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区域卫生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颁布机构: 深圳市人民政府
生效状态: 在用 所属类型: 地方规范性文件
适用地区: 深圳市 适用领域: 职业健康(卫生)
生效日期: 1998/03/26 颁布日期: 1998/03/26
颁布机构: 深圳市人民政府
生效状态: 在用
所属类型: 地方规范性文件
适用地区: 深圳市
适用领域: 职业健康(卫生)
生效日期: 1998/03/26
颁布日期: 1998/03/26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 区域卫生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1998年3月26日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府[1998]77号文)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市卫生局提出的《深圳市区域卫生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深圳市区域卫生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为了贯彻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快卫生改革发展的步伐,解决当前我市卫生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将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制定和实施我市的区域卫生规划,力争选择最有效的干预措施,并据此配备卫生资源,使我市的卫生资源配置在结构上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综合效益,以适应深圳经济特区的第二次创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就是我们要以深圳的社会卫生需求为导向,确定我市的卫生发展目标、模式和速度,有的放矢地解决我市的卫生问题。 一、我市制定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的必要性、重要性 (一)制定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前提条件和内容 我市自建立经济特区以来,前阶段重点在新建、扩建医疗机构、增添床位、购置设备、引进人才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使之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卫生服务网络,政府卫生工作的主要精力都用在了办卫生上,而对管卫生,实行宏观调控力度还不够。制定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将使政府的职能从办卫生向管卫生转变,从直接微观干预向间接地宏观调控转变。考虑问题将不再是以机构、床位、人员数量越多成绩越大,而是以解决区域内的主要问题,满足人民需求,作为资源配置和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法律、行政以及规划手段,逐步强化政府对卫生事业的宏观调控能力,实现领导职能由“办”向“管”,由政府管理向行业管理,由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过渡。 (二)制定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符合卫生改革的需求 卫生工作要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为中心,卫生事业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要适应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需求,而区域卫生规划的总的指导原则正是要针对影响人民健康的主要问题,来统筹规划卫生资源,采取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的干预措施和均衡的卫生发展战略,更加公平地向居民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三)制定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解决我市卫生资源短缺和浪费并存矛盾的有效手段 我市是一个有一定经济实力的高速发展的城市,一方面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卫生机构的建设和发展,使其初具规模,另一方面卫生资源集中于城区,加之“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和经费补助办法是按床位、人员数量进行定额补助,导致90%的经费用于服务10%的人口,而10%的防保经费服务于100%的人口。在卫生事业内部配置上,存在着重医疗、轻防保等问题。在医疗技术设备配置上,忽视基础服务设备投入,而过分强调高精尖大型设备。在卫生网络上,大医院建设上投资大,而社区健康服务网络投入不足等。因此,有必要通过区域卫生规划,解决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用,使卫生事业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卫生事业的发展规模和指导思想从注重规模、数量向注重质量、效益和向内涵发展转变。 (四)制定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实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一项基础工作 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涉及到补偿机制、收费标准、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问题,其中最难的是卫生资源的结构调整问题,这些问题必然要对现有医疗卫生机构补偿、布局、分级分工、服务网络和服务方式等产生影响,这既是区域卫生规划的难点和突破口,又是保障机制持久运行的保证。 (五)制定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抑制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的重大举措 医疗费用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和财政增长速度,这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因此,搞好区域卫生规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果,讲究成本效益,不失为抑制医疗费用过快上涨,控制医疗费用在适度范围内增长的有效举措。 (六)制定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实现全行业管理的重要手段 制定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对区域内各医疗卫生机构按其功能定位,合理分工,实行全行业管理,才能提高区域卫生整体服务功能和综合服务效益。 二、制定区域卫生规划的方法和步骤 区域卫生规划的主要内容,是以满足区域内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为目标,对机构、床位、人员、设备、经费等卫生资源实行统一的优化配置。它将涉及到医院与医疗服务(包括急救和社区服务)、疾病预防(包括健康教育)、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大型设备购置与维修、中初级卫生人员培养等领域。在国家对各领域资源配置提出指导原则和基本标准的指导下,通过分析我市经济、人口情况、卫生事业发展现状和主要的卫生问题,确定卫生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作出需求预测,提出区域内各主要领域的机构、床位、人员、设备、经费等的配置标准,从而进行合理布局。制定区域卫生规划的主要方法和步骤如下: (一)成立制定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领导小组 制定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要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市政府组成制定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领导小组负责此项工作。 组长由袁汝稳副市长担任,副组长:周俊安(市卫生局局长)、张溯(市计划局局长)、陈锡桃(市财政局局长)、陈安仁(市人事局局长)。 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市卫生局、劳动局、社保局、住宅局、规划国土局及各区政府等有关部门负责人。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办公室主任由周俊安兼任,副主任由刘菊芳兼任,计划、财政、人事分管副局长任副主任,办公室成员包括各区卫生局局长及市计划局、财政局、人事局、卫生局职能处处长组成。 办公室下设功能组,包括课题调研组、指标量化组、专家咨询组、信息资料组、规划写作组、预算编制组。 (二)主要方法与步骤 1.区域卫生规划的制定,必须对本区域的卫生形势进行准确地分析,并作出专题的调查研究,其主要内容包括: 社会、经济、文化状况---行政区辖、地理环境、气象、交通、通讯、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人均收入、教育、广播电视、人口数量及其人口结构等。 居民健康与疾病状况---人口增长、人口数量、居民疾病谱、居民死亡谱,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人均期望寿命、妇幼保健状况,急慢性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意外伤害等。 卫生服务状况---居民医疗卫生需求(如每千人口两周患病率、患病日、卧床日数等),医疗服务情况(每千人口两周就诊人次、每人年就诊次数、千人口年住院天数等),医疗资源利用情况(如门诊人次、出院病人数、病床使用率等),卫生经济状况(如人均住院日费用、人均门诊费用等)以及预防保健服务、居民饮用水、居民公厕、环境保护指标等情况。 卫生资源状况---卫生机构、床位、卫生人力、卫生经费、房屋设备、固定资产等。 前瞻性需求预测---经济、人口、疾病谱改变,医疗卫生需求等发展、变化趋势及其预测预算。 主要障碍分析---机构体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卫生服务体系等方面。 以上资料的获得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料及进行专题调查。 2.规划的撰写 依据卫生形势分析和专题调研,确定我市的主要卫生问题及阻碍发展的原因,根据总量控制、存量调整、城镇兼顾、适度发展和兼改并转、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等原则和策略,结合我市的实际,明确规划的目标、指标和对策措施进行撰写。 ---确定区域中主要的卫生问题及其原因 ---确定区域卫生规划发展的目标及指标 ---确定区域卫生规划的策略、政策和措施 ---编制规划预算 ---确定实施计划及其评估方法。 3.规划可行性论证 规划撰写初稿后,应广泛征求各有关部门的意见,通过组织研讨,广泛征求意见,必要时在报章予以公布征求全市居民意见,以便进行修正。修正稿形成后,邀请国内及市内有关专家、领导进行论证。 4.区域卫生规划的上报、审批和确认 制定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本身是一个政府宏观调控的行为,只有在实施中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才能打破条块分割的传统化模式,调整区域内的卫生机构和设施,改变重投入的数量与规模的倾向,增加卫生薄弱领域的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因此,要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后,报市人大予以讨论通过,以确定区域卫生规划的法律地位,保证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依法实施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三、时间安排 在1997年工作的基础上,1998年时间安排如下: (一)规划的撰写和调查研究专题论述在2月底前完成 (二)征求意见及专题论证 1998年3月---1998年4月 (三)规划的上报、审批和确认 1998年5月---1998年6月 (四)规划的实施及其评估、调整 1998年7月开始实施 1999年7月进行阶段评估,并依时调整 四、经费预算 制定区域卫生规划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区域规划知识培训,调查人员业务培训,聘请专家指导工作,开展大量的调查研究,收集各类有关资料,各种调查专题论证会以及规划的编制、资料印刷等,工作时间约需一年之久,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经费预算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后由财政局核拨。
登录合规网
解读×
加入清单×
加入 管理清单
系统提示×
很抱歉,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下载太过频繁,如继续下载,请输入验证码并点击继续下载
继续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