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供热设施运行风险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颁布机构: 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
生效状态: 试行 所属类型: 地方规范性文件
适用地区: 北京市 适用领域: 生产安全
生效日期: 2012/05/12 颁布日期: 2012/04/12
颁布机构: 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
生效状态: 试行
所属类型: 地方规范性文件
适用地区: 北京市
适用领域: 生产安全
生效日期: 2012/05/12
颁布日期: 2012/04/12
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供热设施运行风险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京政容发[2012]20号) 各区县市政市容委,市热力集团:   按照市应急委《关于公共安全风险管理重点工作安排(2010-2011年)的通知》(京应急委发〔2010〕11号)要求,为建立我市供热风险管理体系,推进供热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建设,我委制定了《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供热设施运行风险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落实。   特此通知。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二日 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供热设施运行风险管理实施细则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供热采暖管理办法》(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216号)、《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意见》(京政发〔2010〕10号)、《北京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实施指南的通知》(京应急委发〔2010〕8号)、《北京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关于公共安全风险管理重点工作安排(2010-2011年)的通知》(京应急委发〔2010〕11号)等法规和文件要求,建立健全本市供热行业风险管理工作体系,规范风险管理工作流程,形成长效工作机制,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由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市政市容委)组织开展的供热设施运行风险管理活动,均按本细则执行。区县市政市容委可参照本细则组织开展本辖区的供热设施运行风险管理活动。   第三条 供热设施运行风险是指供热生产与供应过程中发生突发事件并产生不利后果的可能性。不利后果泛指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者这些情况的组合。供热设施运行风险管理是通过系统识别和排查可能存在的供热风险和风险控制点,科学分析各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评估风险级别,明确风险控制对策并采取措施,及时发布风险预警并做好应急准备的全过程动态管理方式。   第四条 供热设施运行风险管理以保障本市供热生产与运行安全为目标,坚持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督促,企业具体实施的工作原则。按照风险管理的责任主体,将供热风险分为企业级、区县级、市级三个层级。   第五条 供热设施运行风险管理工作流程由计划和准备、风险识别评估、风险多级控制、风险汇总上报和风险沟通五个环节组成,其执行流程如下所示(略): 第二章 计划和准备   第六条 成立北京市供热设施运行风险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市政市容委负责安全应急工作的领导担任。成员单位包括各区县市政市容委、市热力集团。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市政市容委安全应急工作处,负责供热设施运行风险管理的具体组织工作。成员单位职责分工:   (一)市市政市容委:负责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风险管理工作要求,具体组织本市供热设施运行风险管理工作;在日常行业管理工作中加强对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督促和检查。   (二)区县市政市容委:负责组织、督促辖区内供热企业开展风险管理工作;收集、审定、汇总本辖区供热风险控制和动态更新情况,并及时报送相关数据;开展供热企业风险管理工作检查。   (三)市热力集团:负责按照本细则要求,组织开展本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 第三章 风险识别评估   第七条 风险识别评估工作由供热企业承担。其工作流程包括组织策划、风险源识别、风险评估、确定不可容许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方案、登记并上报企业、审核下发和组织实施八个环节,如下所示(略):   第八条 组织策划。   供热企业每年应制定供热风险识别评估工作计划,下发下属单位。下属单位可根据需要成立风险识别评估工作小组。   第九条 风险源识别。   