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9日,我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能源管理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SC3)(以下简称:能源管理分委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国家标准审查会,并一致通过该标准的审查。此次审查是在GB/T 23331-2012基础上,参照ISO 50001:2018的修订内容,完成了对《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和使用指南》的更新。
说到能源管理,很多企业会问,我们做过能源审计了,还需要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吗?针对这个疑问,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能源管理体系和能源审计的不同之处以及相关之处。
01 定义
能源管理体系是从体系全过程出发,遵循系统管理原理,通过实施一套完整的标准、规范,在组织内建立起一个完整有效、形成文件的能源管理体系,注重建立和实施过程的控制,使组织的活动、过程及其要素不断优化,通过例行节能监测、能源审计、能效对标、内部审核、组织能耗计量与测试、组织能量平衡统计、管理评审、节能技改、节能考核等措施,不断提高能源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有效性,实现能源管理方针和承诺并达到预期的能源消耗或使用目标。
能源审计,也可以称为节能诊断,是依据国家节能法规和标准,对企业基准年内能源利用的物理过程和财务过程进行的检验、核查和分析评价。通过对企业能源利用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对能源利用效率、消耗水平、能源经济与环境效果进行审计、监测、诊断和评价,寻求节能潜力与机会。能源审计是加强企业能源科学管理和节约能源的有效方法,也是政府节能主管部门节能监督和管理的重要手段。
02 适用范围
能源管理体系ISO 50001适用于任何组织开展能源管理工作,不论组织的规模、所属的产业部门或地理位置如何,可以理解为能源管理体系广泛适用于工业厂房、商业设施或其他用能组织的能源管理工作,尤其是高耗能行业。能源管理体系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管理体系整合使用。
能源审计同样适用于所有存在能源消耗的组织,以资源消耗为对象,以经济活动全过程为范围,对该企业的能源管理状况(即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素质、管理制度以及制度落实情况等)、生产投入产出过程和设备运行状况等进行全面的审查,对各种能源的购入和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的审计。
03 适用依据
能源审计依据包括一系列节能法规标准和计算通则及方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GB/T 17166-2019)、《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设备热效率计算通则》(GB/T 2588-2016)、《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 2589-2008)、《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JJF 1356-2012)等,此外,也包含了《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 23331-2009)。
能源体系建设则依据《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等,并与其他体系建设相结合,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04 建立/审计
(1) 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及运行
ISO 50001规定了建立、实施、维护和改进能源管理系统的要求,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后,其运行是持续不断并自我发展改进的。运行模式如下图所示:
策划(P)
实施能源评审,明确能源基准和能源绩效参数,制定能源目标、指标和能源管理实施方案,从而确保组织依据其能源方针改进能源绩效;
此环节包含了能源审计的内容,通过能源审计,分析能源因素,明确能源基准,据此能提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能源目标和指标;
实施(D)
履行能源管理实施方案;
检查(C)
对运行的关键特性和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对照能源方针和目标评估确定实现的能源绩效,并报告结果;
改进(A)
采取措施,持续改进能源绩效和能源管理体系。
(2) 能源审计工作流程及内容
能源审计主要包括策划与组织、现场诊断、现状及节能分析、报告编写及定稿四个流程,能源审计工作可以视为阶段性的,调查之前要明确审计范围,明确基准年和审计周期,以基准年的数据分析为基础。其目的在于通过调查企业实际情况,分析能源管理现状并进行能耗计算,评价企业在能源管理和使用方面的状况和水平,排查企业在能源管理和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漏洞,研究企业存在的节能潜力,为企业提供改进能源管理和使用方面的建议和方案。
最终成果为审计报告的编制,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基准年内):
①用能单位的能源管理情况;
②用能单位的用能概况及能源流程;
③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及统计状况;
④用能单位能源消费指标的计算分析;
⑤主要用能设备的运行效率计算分析;
⑥产品综合能耗和产值能耗指标计算分析;
⑦能源成本指标计算分析;
⑧节能量计算;
⑨评审节能技改项目的财务和经济分析。
可以看出,能源审计可以视为能源管理体系工作的一部分,其目的是分析用能现状,评价用能水平,排查用能问题,推进改造方案,以资源能源为对象,单方面推动节能工作;能源管理体系则可以充分整合现有管理体系,借助节能监测及评价手段,将能源管理工作注入到全方位体系运作中,更注重对全过程的控制要求,并通过在组织内各层次运用PDCA循环,实现从各层级到整个组织体系都掌握改进能源管理的过程能力,最终确保能源管理工作持续不断地改进。
附:能源管理体系建立问与答
Q:目前企业能源管理薄弱环节在哪里?
A:主要包括下述方面:
1)重技术节能,轻管理节能。在能源管理中,开发和应用节能技术和装备仅仅是节能工作的一个方面,单纯地依靠节能技术并不能最终解决能源供需矛盾等问题。应用系统的管理方法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行为节能成为能源管理的关键。
2)能源管理专业人员缺乏
3)员工节能意识差
4)能源计量不能满足能耗统计、产品单耗计算等的需要。如:缺少一级计量,如取用地下水、地表水等缺少取水计量;缺少二级计量,如锅炉产出蒸汽后,蒸汽产量的计量;空气压缩机产出的压缩空气的计量;缺少三级计量,如到各用能单位后各种产品生产线、主要耗能设备的能耗计量(电、燃气、蒸汽、压缩空气、采暖通风量等)
5)未实施有效的能耗检测
目前大部分企业未实施主动的能源利用效率的检测,无法确切的了解工艺、设备、设施等的能源使用效率和能源使用的合理性,从而不利于发现差距,找出可提高能效的途径和方法。
Q: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有什么好处?
A:对企业来说,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潜在价值有:
1)能源管理体系为企业提供了系统的能源管理方法,确保企业有效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控制经营风险,建立持续寻找改进能源管理绩效的机制。
2)有效管理能源消费和费用支出、持续改进能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3)有利于完成国家对下达的节能指标。
4)体现企业社会责任,树立良好公众形象,博取消费者的好感。
5)获得国家节能奖励和政策支持,促进可持续发展。
6)有利于培养能源管理方面的人才,为能源管理提供有效保障。
7)有利于建立节能减排的理念,树立持续改进的信心,逐步形成节能减排的自律机制。
Q: 能源管理体系所带来的节能效果能否量化?如何评价?
A: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组织建立能源管理基准、标杆以及目标指标,对节能效果进行量化。一般来说,节能效果量化可以包括用能总量(如总综合能耗、总电力消耗、总煤炭消耗)、用能效率(如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产品单位产量电力消耗、产品单位产量煤炭消耗)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节能减排效益(如单位产值综合能耗、单位产值电力消耗、单位产值煤炭消耗)等三方面。
Q: 实施能源管理体系企业是否需要很大的投入?
A:一般来说,管理节能资金投入少,可广泛应用于企业层面。但是,如果企业能源管理中存在与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的情况,可能需要一定的投入来实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的工艺、设备。还有,能源计量是国家强制要求,会涉及一定的资金投入。
Q: 组织如何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
A: 能源管理涉及到很多管理技术,大部分组织可能需要通过咨询公司的辅导来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如果组织自身拥有懂得能源管理技术知识、管理体系知识的人员,可以尝试自行导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