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企业内部腐败、舞弊是指企业内部人员利用工作及职务便利谋取私利,侵占公司财物或资产,通过非正当、违法渠道为自己或者利害关系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其行为已经涉嫌触犯国家法律法规及违反公司规章制度,损害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企业中的腐败行为屡见不鲜,纠纷案件逐年增多,诉讼标的额也一路飙升,不少企业缺乏管理意识,未建立起完善的反腐败合规管理体系,从而在相关案件中并不处于优势地位。
腐败行为包括多种方面,其中内部员工为获取不当利益勾结外部人员泄露公司的商业秘密已成为一种典型情形。在该种争议所涉诉讼中,员工腐败行为的证据较难获取,此为确定外部人员不当窃取商业秘密的重要一环。这就需要企业本身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在关键时刻可以完整溯源员工的腐败行为,并以此作为最终的定案证据,挽回企业的损失。
所以,如何规范化企业管理,建立全面的反腐败合规管理制度,已成为大部分企业目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一则侵犯商业秘密案件为起点,分析员工的腐败行为,并提供相应的反腐败合规建设的建议。
一、案情简介:谁是那个泄密的人
张某为甲地A某工业公司的前销售员工,从A某工业公司离职后,张某于乙地成立B某工业公司,并成为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及总经理。张某作为法定代表人的这家公司与A某公司生产同种工业材料,并销售至偏远地区,获利不菲,该工业材料的配方为A某工业公司的商业秘密。A某工业公司得知该消息后立即采取措施,第一时间收集证据向公安机关报告,公安机关得知相关情况后立刻立案侦查。
A某工业公司在公安侦查期间对企业内部也进行了合规调查,由于对该商业秘密采取了相应的保密措施,每名技术人员每次进入系统只能看见该商业秘密的一部分,需要多位技术人员共同登录系统才能一次性了解全貌,否则就需要长期多次记录每次登录系统所获取的部分信息。从张某在公司期间接触的人际关系及活动情况以及系统登录的记录来看,张某极有可能与技术人员李某勾结。
公司立即采取应急预案,对李某进行停职调查,明确了李某的违规事实,但并无法证明李某的违规行为与张某窃取商业秘密有直接关系。由此,公司聘请律师与技术人员李某进行离职谈话,告知李某公司已掌握其违规事实李某,目前刑事案件仍在侦查期间,不排除未来其承担刑事法律责任的可能,如李某主动配合警方提供其参与的与刑事案件有关的事实,可以最大限度减轻其法律责任。
技术人员李某在数次谈判后主动向公司说明了违规事实以及与张某如何窃取公司商业秘密等事实及线索。自张某从公司离职后便与李某商议获取公司的商业秘密以做他用,并承诺了李某优厚的回报。李某通过公司系统漏洞,多次登录公司系统,不当获取相应的技术信息提供给张某,张某以此为基础在新公司生产材料,并向其他地区销售。根据李某的供述,公司配合公安机关进行公安机关得到关键证据,成功认定张某的侵犯商业秘密罪。
二、行为分析:员工为什么会窃取公司商业秘密
公司前员工销售人员张某利用A某工业公司的商业秘密生产商品并以此牟利,对于该商业秘密,A某工业公司已经采取了必要的保密措施,该技术信息无法通过公开渠道得知。
张某引诱公司内部人员违反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获取A某工业公司的商业秘密,构成了侵犯商业秘密的实质行为,由于违法所得数额已超过三十万元人民币,应当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
李某为了谋取不当利益,受到张某的教唆,利用公司的系统漏洞,不当窃取公司的商业秘密并对外披露,违反了作为员工的保密义务,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其行为获取不当利益的行为,也构成企业内部的腐败行为。
但在本案中,公司并未获取李某作案的明确证据,目前无法在刑事案件中作为定案依据,但李某的行为确已违反了公司的规章制度,且有公司系统登录记录作为证实,公司以此为由解除了与李某的劳动合同。
三、案例启示:反腐败合规管理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可以发现,在科技型企业中,员工窃取和披露企业商业秘密的情形多发于员工跳槽前后,表现为大量地或频繁地访问、获取企业涉密信息的行为。前员工教唆现员工窃取商业秘密,并承诺利益的情形也十分常见,且此种情形更为隐秘不易发觉。
