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总结与2007年工作要点

颁布机构: 昆山市环境保护局
生效状态: 在用 所属类型: 地方规范性文件
适用地区: 苏州市 适用领域: 生态环境综合管理
生效日期: 2007/01/29 颁布日期: 2007/01/29
颁布机构: 昆山市环境保护局
生效状态: 在用
所属类型: 地方规范性文件
适用地区: 苏州市
适用领域: 生态环境综合管理
生效日期: 2007/01/29
颁布日期: 2007/01/29
2006年总结与2007年工作要点 昆环(2007)1号 关于印发《昆山市环保系统 2006年度工作总结与2007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科室,各直属部门: 现将《2006年工作总结与2007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部门工作职责,认真总结经验得失,切实贯彻落实2007年各项工作要求。在2007年工作中,各科室、各部门要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市党代会、“两会”以及环保大会精神,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埋头苦干,巩固生态创建成果,探索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大力控制、削减排污总量,强化环境监管,切实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进一步提升整体形象,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昆山,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争作贡献! 附:2006年工作总结与2007年工作要点                 二○○七年一月二十九日 主题词:环境保护 工作要点 通知 抄报:苏州市环保局,市委办、政府办、市人大办公室、市政协秘书处,昆山开发区、花桥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任雪元副市长、许振敏副秘书长 抄送:各镇人民政府、市有关部委办局 昆山市环保局办公室      2007年1月29日印发 2006年度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成果丰硕的一年。全市环保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国家生态市为中心,以水环境综合整治和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为重点,强化环保监管,推进重点环保项目建设,大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环境问题,切实提高依法执法与诚信服务能力,努力提升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生态建设成果丰硕,循环经济加快推进 1、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市,荣获首批国家生态市称号。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通过国家环保总局考核验收,并在“6.5”世界环境日被正式命名表彰,我市成功进入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市行列。通过创建,全市生态经济快速发展、生态指标不断优化、生态建设框架全面拉开、生态文化逐步形成。重要湖泊与区域生态保护实施新项目。完成江浦路等生态干道的绿化工程,傀儡湖完成庙泾河水源通道绿化拓展工程,鳗鲤湖完成林带、绿化、驳岸工程,商鞅湖概念规划通过论证并拆除围网30%,阳澄湖、雉城湖被列入苏州市规划范围;周市建成600亩、千灯大唐村建设1600亩、玉山镇建设800亩生态园。绿色系列创建取得新突破。创建成功“绿色学校”昆山市级18所,苏州市级14所,省级3 所;创建“绿色社区”苏州市级29家,省级7家;创建“绿色宾馆(饭店)”昆山市级第二批8家,苏州市首批10家,推荐5家创建全省首批“绿色宾馆(饭店)”;3个家庭被推荐并荣获省厅和省妇联命名为省首批绿色家庭;锦溪镇污水厂建设主体工程完工,为早日通过环境优美乡镇考核验收奠定基础;周庄镇正积极申报国家环境教育基地;41个村通过生态村省级调研考核,至此,全市近三分之一村建成省级生态村。 2、循环经济推进工作有了新进展。以南亚为代表的首批15家循环经济企业典型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同时全市又新培植、命名14家循环经济企业典型;组织了有50多家企业100多人参加的清洁生产知识培训,有27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计验收,有60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南亚电路板公司创获省级环境友好企业,另有17家企业评获“苏州市环境友好企业”,14家评获“苏州市资源节约型先进企业”;昆山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通过国家级论证并启动建设,并被省厅评为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先进单位、被环保总局评为ISO14000国家级示范区。 3、全市环保工作进入新阶段。全市生态市创建表彰暨环保工作大会,市委十一次党代会和十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坚持环保优先、节约优先,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精神要求,并明确要求把环保优先方针落实到全市重大决策过程中、经济社会各类规划中、招商引资与项目审批中、政府投入和对干部考核中。 二、专项整治力度持续加大,工作成效逐渐显现 通过近几年全市水环境和农村环境整治行动,一些难点、重点环境问题被提上解决日程,一批重点环保建设项目相继开工或完成,全市水环境质量下降趋势得到遏止,农村环境面貌也逐渐好转和改善。 