风险源是产生供热风险的根源,即触发突发事件并产生不利后果的根源或状态。任何一个风险都含有一个或者多个风险源。   风险识别评估工作小组依据“城市供热系统风险源分类”(见附件一)开展全面的风险源识别。   风险源识别方法可采用全面巡检、员工座谈、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等。   第十条 风险评估。   1、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和后果的严重性,采用风险矩阵法(见附件二)评估出风险等级。风险分为极高、高、中、低四级。   2、根据风险性质和当前风险控制能力,分判断风险的可控性。风险的可控性分为三类:   可消除(规避)的风险(可控性为A类):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风险产生原因和后果,可以消除或基本消除的风险。   可降低的风险(可控性为B类):是指通过实施工程措施或加强管理措施进行有效控制,进而可以把等级降低到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不可控的风险(可控性为C类):是指由于风险的复杂性,无法提前采取措施消除或降低等级的风险。   第十一条 确定不可容许的风险。   对风险等级是中级以上,后果严重性程度超出可接受的范围,务必采取措施控制的风险称为不可容许的风险。   风险识别评估工作小组对识别的风险进行筛选,确定出不可容许的风险。   第十二条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识别评估工作小组确定不可容许风险的责任主体,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具体的控制措施包括:   (一)制定更新改造计划。   (二)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管理措施和运行规程。   (三)制定应急预案和准备应急物资。   (四)加强对有关人员的培训。   (五)加强监督和检查。   第十三条 登记并上报企业。   风险识别评估工作小组将风险的识别评估结果和控制措施登记在“企业供热风险源识别与评估登记表”中(见附件三),上报企业安全管理部门。   每年上报的“企业供热风险源识别与评估登记表”中登记的应当是当年新增的风险、往年未能有效控制和风险等级升高的风险。   第十四条 审核下发。   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对各风险识别评估工作小组上报的“企业供热风险源识别与评估登记表”进行审核,形成企业内部“不可容许风险及控制措施策划清单”(见附件四),及时下发各下属单位。   第十五条 组织实施。   各下属单位根据下发的企业“不可容许风险及控制措施策划清单”落实具体的措施,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协调、监督和验收,及时完成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 第四章 风险多级控制   第十六条 依据供热设施运行风险管理的责任主体,将供热风险划分为企业级风险、区县级风险、市级风险三级。   企业级风险:是指由企业内部自己组织力量便可控制管理的风险。   区县级风险:是指由区县供热主管部门组织、协调属地相关部门、街道、乡镇和企业共同控制管理的风险。   市级风险:指由市供热主管部门组织、协调市相关部门、区县和企业控制管理的风险。   第十七条 如企业判断识别出的风险属于区县级风险时,填写“企业风险上报情况登记表”(见附件五),及时上报区县市政市容委(市热力集团上报市市政市容委)。   第十八条 区县市政市容委对企业上报的风险评估结果进行审核,确认属区县级风险的应制定相关控制措施,及时将风险控制方案返回企业,并组织协调区县相关部门、街道、乡镇和企业共同实施风险控制。   第十九条 区县市政市容委经审核发现企业上报的风险属于市级风险的,填写“(区县)风险上报情况登记表”(见附件六),上报市市政市容委。同时,组织协调区县相关部门和企业采取最大努力实施风险控制。   第二十条 市市政市容委应会同相关区县市政市容委、供热企业和专家对上报的市级风险进行审核,确认属市级风险的,协调市相关部门、区县和企业制定风险控制方案并实施。在风险等级是极高、高的风险中,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确定为市级重大风险,市市政市容委填写“市级重大风险上报情况登记表”(见附件七)。   (一)跨地区、跨部门或风险控制主体责任不清,且协调解决存在较大困难的;   (二)需协调国家相关部委、其他省(区、市)的;   (三)直接涉及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的;   (四)涉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民生问题,媒体舆论关注度高并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   (五)严重危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或可能引发政治关注或外交事件的;   (六)列为市政府挂帐事故隐患的。   第二十一条 市市政市容委将市级重大风险报送市应急办备案,并提出市级重大风险控制措施的建议,由市应急办协调相关部门、区县和企业共同实施风险控制。 第五章 风险汇总上报   第二十二条 供热企业根据当年风险识别、评估与控制措施实施情况进行企业当年风险的汇总统计,填写 “企业年度风险汇总统计表”(见附件八),上报区县市政市容委(市热力集团直接上报市市政市容委)。   第二十三条 区县市政市容委对企业上报的“风险汇总统计表”进行汇总统计,填写 “区县年度风险汇总统计表”(见附件九),上报市市政市容委。   第二十四条 市市政市容委对热力集团和区县市政市容委上报的“风险汇总统计表”进行汇总统计,填写“北京市年度风险汇总统计表”(见附件十),上报市应急办。 