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各用人单位负责人:
今天(2025年11月3日)起,至2026年1月1日职业卫生分类监督执法全面推行,最后准备期仅剩两个月。最新:国家疾控局综合司印发《关于全面推行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分类监督执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这意味着,一种全新的、与企业息息相关的监管模式即将到来。您的单位将被科学地划分为甲、乙、丙三类,其中丙类单位将成为执法力量的焦点,面临频繁的 "重点关照";而甲类单位则能享受 "无事不扰" 的优化营商环境。
避免被评为丙类,不仅是规避监管压力,更是守护企业声誉、控制用工风险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现在,就是决定您 2026 年开局姿态的关键窗口期!
一、 认清红线:这些 "关键项" 将直接导致丙类评级
根据国家《指导意见》,一旦触犯以下 "关键项",您的单位将 **被直接判定为丙类**,没有任何缓冲余地。请立即自查:
1. 【历史旧账】:近 3 年内(即 2022 年至今)是否发生过2 例及以上职业病?或因此受到过罚款、责令停止作业、乃至提请关闭的行政处罚?
2. 【管理硬伤】:是否存在以下任一严重基础管理缺失?
•从未进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或申报信息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
•从未进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
•未组织接触危害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如果您存在以上任何一条,那么您已是丙类的 "高风险" 对象,接下来的行动必须争分夺秒!
二、 紧急行动:2025 年年底前必须完成的 "四大核心任务"
时间紧迫,您需要优先完成以下四项核心工作:
核心任务一:完成 "体检" 与 "申报"—— 筑牢合规基础
• 委托有资质的机构,及时完成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或现状评价。这是法律规定的义务,也是疾控部门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分类等级的 *核心依据。
若无法提供有效报告,您的风险等级将可能被直接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从重认定。
• 立即核对并完成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如尚未申报,或实际生产工艺、材料、产能等已发生重大变化却未更新,请务必在年底前完成系统信息的补录与更新,确保申报内容与现状完全一致。
。这是职业卫生管理的法定起点,也是接受分类监督的基本前提。
核心任务二:组织劳动者健康检查 —— 履行核心责任
• 立即梳理全体员工档案,确保所有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含劳务派遣人员)都已按规定进行了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
• 如果今年度的体检尚未完成,现在就是最后的机会! 立即联系职业健康检查机构,预约并完成体检。务必确保体检项目与员工接触的危害因素相匹配。
• 切记:按规定将体检结果书面告知每一位员工,并妥善保管好体检报告和告知凭证。
核心任务三:开展关键岗位培训 —— 提升管理能力
• 企业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必须参加培训并取得合格证明。如果您还没有,请立即报名参加线上或线下培训。
• 组织一次覆盖全体接触危害劳动者的在岗期间职业卫生培训,并确保培训内容、时长符合要求,记录完整。年底前的这次培训,既是补课,也是对新政策的宣贯。
核心任务四:全面自查自纠 —— 扫清丙类风险点
对照以下清单,开展一次彻底的内部审计:
• [√] 警示标识与告知:所有产生严重危害的岗位,是否设置了规范的中文警示标识和告知卡?
• [√] 劳动合同告知:与员工订立的劳动合同中,是否如实载明了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
• [√] 防护设施与用品:职业病防护设施是否正常有效运行?是否为员工配备并督促其佩戴符合标准的防护用品?
• [√] 外包管理:如有外包(协)作业,是否签订了职业健康安全协议,并督促其落实防护措施?
• [√] 结果处置:是否有员工被诊断为职业禁忌证或疑似职业病?如有,是否已按要求进行调岗、复查或安排诊断?
三、 长远之策:拥抱智能监管,构建健康企业
在完成上述紧急任务的同时,眼光长远的企业更应看到:
• 数据将成为您的 "资产":新政策强调智能化监管。您未来依法产生的检测报告、体检数据、培训记录等,都是构成您企业 "数字画像" 的基础,直接决定分类结果。从现在起,就应确保所有数据的真实、完整与可追溯。
• 从 "被动合规" 到 "主动创建":最高级别的风险控制,是打造健康的企业文化。主动创建 "健康企业",不仅是荣誉,更是内部管理水平的终极体现,能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竞争力。
结语:
2025 年 11 月与 12 月,这两个月将决定您企业在 2026 年新监管时代的起跑线。 是成为被重点监管的 "丙类",还是成为被鼓励发展的"甲类",选择权就在您此刻的行动中。时间不等人,法规不等人。请立即行动起来,对照清单,查漏补缺,为您的企业赢得一个主动、安心、高质量发展的 2026!
来源:职业健康工作实务
本文仅作分享,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更正/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