1、水环境综合整治06年工作全面推进。推进实施饮用水源地生态保护工程。完成箱涵引水开通工程,拆除残留围堰约10万立方米,沿湖建造人工湿地1.5万平方米。水环境质量监测不断加强。完成了国家重点流域(太湖流域省界交界断面)、城市饮用水源地及乡镇饮用水源、小康社会考核断面水质和市镇长环保责任书水环境质量等监测任务,并定期发布水源水质报告,为全市环境管理提供决策服务;开展了“说得清工程”要求的水环境功能区水质普查和水环境状况调研;制定并实施了太湖及阳澄湖水污染“十一五”防治工作计划。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加大。全市新建、扩建4座生活污水处理厂,新铺设城乡污水管网145公里;垃圾焚烧发电厂正式启用。全市河道管理日益规范。加快解决河道的排、束、堵、断问题,清淤河道247公里,削减围网养殖5869亩。整治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24家规模化养殖场得到有效整治,联合执法取缔了一批未经审批、无证无照,无污染防治措施、污染环境并信访不断的外来养猪场。狠抓专项整治、强力监管影响水环境的污染点源。开展了饮用水源保护、重点信访单位等环保联合执法大检查,保持对重点污染源的“高压”监控态势。专项督查已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将各厂运行情况纳入工业污染点源远程监控系统监管;敦促管网覆盖区域工业企业生活污水限期接管,切实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 2、农村环境整治深入开展。“六清六建” 工作启动试点,建设40座村垃圾中转站,加快了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和再生利用步伐。自然村落生活污水处理工作正式启动。经我局牵头多方考察和多次调研论证,确定千灯大潭村、巴城绰墩山村,运用生物生态办法进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自然河道水环境整治试点,取得较好成效,为全市相关工作积累了经验。 3、化工企业整治工作开始启动。按照省、市要求,10月份开始,全市化工企业专项整治序幕正式拉开,完成了全市化工企业有关情况的调查摸底,编制完成化工企业专项整治方案。 三、环保监管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安全得到有效维护 1、完善监管制度,落实环保责任。一是出台了《关于对重大环境违法行为加大监管力度的决定》和《昆山市危险废物管理办法》,处罚各类违法企业128家,限期整改严重违法企业7家,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履行处罚业务企业11家。二是落实总量控制制度,基本完成“十五”期间二氧化硫污染防治重点治理项目环保验收,核查了全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落实排污许可制度要求。三是推进实施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制度,对222家企业2005年度环境行为进行评级和公布;在召开现场推进会基础上,乡镇政府环境信息行为公开工作全面推开。四是严格执行“三同时”项目验收制度,出台了《提高环保验收质量加快验收的意见》,进一步规范验收方式程序、加快了验收监测速度。全年共验收项目210家。五是严格执行排污申报与收费制度,开展了工业污染源调查建档工作,建立了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重点流域工业污染源信息管理库,掌握基本情况;通过责任分解、广开渠道、深挖潜力、加强清欠,全年征收排污费2093万元,超额完成年初预定目标。六是进一步强化环保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分解落实市镇长环保目标责任,调整完善责任书考核办法,严格督查考核取得实效。 2、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加强环境现场监管。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为主线,加大了信访举报、长期超标、故意违法、排放不正常等四类重点企业监察频次,组织各类专项执法检查13次,实施现场监察5546厂次,其中节假日检查201厂次、夜间检查162厂次。市政府对37家污染单位下达了限期治理任务并跟踪督查治理进度,将15个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列为全年挂牌督办项目,对6家未如期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企业实施停业整顿。环境现场监察推行“问题企业跟踪管理、治污现场台帐管理、违法企业法人代表约见沟通、违法行为曝光”等四项制度,督促企业扎实整改有效治理。 3、注重环境安全,加强督查指导。编制完成《昆山市危险化学品污染事故应急预案GIS系统》。开展环境安全专项执法检查、全市危险化学品单位专项检查,并指导完善企业应急预案。参与编制全市《饮用水源重大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对全市放射源应用情况普查,建立全市68 家199台射线使用装置的“一厂一档”式档案,举办了102人参加的全市医疗系统放射工作人员辐射防护培训。环境监察与核辐射监管人员分别参加了昆山、苏州相关污染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同时我局积极协助企业和相关部门,妥善处置了石浦一工厂残留剧毒物品迭氮钠、绿利来公司三氯硫磷,及时稳妥有效地处理了几起安全事故,消除安全隐患、减小污染事故的环境影响。 4、严格固废管理,有效提升处置能力。大力宣传《固废法》和市《危险废物管理办法》;着力扶持固废处置行业,为10家企业换证,新增与我市固废种类相配套处置企业3家;规范处置市场管理,严把转移审批关,全年共审批危险废物转移申请表650份,拒批或退回60多份,收到危险废物转移联单3000多张,处罚6起固废管理违法行为。