第六章 风险沟通   第二十五条 市市政市容委每季度对本市供热风险控制和更新情况进行汇总和总结;各区县市政市容委应每季度对辖区内供热风险控制和更新情况进行汇总,将供热设施运行风险管理工作情况书面报告市市政市容委。   第二十六条 企业每季度将供热设施运行风险管理工作情况书面报告区县市政市容委(市热力集团上报市市政市容委)。   第二十七条 市市政市容委每季度通过安全形势分析会,对供热设施运行风险管理情况进行沟通和阶段性总结。 第七章 重要时期、重大活动风险评估管理   第二十八条 在重要时期和重大活动期间,市市政市容委组织相关区县市政市容委和供热企业就涉及的区域和场所开展供热风险评估管理。   第二十九条 供热企业遵循风险识别评估的流程(见第三章)对涉及的区域和场所展开风险识别与评估,填写“重要时期和重大活动供热风险识别和评估登记表”(见附件十一)上报区县或市市政市容委。   第三十条 市和区县市政市容委督促供热企业落实风险控制措施,在重要时期和重大活动来临之前完成风险控制。 第八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一条 市市政市容委对本市供热企业风险管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采取抽查方式,每半年不少于1次;区县市政市容委结合日常行业管理对辖区内供热企业风险管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每季度不少于1次;各供热企业按照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对风险管理执行情况进行经常性自查。   第三十二条 监督检查内容包括: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情况,应急预案和应急准备的情况,风险管理宣传教育培训情况等。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本实施细则由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实施细则自印发之日后三十日施行。   附件1:   城市供热系统风险源分类   根据城市供热系统的运行特点,按照系统中的三个关键部件-热源、热网和热力站,对风险源进行分类。每个系统部件风险源分类标准按照“管、机、人、环”原则,从“管理制度、设备设施、从业人员、场所环境”四个方面划分成四个子类,制定形成“城市供热系统热源风险源分类表”、“城市供热系统热网风险源分类表”和“城市供热系统热力站风险源分类表”。   表1. 城市供热系统热源风险源分类表   表2. 城市供热系统热网风险源分类表   表3. 城市供热系统热力站风险源分类表   表1   城市供热系统热源(RY)风险源分类表 一级分类 二、三和四级分类 备注 RY1 安全管理类 RY1.1 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件 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取得相关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或验收报告。 RY1.2 安全组织机构及安全管理人员设置 生产经营单位是否配备相应规模标准的安全组织机构及安全管理人员。 RY1.3 安全生产责任制 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建立并落实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RY1.4 安全管理制度 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建立并落实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RY1.5 操作规程 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建立健全的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RY1.6 安全生产记录档案 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记录档案,如安全检查记录档案,事故管理记录档案,检查及巡查记录等。 RY1.7 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及物资保障 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并按照预案配备人员、物资、设备等,每年是否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RY1.8 相关方管理 供热设备对外工程施工单位是否具备相应的安全资质,并签订安全协议。 RY1.9 其他安全管理 其他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 RY2 设备设施类 RY2.1 锅炉房平面布置 锅炉房、相关建筑物和构筑物平面布置是否符合《锅炉房设计规范》要求。 RY2.2 生产设备设施 RY2.2.1 供回管线系统 与供、回管线相关的设备设施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能否正常运行。 RY2.2.2供电系统 与高、低压供电系统相关的设备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能否正常运行。 RY2.2.3 燃料供应系统 与输煤、燃气供应相关的设备设施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能否正常运行。 RY2.2.4 水供应系统 与供水相关的设备设施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能否正常运行。 RY2.2.5 锅炉系统 RY2.2.5.1 锅炉本体子系统 与锅炉本体相关的设备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能否正常运行。 