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绿色工厂评价通则》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及专家:
为更好支撑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统筹优化绿色工厂标准体系,切实提升工厂绿色化水平,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指导下,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按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国标委发〔2023〕58号),牵头开展《绿色工厂评价通则》国家标准修订工作。目前起草组已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附件1、附件2)。
为进一步完善标准内容、广泛征求各相关方意见,现组织对该标准公开征求意见,请于2025年6月9日前填写意见反馈表(附件3),并以电子邮件形式将word版、盖章扫描版文件反馈至联系人。
联系人:赵冰清
联系电话:010-64102702
电子邮箱:zhaobq@cesi.cn
附件:
1.《绿色工厂评价通则》(征求意见稿).pdf
2.《绿色工厂评价通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pdf
3.《绿色工厂评价通则》(征求意见稿)意见反馈表.doc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2025年4月10日
一、整体说明
2025 版《绿色工厂评价通则》征求意见稿相较 2018 版,在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等评审认定上有诸多变化,对企业和行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具体如下:
1、对绿色工厂评审认定的变化
(1)评价逻辑重构:以 “能源低碳化、资源高效化、生产洁净化、产品绿色化、用地集约化” 的新五化导向,全面替代旧版定义,为绿色工厂建设指明新方向。
(2)管理体系强制认证:质量(GB/T 19001)、环境(GB/T 24001)、能源(GB/T 23331)、职业健康安全(GB/T 45001)管理体系成为参评 “硬门槛”,企业未达标将直接丧失参评资格。特定行业如汽车、医疗等还需满足 IATF 16949、ISO 13485 等专项标准。
(3)强化碳管理与数据披露:工厂须依据国家标准开展碳排放核算,核算边界与能源统计一致,涵盖生产、辅助等系统。未建立碳数据监测系统的企业无法通过审查。同时,企业需每年通过官网、交易所公告等公开渠道,披露涵盖环境、社会、治理(ESG)绩效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并经第三方鉴证。
(4)合规要求升级:近三年内企业不得出现安全、环保、质量事故。用能设备能效需达国家 2 级,再生材料使用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等指标纳入考核,禁止使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 年本)》中明确的落后设备。
(5)评价指标与评分变化:采用基本要求(必选门槛)与量化绩效指标(分级评分)相结合的方式。新增 “碳排放强度”“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等指标,按 “引领值(行业前 5%)” 和 “基准值(行业平均)” 分级评分。实施 “国家级 - 省级 - 市级” 三级梯度培育,未达标企业将被移出名单,形成动态管理机制。
2、对绿色工厂评审认定的影响
(1)加速行业洗牌:四大管理体系的 “硬门槛” 以及严格的合规要求,使缺乏绿色竞争力的企业面临市场准入限制、融资成本上升等风险,推动行业资源向绿色优势企业集中。
(2)推动企业绿色转型:企业需提升碳管理能力、数据披露能力、体系融合能力,加大在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方面的投入,加快设备更新换代,以满足新版标准要求,促进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3)促进产业协同发展4:三级梯度培育的动态管理机制,将激励企业不断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形成国家、省、市三级联动的绿色工厂培育机制,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开展绿色制造,推动产业协同绿色转型。
3、对绿色产品评审认定的变化
(1)定义更新:根据 GB/T 33761-2024《绿色产品评价通则》更新了绿色产品定义,使绿色产品的概念更符合当前绿色发展的要求,强调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属性。
(2)评价指标关联更紧密:纳入产品碳足迹核算(GB/T 24067),绿色产值占比成为关键指标,引导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使用、回收等全生命周期中更加注重绿色环保,提高绿色产品的产出和产值占比。
4、对绿色产品评审认定的影响
(1)引导企业开发绿色产品:企业为满足绿色工厂评审中绿色产品相关指标要求,将加大在绿色产品研发、设计、生产等环节的投入,推动企业从传统产品生产向绿色产品生产转型,提高产品的绿色竞争力。
(2)促进绿色产品市场发展:绿色产品相关指标的强化,将促使市场上绿色产品的供给增加,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也将不断提高,进一步推动绿色产品市场的发展壮大,形成绿色消费的良好氛围,促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二、标准的修订内容变化对比
来源:智盛科技集团
本文仅作分享,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更正/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