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 | 切实加强依法合规管理的十个方面

时间:2020-11-25 11:50:17 浏览:26599

 本文选自书籍 《中国企业“走出去”合规理论与实践论文选》,国企合规编——《着力提升国有企业依法合规管理能力探讨》。由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摘要】

依法合规是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的客观要求,也是国有企业依法推进改革、开展经营管理、保障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本文介绍了国内外企业合规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分析了国有企业存在的合规风险严峻形势,提出国有企业着力提升依法合规管理能力方面的十点建议。

 

【前言】

依法合规是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的客观要求,也是国有企业依法推进改革、开展经营管理、保障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当前,国有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和融入世界经济中面临的诸多法律风险,突出表现在依法合规管理方面存在的短板。如何构建国有企业依法合规管理科学体系,建立和完善依法治理机制,建立健全有效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确保企业高质量发展,是国有企业法治建设面临的新课题,也是全面提升依法治企能力的新目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探讨提升国有企业依法合规管理能力十分必要。

切实加强依法合规管理的十个方面。


我国有企业开展合规管理的历史比较短,以中央企业为例,是从2015年中央企业实施新的五年法制工作规划开始的。过去开展的法律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形式及内容独立分散运行,给企业资源和运行效率造成浪费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如何处理好与这些管理体系的关系,成为国有企业开展依法合规管理体系建设的关键问题。
 
加强依法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必须坚持“合规管理,法治先行”的理念,以建设“三全五依”(全员守法、全面覆盖、全程管控,依法治理、依法决策、依法运营、依法监督、依法维权)法治企业为目标,加快建立依法合规的科学管理体系,有效提升企业依法合规管理能力。
 

一、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和实施内容
 
我国企业在合规管理体系建设方面主要包括六大内容:
 
一是构建合规管理体系架构。建立公司合规管理组织架构和体系,成立合规风险管理委员会,明确总法律顾问担任合规负责人和归口管理部门职责,企业需要根据组织架构的职责分工,将各种法律、规范和公司规章制度要求进行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岗位,有效开展合规管理工作。
 
二是建立合规制度体系。全面梳理现有规章制度,开展立、改、废工作,制定保障规章制度执行力的管理程序,维护企业高效的经营管理秩序。
三是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培育合规文化建设,把合规管理作为推动企业“依法治企”的重要手段,目标是杜绝企业因违反内部和外部法规引起的风险和经济损失。
 
四是建立健全授权管理制度和内控流程。明确授权内容和行使程序,嵌入企业内控制度的每一个环节,制定授权管理办法和授权手册,确保权力分配制度和业务流程依法合规。
 
五是建立可靠有效的信息披露反馈系统。加强信息公示的归口管理,指定专门部门和人员负责信息公示,加强法律部门对公示信息的合规审查。
 
六是开展合规检查,加强考核评价。明确合规管理考核评价,客观检验合规程度,将企业经营行为的依法合规作为业绩考核的指标内容。
 

二、合规管理体系的核心架构
 
1.国有企业合规委员会是全公司合规管理体系的核心
 
国有企业设立合规委员会与企业法治建设领导小组或风险控制委员会等合署,承担合规管理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工作:确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合规委员会的合规管理职责: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决定合规管理重大事项或提出意见、建议;指导、监督和评价合规管理工作。
 
2.企业合规管理负责人
 
国务院国资委在《中央企业合规管理指引(试行)》中明确国有企业总法律顾问为合规负责人,全面组织合规管理工作,领导合规管理牵头部门开展工作;参加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在企业重大经营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
 
3.合规管理牵头部门
 
国务院国资委在《中央企业合规管理指引(试行》》中明确法律事务机构或其他相关机构为合规管理牵头部门,在总法律顾问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深入推进总法律顾问制度建设,使总法律顾问职责明确,全面负责企业法治建设,参加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在企业重大经营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法律事务机构或其他相关机构为合规管理牵头部门,组织、协调和监督合规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合规检查与考核,对制度和流程进行合规性评价,督促违规整改和持续改进,为其他部门提供合规支持。
 