RY2.2.5.2 锅炉辅机子系统 锅炉辅机设备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能否正常运行。 RY2.2.5.3 仪表控制子系统 与锅炉运行相关的控制仪表能否正常运行。 RY2.2.5.4 水处理子系统 与锅炉冲洗等相关的水处理设备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能否正常运行。 RY2.2.6 换热系统 与换热相关设备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能否正常运行。 RY2.2.7 发电系统 热电联产中与发电系统相关设备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能否正常运行。 RY2.3 能源供应 水、电、汽和煤能否供应通畅,确保整个冬季供暖的要求。 RY2.4 消防设备 是否配备消防设备,设备是否符合标准并能正常使用。 RY2.5 气体检测设备 是否配备气体检测设备,设备是否符合标准并能正常使用 RY2.6 个人防护用品 从业人员使用的劳动保护用品是否合格并使用正确。 RY2.7 作业工具 作业工具是否损坏,无法正常使用。 RY2.8 其他设备设施类 其他相关的设备设施要求。 RY3 从业人员类 RY3.1个人资质证照 从业人员是否经过专业培训,通过考试取得的岗位证书或资格证书。 RY3.2 从业人员教育培训 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建立从业人员的培训制度,并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对外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RY3.3 从业人员操作行为 从业人员是否遵循相应的操作规程。 RY3.4 从业人员不安全事件行为 从业人员在工作场所是否存在不安全行为。 RY3.5 从业人员其他方面 从业人员其他不安全的方面。 RY4 场所环境类 RY4.1 安全出口及疏散通道 安全出口及疏散通道的设计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或标准要求并有明显的标识,无被占用的现象。 RY4.2 安全标志及标识 危险操作场所是否悬挂或张贴明显的安全标识。 RY4.3 作业环境 作业环境是否具备防噪、防振和防粉尘的措施,是否达到标准水平。 RY4.4 周边环境 周边是否存在违章建筑占压(主要指管线)。 RY4.5 建设施工单位的保护措施 建设施工单位是否对供热设备是否有保护措施等。 RY4.6 其他场所环境类 场所环境内其他方面要求。   表2   城市供热系统热网(RW)风险源分类表 一级分类 二、三级分类 备注 RW1安全管理类 RW1.1 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件 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取得相关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或验收报告。 RW1.2 安全组织机构及安全管理人员设置 生产经营单位是否配备相应规模标准的安全组织机构及安全管理人员。 RW1.3 安全生产责任制 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建立并落实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RW1.4 安全管理制度 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建立并落实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RW1.5 操作规程 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建立健全的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RW1.6 安全生产记录档案 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记录档案,如安全检查记录档案,事故管理记录档案,检查及巡查记录等。 RW1.7 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及物资保障 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并按照预案配备人员、物资、设备等,每年是否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RW1.8 相关方管理 供热设备对外工程施工单位是否具备相应的安全资质,并签订安全协议。 RW1.9 其他安全管理 其他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 RW2设备设施类 RW2.1 平面布置 RW2.1.1 热力管网的布置 热力管网的选线布置是否符合《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如热力管网选线时应避开土质松软、滑坡危险地带以及地下水位高等不利地段,地上布置的管道必须架设在腐蚀性介质管道的下方等。 RW2.1.2 热力管网的地下敷设 热力管网的地下敷设是否符合《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如地下敷设的热力管道应满足与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地下管线的最小距离要求。 RW2.1.3 热力管网的地上敷设 热力管网的地上敷设是否符合《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如架空敷设的热力管道高度在人行地区不低于2.5米,通行车辆地区不小于4.5米,地铁地区距轨顶不小于6米等。 RW2.2运行设备设施 RW2.2.1 井盖 热力井盖是否出现丢失和破坏等情况。 