融资渠道,实现低碳发展。但调研显示,仅有10%的上市公司表示会借助这类工具(图15)。具体而言,43%的公司表示会发行绿色债券,19%的公司会申请绿色贷款,还有9%的公司会投资发行绿色基金。相信随着绿色金融工具的丰富与政策支持力度提升,上市公司参与绿色投融资的积极性也会提高。
图15:上市公司借助绿色金融工具发展情况
05 中国上市公司透明度指数发布,TOP500A股公司状况如何
在新财富的合作和支持下,研究中心研制了中国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指数,并自2019年起发布,2022年发布的为第四届指数。
透明度指数的考察包括主观指标(60%)和客观指标(40%)。主观指标包含对分析师、机构投资者、上市公司董秘的调查(各占16.67%权重)以及分析师、机构投资者和董秘对上市公司ESG实践的评价(10%);客观指标包含财务报表分析(20%)和监管问询记录(20%)。样本公司包含于2020年12月31日前上市的所有A股公司(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证),共4153家。
指数排名前500的公司(简称“Top500公司”)平均透明度指数为2.93(表1)。Top500公司的平均ESG得分为1.78;约40%的Top500企业得到了分析师和机构投资者的推荐,约85%的企业得到了董秘的推荐;Top500公司较少受监管机构处罚和收到问询函,平均监管问询得分为4.78;平均盈余质量评分为3.69,其中超过75%的企业盈余质量处于所有上市公司的前50%。
行业分布:Top500公司中,制造企业占绝大多数,超过50%,这与制造业公司基数大有关。从平均指数得分来看,农林牧渔业、卫生与社会工作、采矿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和建筑业的平均指数得分较高。
产权性质:民营企业占Top500公司的51.4%,平均得分为2.9;国有企业占48.6%,平均得分为2.96。在上交所、深交所和北交所上市的Top500公司分别有284家、242家和3家(多家企业指数得分相同,前500名企业数目超过500家)。
交易所:主板上市的424家企业平均得分较高,为2.96,创业板和科创板上市的公司分别为73家和29家,平均得分分别为2.89和2.72。
上市时间:Top500公司的平均上市年限为13.5年,非Top500公司平均上市年限为12.4(图16)。
图 16:不同上市年限的企业对比
市值:如图17所示,Top 500公司在市值上要远大于其他企业,截止到2021年12月31日,其平均市值分别为947亿元和113亿元。
盈利能力:从总资产报酬率(ROA)来看,Top 500公司的平均ROA比其他企业高出4.5%,净资产收益率(ROE)的差距更大,相差近15%。(图17)。这显示,高透明度的公司为投资者带来了更高回报,在市场分化之下,这一特征更见可贵。
图 17:高透明度公司的普遍市值较高,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都较高
来源: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卢海教授研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