4.业务生产部门
 
业务生产部门负责本部门的日常合规管理工作,按照合规要求制定和完善本部门的业务管理制度和流程,主动开展合规风险识别和隐患排查,发布合规预警,组织合规审查,及时向合规管理牵头部门通报风险事项,妥善应对合规风险事件,做好本部门合规培训和商业伙伴合规调查等工作,组织或配合进行违规问题调查并及时整改。
 
5.相关职能部门
 
监察、审计、法律、内控、风险管理、安全生产、质量环保等相关部门,在职权位内履行合规管理职责,配合规管理牵头部门指导业务生产部门的合规行为。
 

三、大力推进合规管理体系建设
 
1.推动落实合规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全面推进国有企业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应当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必须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推动形成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总法律顾问牵头落实、法律部门具体实施、各部门共同推进的合规管理工作机制。企业主要负责人作为推进合规建设第一责任人,应当切实履行依法治企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的职责,把依法合规建设纳人全局工作统筹谋划,对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把各项工作纳人法治化轨道。企业法律分管领导负责落实合规建设工作,协助企业主要负责人贯彻国家法律法规,落实合规管理等工作,确保企业合法合规运营。企业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协助推进企业合规建设工作,确保各项业务合规开展。
 
2.进一步规范公司治理结构
 
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特征是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及独立董事)的分权制衡结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和推进混合所有制,认真研究公司制改革后的新旧机制转换,按照现代公司分权制衡的治理理念,探索权力、执行和监督等治理机构在各级公司的落地路径,进一步完 善公司治理结构,确保公司依法规范运行。规范章程制定,强化章程实施。规范董事会运作,建立健全权利一致的决策机制,有效防范风险。实现公司章程内容合法完备、实施规范。根据公司治理需要和章程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合规管理职责及工作要求,修订完善授权委托管理制度,制定授权管理办法和授权手册,确保权力分配制度和业务流程依法合规。全面推进依法合规体系建设,国有企业需要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依法治理统一起来,建立和完善党组织确定重大决策部署领导企业合规管理工作的机制和程序。
 
3.不断完善企业规章制度体系
 
按照合规管理的新要求,完善以公司章程为核心的通用制度体系,夯实企业良法普治制度基础。按照公司章程内容,需要对本企业各类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审查评估,依法规范各层级规章制度管理。充分发挥各级规章制度委员会的作用,在制度制定、调研起草、会签审议、法律审查等环节进行实体和现序双重把控,强化制度合法、合规和科学性审查,确保各项制度严谨合理、依法合规。加强制度落地执行督查,严格制度执行考核责任追究。
 
4.完善依法合规考核问责制度
 
企业合规委员会要建立各级负责人依法合规考核问责制度,把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办事能力、依法合规行为、员工法治素质、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等纳入考核评价内容,落实问责制度,公司重大经营活动因未经法律审核,或者虽经审核但未采纳正确法律意见而造成重大损失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5.建立适合公司律师职业发展的管理制度
 
企业合规管理牵头部门离不开一支精通业务、取得公司律师执照的执业律师队伍。为了提升国有企业依法治企能力,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和公司律师制度十分必要。
 
国有企业公司律师,是指在国有企业中专门从事企业法务工作,具有律师资格或法律职业资格,并且取得司法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公司律师执业证书的人员。国有企业公司律师属于国有企业内部员工,人事关系、工资报酬及相关待遇等由所在企业确定并管理。国有企业应为公司律师履职提供保障和支持,支持公司律师依法执业,维护公司律师的合法权益。国有企业法务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是发展方向,具有健全的法律事务工作部门或能独立设立法律顾问管理办公室,是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和合规管理的重要保障。国有企业应为公司律师履职提供保障和支持,支持公司律师依法执业,维护公司律师的合法权益。
 