RW2.2.2 爬梯 进出小室的爬梯是否出现不安全的隐患。 RW2.2.3 土建结构 小室内的土建结构是否完好,无出现漏水和渗水现象 RW2.2.4 固定支架 小室内的固定支架是否出现不安全的隐患。 RW2.2.5 操作台 小室内的操作台是否出现不安全的隐患。 RW2.2.6 补偿器 热力管道的补偿器是否正常工作。 RW2.2.7 阀门 热力管道的阀门是否正常工作。 RW2.2.8 放风设备 热力管道的放风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RW2.2.9 泄水设备 热力管道的泄水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RW2.2.10 喷射泵 热力管道的喷射泵是否正常工作。 RW2.2.11 疏水器 热力管道的输水器是否正常工作。 RW2.2.12 保温层 热力管道及其相关附件的保温层是否完好。 RW2.3 安全防护设备 RW2.3.1气体检测仪器 生产经营单位是否配备足够的气体检测仪器,气体检测仪器是否正常工作。 RW2.3.2 道路作业安全警示牌 生产经营单位是否配备足够的道路作业安全警示牌,警示牌是否符合要求。 RW2.4 抽水设备 生产经营单位是否配备足够的抽水设备,抽水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RW2.5 个人防护用品 从业人员使用的劳动保护用品是否合格并正确使用。 RW2.6 作业工具 作业工具是否损坏无法正常使用。 RW2.7 其他设备设施类 其他相关的设备设施要求。 RW3 从业人员类 RW3.1从业人员岗位资格 从业人员是否经过相应的专业培训,通过考试取得的岗位证书或资格证书。 RW3.2 从业人员教育培训 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建立从业人员的培训制度,并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RW3.3 从业人员操作行为 从业人员是否遵循相应的操作规程。 RW3.4 从业人员不安全事件行为 从业人员在工作场所是否存在不安全行为。 RW3.5从业人员其他方面 从业人员其他不安全的方面。 RW4 场所环境类 RW4.1 安全出口 安全出口的设计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并有明显的标识,无被占用的现象。 RW4.2 作业环境 小室内是否存在外来水渗入,水位高度是否超过标准。 RW4.3 安全标志及标识 危险操作场所是否悬挂或张贴明显的安全标识。 RW4.4 周边环境 周边是否存在违章建筑占压。 RW4.5 夜间作业环境 是否存在夜间作业造成的不安全环境因素,容易导致人员受伤或交通事故等。 RW4.6 建设施工单位的保护措施 建设施工单位是否对供热设备是否有保护措施等。 RW4.7 其他场所环境类 场所环境内其他方面要求。   表3   城市供热系统热力站(RZ)风险源分类表 一级分类 二级、三级分类 描述 RZ1安全管理类 RZ1.1 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件 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取得相关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或验收报告。 RZ1.2 安全组织机构及安全管理人员设置 生产经营单位是否配备相应规模标准的安全组织机构及安全管理人员。 RZ1.3 安全生产责任制 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建立并落实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RZ1.4 安全管理制度 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建立并落实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RZ1.5 操作规程 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建立健全的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RZ1.6 安全生产记录档案 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记录档案,如安全检查记录档案,事故管理记录档案,检查及巡查记录等。 RZ1.7 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及物资保障 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并按照预案配备人员、物资、设备等,每年是否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RZ1.8 供热收费管理 生产经营单位在供热收费中是否遇上恶意欠费引发纠纷等不安全问题。 RZ1.9 相关方管理 供热设备对外工程施工单位是否具备相应的安全资质,并签订安全协议。 RZ1.10 其他安全管理 其他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 RZ2设备设施类 RZ2.1 运行设备设施 RZ2.1.1 换热设备 换热器和换热机组等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能否正常工作。 RZ2.1.2 电气设备 配电柜、电动机等电气设备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能否正常工作。 RZ2.1.3 水泵 水泵是否出现损毁、漏水等问题。 RZ2.1.4 阀门 阀门是否出现损毁、漏水等问题。 RZ2.1.5 软水设备 软水处理设备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能否正常工作。 