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全培训记录:需留存培训签到表、课件内容、考核试卷及成绩。记录应明确培训时间、主题(如“机械操作安全规范”)、参与人员及考核结果,既能证明员工接受过系统安全培训,也可在后续追溯培训效果,避免因“未培训”引发责任争议。
2. 隐患排查与整改记录:每次排查需填写隐患登记表,注明隐患排查时间、区域(如“车间A区冲压设备”)、排查人员、隐患描述(如“防护栏松动”)、整改责任人及完成时限;整改后还要留存验收照片或签字确认单,确保隐患闭环。
3. 设备安全检查记录:按设备类型(如锅炉、起重机)制定检查表,记录每次检查时间、检查项目(如“压力表读数”“制动系统灵敏度”)、检查频次、检查结果及检查人员签字。尤其对特种设备,需同步留存专业检测机构出具的年度检测报告,证明设备处于合规运行状态。
4. 应急演练记录:留存应急演练方案、签到表、现场照片或视频、演练总结报告。记录需明确演练场景(如“车间火灾疏散”)、参与人员、演练时长及发现的问题(如“部分员工灭火器使用不熟练”)。
5. 安全会议记录:每次安全会议需记录会议时间、参会人员、议题(如“季度安全风险分析”)、讨论内容及决议(如“下月开展电气安全专项排查”),并由参会人员签字确认。
6. 劳动防护用品发放记录:无论是安全部门或是人事部门负责此项工作,都必须建立发放台账,记录员工姓名、岗位、防护用品类型(如“安全帽、防尘口罩”)、发放时间及领取签字。这是公司为员工提供劳保用品的重要依据。
7. 事故调查与处理记录:事故发生后,需留存事故现场照片、目击者笔录、原因分析报告、处理意见及整改措施。记录需明确事故时间、经过、伤亡及损失情况,按“四不放过”处理。
8. 安全制度修订记录:当国家法规更新或企业生产流程调整(如引入新设备),需留存制度修订前后的版本、修订说明(如“依据《安全生产法》2024版新增‘承包商安全管理条款’”)及审批签字。证明制度修订符合法规要求,确保制度时效性与合规性。
9. 承包商安全管理记录:对进入厂区作业的承包商,需留存其资质文件、安全协议、入厂安全培训记录及作业过程中的安全监督记录(如“承包商动火作业监护记录”),明确双方安全责任。
10. 安全投入台账:记录安全相关费用支出,如安全设备采购(如“新增车间烟雾报警器”)、防护用品采购、安全培训费用等,注明支出时间、金额、用途及凭证编号。既能证明企业按规定投入安全资金,也便于后续核算安全成本,优化投入方向。
11、危险作业审批记录表:针对有限空间、高空、动火、吊装、爆破等危险作业,留存专项审批表,需详细注明作业具体位置(如“3号车间地下储罐内清淤”)、作业时间(精确到起止小时)、作业人员名单及资质、风险评估详情(如“储罐内可能存在有毒气体”)、安全防护措施(如“通风设备安装、气体检测仪配备”)、现场监护人信息及审批人签字。作业过程中若出现条件变化(如“突遇大风”),需补充记录暂停作业及恢复作业的审批情况,确保危险作业全程处于受控状态,杜绝无审批、超范围作业。
来源:安全早认知
本文仅作分享,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更正/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