开展了全市生活污水厂污泥处置情况调查,提出加强生活污泥处置、规划建设生活污泥处置场所的建议。 5、加大信访调处力度,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受理调处各类环境信访案件1374件,较去年同期增长77.5%。及时报结上级转办的信访案件108件;完成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的答复工作,代表、委员满意率100%。向全市有关部门编发《环保信访情况月报》,及时沟通情况,协力解决环保信访,维护安定环境。积极办理《昆山日报》“民声110”专栏投诉。 四、严格环保审批,推进环保科技 1、提高效能,又严又快审批项目。全年共受理各类建设项目5286个,较去年同比增长26.3%;项目投资总额1303亿元,其中环保投资14亿元。全年劝退或拒批项目10个,投资总额近2亿元。局撤消开发科成立审批中心,并采取公开审批事项、限时办结答复、当场办公受理、现场勘察公示告知等制度办法,改进创新审批方式办法,提高审批效能,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又好又快服务。行政审批中心窗口及工作人员三次评获先进。 2、源头控制,出台实施《昆山市可持续发展招商引资产业结构调整环保指导意见》。我局牵头会同市相关部门,以环境影响为尺度,以总量控制为抓手,紧紧围绕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调整,出台指导意见,把好项目准入关,控制高污染项目进入,推进全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试点探索,推进环保科技。进行了电镀废水膜集成技术试点,在4家企业推行项目试验,以探索电镀行业减排污物的有效途径;进行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新方式探索,总结成效和经验后在全市推广。 五、法制宣教工作增效,全民环保意识增强 1、环保宣教形式多、效果好。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方面的宣传教育,在昆山市级以上媒体刊登、播出本市环保新闻(信息)220余条(篇)。结合环保宣教“四进”工作,全方位开展系列活动:与教育部门联合推进了学校环境教育,举办师生环保教育活动;4.22世界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举办了系列活动,开展了创建国家生态市有奖知识竞赛、广场文艺晚会、环保宣传展板巡展活动,与南亚公司联合举办“6.5”纪念大会和“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主题的公益活动,在开发区、各镇、街道社区、学校及外来人口集中区发放《环保知识百题问答》等。全年组织了两期有102名学员参加的污染治理设施操作工职业资格培训。协助中华环保基金会在周庄成功举办了第三届绿色东方中华环境奖启动仪式。 2、环境法制力度大、震憾强。加大了对违法企业行政处罚,罚金数额位于苏州县市区前列。完成了环保行政执法依据梳理、责任分解、行政执法责任制度清理汇编、法治建设台帐整理工作,通过了“法治江苏合格市”省级考核。同时积极参加行政诉讼案件应诉答辩工作,维护了环保法规尊严和行政执法的严肃性。 六、队伍建设持续强化,效率效能持续提升 1、作风、队伍、组织建设继续加强,涌现众多先进人物。通过党务推进党员示范,廉政文化建设促动,苏州市文明行业创建,政风行风评议“回头看”,加大了全员“使命、责任、奉献、守纪”四方面教育,增强了“进取、危机、责任、依法”四种意识,巩固党员先进性教育和“五好”党组织建设成果,开展了“全省学昆山,昆山怎么办”大讨论,落实了党风廉政责任制并实施反腐倡廉教育,组织了各类群体文体活动,进行了全员理论学习和多人员多批次多层次的业务培训、职业资格考试活动,认真实施了16名中层正职干部评议考核和述职述廉工作,开展了民主评议党员活动。采取“九个一”措施,大力建设机关廉政文化,通过先进典型引导、警示教育常办、文艺活动宣染、活动成果展示等做法,以先进集体荣誉鼓舞人,以先进典型激励人,以先进文化陶冶人,以反面案例警示人,树立了言世浩、周全同志等各类先进典型10多名并获得昆山市级以上表彰,发展了2名同志入党。全局成功创建了苏州市文明行业。 2、环保工作软硬件升级,现代化建设得以推进。污染源远程监控网络得到新扩展,督促13家生活污水处理厂排污口安装监控仪并接入远程监控系统。推行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社会化,有28家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实行社会化管理。信息化工作有了新进展,完成中心机房和网络网站升级改造,建立全局业务管理信息平台。监测现代化建设获得新成果,制定实施《2006-2007年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工作计划》,新建两个乡镇空气自动站,一批应急监测装备到位并投入使用,市环境监测站拓展20项监测项目,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国家实验室认可监督评审。充实核与辐射监管站专业人员并进行业务培训,申购一批必要的装备器材。环评与科研、工程管理咨询工作完成年初目标任务。局档案管理晋升为省一级,爱国卫生、综合治理、基石工程、人事工资、问题调研等各项工作获得好评,全局内部管理日趋规范和加强。 一年来,全局获得苏州“十五”期间环保系统先进集体、江苏省环保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生态市创建工作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监测站被省厅评为“十五”期间全省环境监测先进集体,党总支评获昆山市优秀基层党组织,爱国卫生工作获得苏州市先进集体。 2007年昆山市环境保护工作要点 2007年是全市全面小康社会水平提升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推进年,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环保优先方针,推进“十一·五”环保规划实施的关键年。