RZ2.1.6除污器 除污器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能否正常工作。 RZ2.1.7 分、集水设备 分、集水设备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能否正常工作。 RZ2.1.8 分、集气设备 分、集气设备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能否正常工作。 RZ2.1.9 监控设备 温度、压力变送器、差压变送器等监控设备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能否正常工作。 RZ2.1.10 计量仪表 压力表、温度计、热量计和水表等计量仪表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能否正常工作。 RZ2.1.11 二次管线井盖 由热力站通往热用户的二次管线的井盖是否出现井盖丢失和破坏的情况。 RZ2.1.12 二次管线 由热力站通往热用户的二次管线是否存在保温层脱落,管线腐蚀等安全隐患。 RZ2.1.13 楼内供热系统 热用户的楼内(设备层)设备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能否正常工作。 RZ2.1.14 生活热水系统 热用户的生活热水相关设备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能否正常工作。 RY2.2 消防设备 作业场所是否配备消防设备,设备是否符合标准并能正常使用。 RZ2.3 个人防护用品 从业人员使用的劳动保护用品是否合格并正确使用。 RZ2.4 作业工具 作业工具是否损坏无法正常使用。 RZ2.5 其他设备设施类 其他相关的设备设施要求。 RZ3从业人员类 RZ3.1个人资质证照 从业人员是否经过相应的专业培训,通过考试并取得的岗位证书或资格证书。 RZ3.2 从业人员教育培训 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建立从业人员的培训制度,并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对外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RZ3.3 从业人员操作行为 从业人员是否遵循相应的操作规程。 RZ3.4 从业人员不安全事件行为 从业人员在工作场所是否存在不安全行为。 RZ3.5从业人员其他方面 从业人员其他不安全的方面。 RZ4场所环境类 RZ4.1 安全出口及疏散通道 安全出口及疏散通道的设计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或标准要求并有明显的标识,无被占用的现象。 RZ4.2 安全标志及标识 危险操作场所是否悬挂或张贴明显的安全标识。 RZ4.3 作业环境 作业环境是否存在不良的通风条件,严重影响着作业人员身体健康。 RZ4.4 周边环境 周边是否存在违章建筑占压(主要指管线)。 RZ4.5 收费点防护措施 供热收费点是否具备安全防护措施。 RZ4.6 建设施工单位的保护措施 建设施工单位是否对供热设备是否有保护措施等。 RZ4.7 其他场所环境类 场所环境内其他方面要求。   附件2:   风险矩阵法   风险矩阵法是一种半定量风险评估方法,其原理表述为:   风险等级 = L × C   L-风险源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C-一旦发生事故造成的后果严重性   L的取值参考如下表所示: L的取值 说 明 A 几乎肯定发生 B 很可能发生 C 可能发生 D 较不可能发生 E 基本不可能发生   C的取值参考如下表所示: C的取值 对人生命的后果 对设备的后果 1 灾难,数人死亡 设施严重损坏,损失在百万元以上 2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设施严重损坏,损失在十万元以上 3 严重,重伤 导致机组停运,损失在万元以上 4 重大,致残 导致机组停运 5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的 造成设备障碍   在L取值和C取值的基础上,按下表确定风险等级。   C 取 值 L 取 值   5 4 3 2 1 E 低 低 低 中 中 D 低 低 中 中 高 C 低 中 中 高 极高 B 中 中 高 高 极高 A 中 高 高 极高 极高   附件3:   企业供热风险源识别与评估登记表   填表单位:               填表日期:              填表人员:             联系方式:              序号 风险源描述 类别编号 可能导致的事故 LC 风险等级 可控性等级 控制措施 措施实施单位 是否是不可容许风险 L C                                                                                                                                       填表说明:L表示“可能性”,C表示“后果”   可能性等级:A 几乎肯定发生 B 很可能发生 C 可能发生 D 较不可能发生 E 基本不可能发生   后果等级:1 特别重大 2 重大 3 较大 4 一般 5 很小   风险等级:极高 高 中 低   风险可控性等级:A 可消除(规避) B 可降低 C 不可控   是否是不可容许风险:是 否附件4:   附件4:   不可容许风险及控制措施策划清单   填表单位:               填表日期:                填表人员:             联系方式:             序号 风险源描述 类别编号 可能导致的事故 风险等级 可控性等级 控制措施 主责单位 备注                                                                                                                                                   