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节能管理办法》解读

解读法规: 工业节能管理办法
解读专家: 合规网 解读日期: 2025-11-10

《工业节能管理办法》重点内容概括: 

1. 明确工业节能定义,适用于中国境内工业领域用能及节能监督管理活动。 

2. 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全国工业节能监督管理,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工业节能监督管理。 

3. 工业企业是工业节能主体,应执行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 鼓励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在工业节能规划、节能标准制定和实施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5. 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编制并组织实施工业节能规划或行动方案,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和节能产业发展。 

6. 工业和信息化部建立工业节能技术、产品的遴选、评价及推广机制,发布先进适用工业节能技术、高效节能设备推荐目录。 

7. 工业和信息化部依法组织制定并适时修订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工业用能设备能源利用效率等相关标准及节能技术规范。 

8. 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根据工业能源消费状况和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研究提出本行政区域工业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和节能目标,实行目标管理。 

9. 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全国的工业节能监察工作,组织制定和实施全国工业节能监察年度工作计划。 

10. 工业企业应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能源管理制度,制定并实施企业节能计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1. 加强对重点用能工业企业的节能管理,重点用能工业企业应设立能源统计、计量、技术和综合管理岗位,任用具有节能专业知识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担任能源管理负责人。 

12. 重点用能工业企业应每年向有关的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报送上年度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 

13. 违反节能法律法规的工业企业,将依法受到责令限期改正、责令停用相关设备、警告、罚款等处罚。 


        《工业节能管理办法》的实施对促进工业领域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明确了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工业企业等各方在工业节能管理中的职责和义务,为工业节能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通过节能监察和处罚措施,强化了对工业企业节能行为的约束和规范,有助于提高工业企业节能意识和节能水平,促进工业绿色发展。 


          企事业单位在工业节能管理中需要履行的义务包括:遵守节能法律法规,加强能源管理,制定并实施节能计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等。同时,企事业单位也享有获得节能政策支持、参与节能技术攻关和推广等权利。


违反节能法律法规的行为,如用能不符合强制性能耗限额和能效标准、能源统计和计量不符合国家要求、生产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落后用能产品等,将触及合规红线,受到相应的处罚。

相关文档 more+
  •  
登录合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