全年环境保护工作的总的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以及市“两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以及省、苏州环保大会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巩固国家生态市创建成果;着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探索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强力推行减排、节能、降耗,进一步推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广环保科技,进一步提高污染治理成效;持续强化环境监管,切实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狠抓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环保整体形象,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昆山,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争作贡献! 2007年主要工作目标概括为:“一个探索、两个削减”。一个探索就是巩固提高生态市创建成果,探索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两个削减就是SO2、COD两项主要污染物指标在2006年基础上削减3%以上。 2007年度主要工作有: 一、巩固生态市创建成果,探索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 成功创建首批国家生态市,标志着我市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我们应该清醒意识到,我市的环保工作和生态建设尚处在初级阶段,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需要全市上下持续不懈地努力,进一步扎实巩固生态建设成果,提高生态市质量,优化生态人居环境,缩小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差距,探索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 1、加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修复与建设,是优化人居环境的重要基础和有效措施。2007年要围绕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在生态市创建取得的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扎实、持续地推进各项生态建设。工作重点是全市自然湖泊和广大农村的生态修复和保护。配合相关部门和乡镇并通过“市镇长环保目标责任考核督查制度”的执行,规划实施好主要干道、区域和傀儡湖、镘锂湖、巴城湖、商鞅湖、白莲湖等生态功能区的自然生态保护工程,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城乡生态系统。 2、继续推动绿色系列创建。推动锦溪镇加快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步伐,争取在一季度通过省级验收,实现全市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满堂红”。全年再创建省级生态村10个、省级绿色社区5个、苏州市级绿色社区10个,省级绿色学校3个,苏州市级绿色学校10个。与此同时,生态村创建要向创建国家级文明生态村冲刺,力争有所突破。 3、探索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既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目标要求,更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我们要在三个层面进行探索:一是在社会层面上加大环保宣传教育力度,着力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环境危机意识,引导民众养成人人讲究环境保护,人人关心环境保护,人人参加环境保护,养成简仆、节俭、节能的生产、生活的习惯和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二是在企业层面上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教育引导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节约资源,减排降污,循环利用资源再生的循环发展道路。要继续大力培植循环经济典型。对工业企业测算排污强度,对万元GDP或万元税收排污大户平均水平以上的企业,电镀化工行业,会同经贸委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计,确保全年通过清洁生产验收企业50个、通过ISO14000认证企业40家,再培植新的循环经济典型10家。三是园区层面上推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以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实施生态工业园为示范,着力推进各类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全年力争规划启动1-2个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二、严格控制排污总量,完成主要污染物消减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市主要污染物消减任务艰巨,化学需氧量要下降14.08%,二氧化硫要下降13.67%,年均削减近3%。