填表说明:风险等级:极高 高 中 低   风险可控性等级:A 可消除(规避) B 可降低 C 不可控附件5:   附件5:   企业风险上报情况登记表   填表单位:               填表日期:            填表人员:             联系方式:                序号 风险源描述 可能导致的事故 可能性等级 后果等级 风险等级 可控性等级 建议控制措施 备注                                                                                                               填表说明: 可能性等级:A 几乎肯定发生 B 很可能发生 C 可能发生 D 较不可能发生 E 基本不可能发生   后果等级:1 特别重大 2 重大 3 较大 4 一般 5 很小   风险等级:极高 高 中 低   风险可控性等级:A 可消除(规避) B 可降低 C 不可控附件6:   附件6:   区县风险上报情况登记表   填表单位:               填表日期:            填表人员:             联系方式:             序号 风险源描述 可能导致的事故 可能性等级 后果等级 风险等级 可控性等级 建议控制措施 备注                                                                                                               填表说明: 可能性等级:A 几乎肯定发生 B 很可能发生 C 可能发生 D 较不可能发生 E 基本不可能发生   后果等级:1 特别重大 2 重大 3 较大 4 一般 5 很小   风险等级:极高 高 中 低   风险可控性等级:A 可消除(规避) B 可降低 C 不可控   附件7:   市级重大风险上报情况登记表   填表单位:               填表日期:            填表人员:             联系方式:             序号 风险源描述 可能导致的事故 所在 区县(或企业) 可能性等级 后果等级 风险等级 可控性等级 建议控制措施 备注                                                                                                                           填表说明: 可能性等级:A 几乎肯定发生 B 很可能发生 C 可能发生 D 较不可能发生 E 基本不可能发生   后果等级:1 特别重大 2 重大 3 较大 4 一般 5 很小   风险等级:极高 高 中 低   风险可控性等级:A 可消除(规避) B 可降低 C 不可控   附件8:   企业(  )年度风险汇总统计表   填表单位:               填表日期:            填表人员:             联系方式:           序号 识别的风险 风险等级 企业自行控制管理的风险 上报区县(市)的风险 区县协调解决的风险 未解决的风险 极高 高 中 低                                                                                                                           附件9:   区县(  )年度风险汇总统计表   填表单位:               填表日期:            填表人员:             联系方式:            序号 企业名称 识别的风险 风险等级 企业自行控制管理的风险 区县协调解决的风险 上报市级的风险 极高 高 中 低                                                                                                     总计                     附件10:   北京市(  )年度风险汇总统计表   填表单位:               填表日期:            填表人员:             联系方式:            序号 区县名称 识别的风险 风险等级 企业级 风险 区县级 风险 市级 风险 市级重大风险 极高 高 中 低                                                                                                                       总计                          附件11:   重要时期和重大活动供热风险识别与评估登记表   评估地点:                 填表单位:           填表日期:        填表人员:       联系方式:          序号 风险源描述 类别编号 可能导致的事故 LC 风险等级 可控性等级 控制措施 措施实施单位 L C                                                                                                                           填表说明:L表示“可能性”,C表示“后果”   可能性等级:A 几乎肯定发生 B 很可能发生 C 可能发生 D 较不可能发生 E 基本不可能发生   后果等级:1 特别重大 2 重大 3 较大 4 一般 5 很小   风险等级:极高 高 中 低   风险可控性等级:A 可消除(规避) B 可降低 C 不可控 ------End------
相关文档 more+
  •  
登录合规网
解读×
加入清单×
加入 管理清单
系统提示×
很抱歉,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下载太过频繁,如继续下载,请输入验证码并点击继续下载
继续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