司法实践中,法院对侵犯商业秘密的认定是较为细致严格的。首先是对商业秘密是否存在的认定,其次是对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认定,最后是对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责任承担。此类案件往往耗时长,证明难度大,对公司会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对于企业而言,刑事类犯罪是重要风险预防领域。随着我国企业逐渐走出国门,以及国内理论和实践对企业合规构建的研究和推进,企业提前做好反腐败合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企业管理的不合规不仅会对公司的正常运营管理造成严重影响,而且会由于缺少关键证据而无法对相关人员予以处罚。
本文案例中,A某工业公司正是因为有了完善的反腐败合规管理体系,对内部员工进行合规调查,并及时采取应急预案,加之公司有完善的商业秘密保护机制,才能完美应对了此次事件,成功惩治了张某。由此可见,建立完善的反腐败合规制度,针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及员工的腐败、舞弊行为进行全面的管理,能够为企业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四、操作实务:企业反腐败合规管理要点
单位为保护公司的合法经营,预防刑事风险、员工的贿赂风险及腐败风险,应当从各个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保护,建立全面的反腐败合规机制。
1.建立合理的反腐败合规组织架构。企业应当设立合理的反腐败合规组织架构,包括反腐败合规部、首席合规官,大型企业还会针对反腐败工作成立相应的合规风险防控、检察、文化教育小组。公司的其他部门也是反腐败合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配合合规组织开展工作。
2.制定反腐败合规政策。企业应当制定《员工廉洁守则》,明确相应业务的操作流程,比如A工业公司操作系统的登录准入存在限制,需要根据明确的操作流程才能获取相应的秘密信息。不仅商业秘密的保护如此,其他业务流程也应当如此管理。
在此公司需要对腐败行为做出明确的定义,内化法律规定,明确公司内部的处罚制度,不仅需要对相应的腐败合规风险进行列举,如商业伙伴、礼品与商务招待、捐赠与赞助活动的商业贿赂风险,还包括员工为获取不当利益窃取企业秘密信息等,应当划出一条明确的红线,提升员工的反腐败合规意识。
3.构建腐败合规风险防控流程。包括进行风险的识别评估、进行风险控制、加强反腐败文化教育、完善事后应急预案、沟通与举报等流程。腐败行为永远不会消失,需要事前+事后双重工作,预防与善后机制并行才能够避免大部分腐败合规风险。
4.企业第三方反腐败合规管理。企业内部的腐败行为往往与外部相勾连,如本文案例中,李某受到张某的教唆,基于庞大的利益而为张某窃取商业秘密。所以企业应当对利益相关方也进行反腐败合规管理,防止企业受到外部主体的不利影响。
4.培育企业反腐败合规文化。反腐败在我国并不是一个全新的词汇,对于腐败行为,整个社会已经形成了大致统一的价值观,即该行为应当予以重点规制。所以,在企业中不能仅从表面来强调反腐败,而应当进行深入的文化培训,加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精神。
5.信息化建设。在全球大数据的背景下,企业应当进行反腐败的合规信息管理。对反腐败合规体系所涉及的全部流程进行信息化管理,通过相应的平台进行数据分析,自动呈现合规风险评估报告,供企业参考。
结语
从政策形势来看,2023年7月,最高检颁布了《关于依法惩治和预防民营企业内部人员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犯罪、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意见》,明确了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依法惩治企业内部腐败人员,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
2024年3月1日,刑法修正案(十二)施行,从修正案内容来看,其内容落实加大了对民营企业的保护力度,力图重视和研究解决实践中反映突出的涉民营企业内部腐败案件的立案难、查处难等问题。
从我国企业发展来看,反腐败合规建设刻不容缓,依靠完善的制度体系,强化企业的反腐败合规管理能力,使企业中的腐败行为、舞弊行为无所遁形,防止企业触及法律红线,保护企业自身利益,使企业稳定向好地发展。
部分来源: 金诚同达
本文仅作分享,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更正/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