我们要多渠道、多途径地紧抓总量控制和减污降排工作,要依靠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腾出总量,依靠清洁生产削减总量,依靠建设高科技治理设施以新带老地消化总量,依靠严把审批关和排污许可关从源头上控制总量,从而为全市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腾出环保空间。 4、严格实施源头控制。落实环境保护从未端治理向源头控制转变要求,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贯彻执行好《昆山市可持续发展招商引资与产业调整环保指导意见》,按照禁止、限制、鼓励等产业政策规定,坚持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把好项目审批关,优先审批一批高技术、高效益、低污染、低能耗项目,推动调整转移劣势产业,严格淘汰落后产业,推进全市加快结构调整优化,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同时服务全市“四大发展格局”定位和“六个一批”专项计划,抓好重大项目的对上审批工作。协助相关职能部门,完成全市IT产业规划及回顾性评价工作。对通过初审或上报审批的重点项目进行排查、回访,督促企业做好下一步环保报批工作。 5、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削减目标。对于COD、SO2削减指标任务,要做到年初排出计划、年中有督办检查、年底实实在在完成。着力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十一·五”期间削减1875吨,必须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燃煤电厂未上脱硫装置,在“十一·五”期间强制实施脱硫。2007年涉及的千灯热电厂和石牌热电厂,报请市政府下达限期脱硫治理决定。二是建立禁煤区,在建城区和市主要道路两侧范围设立禁煤区,用清洁能源设备替代燃煤锅炉,既削减二氧化硫总量,又有效减少重大活动烟囱冒黑烟的影响。要着力削减化学需氧量排放。通过加快生活污水厂建设削减生活COD排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企业产业层次,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腾出排放总量;推广先进环保科技,提高污水处理效率,降低排放量;强化限期治理、排污收费、排污许可证等管理措施控制总量。 6、大力推进环保科技。引导督促企业引进先进的污染治理工艺设施,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这是今后要长期重点研究的一项重要工作。2007年着力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明确专人专门机构负责。落实专门科室人员负责环保科技推进工作,加强与环保科研单位的联系、沟通、协作,收集提供环保科技信息,研究制订推进实施方案。二是制订推进环保科技奖励政策。通过优惠性鼓励性政策措施,调动企业引进先进治污技术、设施的积极性,增强环保科技推进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三是以点带面逐步扩大推广面。成熟一项推广一项,具体落实到某项新工艺技术时,先试点,在试点成功基础上,采取以典型引路加以推广的办法,以免失败造成损失。目前重点是电镀废水膜集成技术、农村生活污水先进的生态治污技术的试点、总结和推广工作。 三、着力抓好三项整治,全面完成政府环保实事工程 水环境综合整治、化工企业整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及市政府环保实事工程,是做好当前我市环保工作的具体抓手,我们要全力以赴、扎实推进。 7、全面推进水环境整治。根据市政府关于水环境整治的要求,落实2007年度水环境整治工程,着力抓好以下工作:一是保持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监测和环境监管力度。全面实施阳澄湖水污染“十一·五”防治计划,加大对水源地附近工业企业的监管,确保饮用水源安全。加强水环境功能区监测,开展全市水环境质量和污染状况调研,及时全面监控饮用水源水质。二是继续推进污水厂及管网建设。协助开工建设沿沪产业带、铁南区、日本工业园、周庄急水港此、南港、石牌污水厂,规划建设蓬朗地区生活污水厂,增加生活污水处理量5万吨/日;敦促加快铺设生活污水管网,扩大覆盖面,新铺设城乡污水管网200公里。责令生活污水处理厂管网铺设到位的企事业单位实行限期接管,做到管网到位,生活污水接管到位,努力提高生活污水接管率和处理率。三是削减湖泊、河道围网养殖,继续开展河道整治。敦促责任单位对重点河湖继续削减围网养殖面积,其中阳澄湖再削减围网1400亩。大力协助水利部门抓好本年度的河道清淤等整治工作。四是加大畜禽养殖整治力度。继续整治全市畜禽养殖,保持执法检查力度,敦促安装治理设施,整治不到位的则提请市政府予以取缔。 8、着力开展化工企业整治。根据上级要求,用三年时间对全市化工企业进行全面整治,在2008年底以前,工业区外的化工企业全部迁入化工区内,工业区内的化工企业力争搬入化工区。严格审批化工类建设项目。根据省环保厅的要求,按照适度集中原则,停止化工区外的化工企业的审批,包括改、扩、建项目。全面展开化工企业专项检查。对存在问题的企业狠抓整改,着重在化工原辅材料存放是否规范,有无泄漏回收系统,“三废”处理设施运行正常与否,是否依法处置达标排放,工业危险废弃物存贮与处置情况,事故应急预案建立与否,防护距离是否满足环评审批要求,生产产品是否与审批批复相符,是否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检查和整改。依法淘汰违法化工生产企业。根据省市环保部门关于化工企业专项整治方案要求,对8个方面存在违法行为的化工企业实施关停。要抓好化工企业进区入园工作。按照“提高、壮大一批,调整、转型一批,淘汰、转移一批”的要求,抓好化工企业进区入园工作,一是抓紧规划审批落实化工集中区,除千灯化工区再积极向上争取扩区外,拟再审批一个化工集中区;二是联合相关责任单位,督促化工企业分期分批进入化工集中区,对工业区外的化工企业先行实施进区搬迁,对部分既无税收、排污量又大的企业实施转移或关停。 