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自主管理是指班组依靠自身建设,通过自己管理自己,激发班组职工的积极性、荣誉感与创造性,实现班组各项目标的一种管理方式,与之相对的是“依赖式管理”或“被动管理”。实现班组自主管理,有助于发挥班组的突击队作用,增长班组成员才干,有利于选择和培养会技术、懂管理的基层管理人才,舒缓上一管理层的工作压力。
目前,班组自主管理的总体水平还偏低,班组长的作用发挥还不理想。班组长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基层组织管理者,是实行班组安全自主管理的关键人物,对提升班组自主管理水平有重要意义。
企业应高度重视班组长的选拔与培养。班组长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班组自主管理效果和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把思想道德好、工作作风正、组织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强、安全生产技能和技术业务精、安全责任心强、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威信高、文化基础和身体素质好的同志选拔到班组长岗位,实行民主选举班组长制度。人力资源部门应将班组长分期分批进行培训,聘请内外部专家授课,内容应涵盖安全管理、设备管理、人际关系处理、“白国周”一类先进班组安全管理法等,以提高班组长的管理能力和素养。
首先实行班组长将责任最大化。按照扁平化管理要求,明确规定各班正班长是该班安全第一责任人,副班长是该班生产第一责任人,赋予了班组长在日常班组管理上直接管理考核的权力,各班的生产任务完成情况、安全状况、材料消耗及工资分配等都由各班班组长负全责。激发班组长的工作热情和工作主动性、创造性,激发他们努力在工时利用和劳动组合上想点子、出主意,充分发掘本班组的每名员工的潜能,发挥好每一位员工的自主精神、创造潜能,打造一支本领过硬的班组长队伍。
其次,班组长应适度的加强员工的心理疏导。班组长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对生产了如指掌,还要善于做好职工的心理疏导工作。如今,市场竞争高效率,劳动强度大,规范要求高,一线的班组职工难免滋生心理智障,有时流露出牢骚或抱怨情绪。若不能及时对职工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就会使一线的职工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激化矛盾,甚至发生不稳定事件。因此,应该善于从职工的“牢骚”与“怨气”中,及时了解班组成员的思想动态,对班组成员的需求给予帮助和关心,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在加强职工政治理论教育和业务学习,提高职工综合素质的同时,以“班前(后)讲评会”为职工自主参与班组管理的平台,每班工作结束后,由班长组织当班职工上台讲评当班工作任务、工作质量、安全情况、材料消耗、设备管理等情况。在自我讲评,相互评价的基础上,为每名职工现场做出综合评定,评出当班的优秀职工、合格职工和待进员工,从而建立起职工“三工并存,动态转换”的激励机制,实现了职工自我管理,营造出争先创优,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企业应定期组织举办班组长论坛活动,搭建相互学习交流平台,提高班组长队伍整体素质。充分发挥班组在员工教育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使班组成为员工技术交流的“小讲台”,传递知识的“小课堂”,解决技术难题的“诸葛亮会”,实现“知识——能力——成果——效益”的转化。围绕生产作业流程,大力开展以管理标准化、现场标准化、操作标准化、检查标准化为创建标准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班组创建活动,严格岗位标准流程操作,狠抓考核奖惩兑现,最大限度发挥班组整体合力。
通过抓好“班组长”这领头羊,强有力的推进班组安全自主管理,安全事故必将逐年下降,最终实现个人无违章、岗位无隐患、班组无事故,实现企业安全发展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