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欧盟《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等国际法规的出台,将供应链ESG合规要求提升至新高度。CSRD要求企业披露覆盖供应链全链条的ESG信息,包括碳排放、资源利用、劳工权益等定量与定性数据,并需将可持续信息整合至管理报告中,便于监管机构建立统一数据库。此外,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要求进口产品披露碳排放数据,迫使企业追溯上游供应商的碳足迹。
这些标准不仅适用于欧盟本土企业,还通过“长臂管辖”影响在欧营收超1.5亿欧元的中国企业和其供应商。例如,一家跨国服装企业需同时满足东南亚原材料采购地的环保标准、南亚生产环节的劳工权益法规,以及欧盟市场的碳排放披露要求,凸显了供应链合规的复杂性。
一、中国企业的合规挑战与风险
国际ESG标准的推行对中国企业形成了多重挑战:
市场准入壁垒:未通过ESG合规审查的企业可能被排除在国际供应链之外。德国《供应链法》规定,违规企业最高面临全球营业额2%的罚款,并要求供应商配合审计。
供应链管理难度增加:企业需对多级供应商进行ESG尽职调查,涉及环境、劳工、反腐败等多个维度。例如,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要求追踪电池原材料的开采与加工过程是否符合社会责任标准。
合规成本攀升:构建ESG管理体系、采购数智化工具、调整供应链布局等均需大量投入,中小企业尤其面临资源压力。
二、构建供应链ESG合规体系的关键路径
为应对挑战,中国企业需系统性完善供应链管理:
1、 制度与标准建设
制定《供应商行为准则》,明确ESG准入标准,涵盖碳排放、劳工权益、反腐败等内容,并要求供应商签署协议。建立供应商分级管理制度,定期审查现有供应商,淘汰不合规者,并通过合同条款约束其ESG表现。
2、 数智化工具赋能
利用AI平台实时监控供应链数据,识别风险并预警。例如,DeepSeek等工具可追踪供应商的碳排放、能源消耗等指标,提升管理效率。构建ESG数字化管理平台,动态监测减碳目标进展,形成绿色供应链分级体系。
3、跨部门协作与透明度提升
法律、采购、财务等部门需协同制定ESG策略,在合同中纳入供应商ESG保证条款。编制ESG合规报告,披露供应链管理成果,遵循CSRD要求整合环境与财务信息。
三、应对策略与未来趋势
1、 强化供应链韧性
对无法满足国际标准的供应商,探索替代方案或扶持其绿色转型,例如通过技术合作降低碳足迹。
2、 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
政府可通过培训、奖励机制增强企业合规动力;企业则需将ESG纳入战略核心,提升评级以获取融资与国际订单。
未来,ESG合规将成为全球供应链竞争的“通行证”。中国企业需以国际标准为指引,通过制度创新、技术赋能与生态合作,构建可持续的供应链体系,在合规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随着国际ESG标准逐步统一(如GRI、SASB准则的趋同),供应链管理正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价值创造。有机构预测,到2030年,ESG表现优异的供应链可使企业获得4%-7%的溢价空间,并在融资成本、客户黏性方面形成竞争优势。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将ESG深度植入供应链战略,不仅是突破贸易壁垒的生存选择,更是参与全球产业链治理、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关键路径。
来源:汇眼存真
本文仅作分享,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更正/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