9、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按照以城市化引领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推进做好农村“六清六建”工作,协助开展30个自然村落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按照职责分工,着重抓好三项工作:一是推进生态村建设。通过再建成一批省级生态村,扎实治理乡村污染,进一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落实长效管理措施。二是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在千灯大潭村,巴城绰墩山村两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试点成功的基础上,结合自然村落整理,推进实施保留村落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因地制宜,不断探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途径。同时加强对农村河道水质监测,及时通报水质情况,分析成因,促进整治。三是加强农村工业企业的监管。服务农村经济发展、落实市委市政府富民措施同时,督促农村各类企业污染物的有效治理、达标排放,从根源上确保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10、扎实落实环保实事工程。(1)新建水质自动监测站。年内在省界断面吴淞江石浦断面、青阳港入吴淞江断面,建设两个水质自动监测站。(2)着手生活污泥治理。根据全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量,在市域南部、北部各建设一座生活污水污泥处理厂。(3)推广电镀废水膜集成处理技术。在联坤电子、及成电子、中荣金属三家试点成功的基础上,通过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在全市进一步扩大推广,逐步推动电镀企业和含电镀工艺的线路板企业采用先进技术,从而有效削减电镀废水排放总量。 四、持续加大环保监管力度,全力维护环保安全 加大环保监管力度,有力打击违法排污行为,是我们环保部门的一项长期任务,更是保障环境安全的重要手段。在新的一年里,必须持续加强监管力度,全力维护环保安全。 11、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打击违法行为。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为主的各类环保专项执法检查,坚持执行最严格的环境管理制度。以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行动为重点,不间断地开展环保执法检查,治理整顿一批能耗高、污染重、产出低、工艺水平落实的企业,严厉处罚直至关停一批高污染、偷排放企业。加大节假日和夜间环保执法力度,消除执法时间“盲段”, 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加大环保信访投诉调处力度,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环保热点难点问题,要不断完善环境纠纷调处机制,及时查处和解决群众反映各类环境污染问题,着力打击环保违法行为,坚持一年365天,天天接警,及时处警,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受理快、调查快、处理快、反馈快,并着力在提高群众满意度上下功夫。 12、实施限期治理与挂牌督办,突出解决重点环境问题。根据历年来企业达标排放情况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环境问题,继续限期治理一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企业;挂牌督办一批疑难环境项目,通过有力的行政手段,解决一批环保难点问题。 13、加大固废管理力度,提高固废依法处置率。从今年开始,固废中心人员随各中队分片监察检查,对危废处置经营单位、重点危废产生单位执法督查保持一定频次。对危废处置经营单位全面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要加快生活污泥处置场所的建设,推进生活污泥无害化处置,加强危险固废管理,严惩非法行为。 14、加大核与辐射管理,保障核安全。进一步加大核与辐射安全防护知识的宣传与培训力度,增强全民核与辐射安全意识和防护意识;加大对核与辐射监管力度,确保核安全。强化对全市核与辐射源检查、监控,开展监控试点,获取监控经验。 15、加大监测力度,为环境治理提供有效依据。适时扩展环境监测项目,提升人员业务素质,重点加强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有效提升应急监测水平。 16、完善环保应急预案,强化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运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是处置环保事故降低损失的有效措施,要切实注重其实用性。因此,在编制完成的基础上,着力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建立完善组织指挥系统,落实人员,考核责任;二是持续完善预案,根据入案企业变化情况,及时参考完善系统;三是适时组织操作人员预演、预练,积累实践经验,提高现场处置能力。 17、深入推进环保行为信息公开化,强化公众监督。要继续增加环境行为信息公开的数量,扩大公众监督效应。全面深入推进乡镇政府的环保行为信息公开工作,丰富公开形式、充实公开内容、提升公开成效。 五、增强环保宣教法制工作实效,大力提升全民环保意识 法制宣教是环保工作的起家法宝,是提升全民环保意识的有效手段。我们要持之以恒地加大环保宣教和法制工作力度。 18、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舆论导向作用和教育效能。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在全市新闻媒体增加环保公益广告,增强保护环境和生态建设的宣传报道。要强化有奖举报、重奖举报做法,发动全民监督违法行为,建立健全公众参与制度。深入宣传并在全市形成“不重视环保的领导是不清醒的领导,不重视环保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不具备环境意识的公民是不合格的公民”的重视环保、科学发展的理念。 19、扩大环保宣教面和公众参与度。结合环保“四进”活动、“五五”普法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丰富“4.22”、“6.5”等重大环境节日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内容,教育引导民众养成倡导绿色、推行节约的良好生活习惯;不断加大对新昆山人的环境保护教育,着力提高新昆山人的环保意识。 20、开展各类教育培训和志愿者服务活动。开办环保日常科技、污染治理设施操作等培训班;开展环保志愿者征求与结对服务工作。组织全局人员,积极投身环保志愿者活动。 21、持续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环保工作。在健全制度台帐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全系统执法人员环保法制培训力度,进行全面系统的环保法规学习,增强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意识;梳理形成环保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规范各项权力行使;针对民众、干部、企业法人代表等人群,分层次开办环保法规知识培训和多形式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法治意识。 六、加快环保现代化建设,提升环境监管能力 加快现代化建设是强化环保管理,提升环境监管能力的必备手段,2007年要着力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22、加快监察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污染源远程监控网络建设,升级原有系统,确保远程监控系统正常运行;从实际出发,逐步扩大远程监控网络的监控范围,将重点排污企业列入监管系统;调试运行环境污染事故应急GIS系统,发挥好功能作用。同时要不断强化监察装备的添置。 23、推进信息现代化建设。完善优化全局业务平台、政务平台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要重点研究、解决建设项目网上申报审批办法,建设网上审批平台;建设好局门户网站和公示窗口。 24、强化监测现代化建设。着力完善全市环境监测设施,拓展监测新项目,开发监测新领域,尤其是一些目前尚无能力但在日常环保监管工作中又必须涉及的监测项目,要尽快拿出方案、实施监测;不断提高环境质量分析科学性、准确性和时效性,以适应昆山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25、建设环境监测办公大楼。环境监测办公大楼是环保现代建设的重要载体,要切实加强领导,加快报批和建设速度,强化质量管理,力争早日建设完工。 七、加大全系统争先创优力度,大力提升全员整体素质 治污先治人。推进环保“十一五”规划全面实施,全力建设生态昆山、和谐昆山、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市环保事业的更大进步,关键在于打造一支过硬的环保工作团队,建设一个服务型、责任型、效率型和廉洁型环保系统。 26、加强党风廉政和机关文化建设,提高全员思想政治素质和文明执法水平。巩固“五好”基层党组织、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创建成果,扎实推进党风廉政“333工程”、政风行风、廉洁文化与和谐机关建设。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开展好思想理论和警示教育,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执行诫勉提醒、督导、纠错三项制度,构建预警、挽救、保护机制,坚持执行重大事项集体决策、政务公开、党务公开制度,健全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公众听证、信息发布、社会监督制度。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敢于创新、勇于尽责、甘于奉献;完成党总支换届选举,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坚持丰富职工群体活动,培育先进的机关文化。 27、加强机关效能和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和服务发展的能力。推进创建机关服务品牌,大力建设效率型机关,完善并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效能告诫制、责任追究制,加强全员绩效考核。优化工作机制,探索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和末位淘汰制,不断提升队伍素质。在开展中层正职民主测评的基础上,2007年全局中层副职进行民主测评。全局形成争先创优、进位升级、效率效能优先的氛围,全员牢固树立“民呼我应、民唤我行、民难我解、民安我宁”的为民服务意识,要加大全局以业务知识工作能力培训为重点的各类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环境监管和诚信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能力。持续优化全局人文环境、管理环境,全力打造一支思想素质硬、执法水平高、勤政廉政优、群众口碑好的环保队伍。
相关文档 more+
  •  
登录合规网
解读×
加入清单×
加入 管理清单
系统提示×
很抱歉,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下载太过频繁,如继续下载,请输入验证码并点击继续下载
继续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