四、推动公司决策行为依法合规
 
推动国有企业决策行为的依法合规是法治企业建设的重要环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二是授权清晰的内控执行程序。
 
1.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
 
为了促进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规范决策行为,提高决策水平,防范决策风险,保证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中央规定凡属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运作(简称"三重一大”)事项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作出决定。推进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是实现合规管理的重要环节。党委(党组)、董事会、未设董事会的经理班子应当以会议的形式,对职责权限内的“三重一大”事项作出集体决策,明确决策范围、规范决策程序强化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按规定应由党委会议研究决策的“三重一大”事项,完善员工参与、专家咨询和集体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须先提交党委会议研究同意后再履行后续程序。会议决定的事项过程、参与人及其意见、结论等内容,应当完整、详细记录并存档备查。国资委规定国有企业重大决策实行合法性审核机制,明确规范公司决策事项范围和决策程序,强化决策合法性审核和成效预评估。
 
2.完善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民主决策制度
 
各企业的党组织要加强思想政治领导,定期听取各级工会汇报,指导开展职工代表大会、企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作用。各企业要规范运作和行使职工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特别是对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必须履行民主程序,听取企业工会的意见,必须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有效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3.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建立的使各项业务流转活动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规范流程,是支撑企业合规管理的载体,在推进合规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内部控制制度包括:①明确合理的职责分工制度;②严格的审批检查制度;③健全的会计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④严密的保管保卫制度;⑤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⑥岗位人员的严格培训。内部控制环节的责任确保遵循所有相关适用的法律规范,减少法律风险;业务经营活动未遵循所有相关适用的法律规范,导致法律诉讼、公司经济损失或企业形象受损的,明确相关人员承担的责任;企业根据情况的变化,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及时更新完善。
 
4.违规问责处理制度
 
依法合规管理开始引起大家的高度关注,企业外部的法律规定及监管规定是具有强制性、必须遵守的,否则就会面临法律制裁、监管机构的处罚,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和企业声誉损害风险。国家有关部门开始加大对违规经营决策人员惩处力度,2018年国务院国资委在《中央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中明确作出问责管理和严格处罚规定,将决策行为纳人同责体系.倒逼决策者依法规范作出决策,目的是让每一个经营管理人员不触及法律法规和纪律底线。
 

五、构建诚实守信的合规经营体系
 
合规管理在法治企业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诚实守信的合规经营体系建设梳理相关法律法规监管政策和行业准则,统筹业务部门经营发展活动行为与法律风险防范、全面风险管理等关联工作,坚守诚实守信原则。
 
1.建立健全合规体系
 
构建大合规管理体系,加强合规风险排查和处置,制定并落实合规管理细则,提升公司合规管理水平。从公司战略高度推动合规管理工作,将合规管理体系纳人公司治理范畴,建立健全合规委员会等合规管理组织架构。将合规管控要求深度融入生产经营,嵌入业务全流程,落实到各岗位,实现业务各环节的合规指引。有效衔接法律风险防范、全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审计、纪检监察等管理体系,构建一体多面的合规管理体系。
 
2.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加强法律风险防控,把法治要求嵌入业务运转各环节,规范好重点领域和重点岗位人员。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加大法律风险提示书应用力度,跟踪评价风险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增强法律服务的针对性、时效性。落实重大项目(业务)法务经理责任制,法务经理负责从项目策划到结束全过程、全环节的法务工作,全过程管控法律风险。进步 加强海外企业 产业单位、集体企业,主营业务创新领城等依法合规建设工作,找准相关业务领域的核心法律风险,及时编写和更新法律风险防控指南手册,全力做好法律服务保障。
 
3.注重信用管理评价
 
加强信用管理制度建设,设计科学的信用管理流程,构建完善的信用风险管控机制。对内完善制度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制度质量,增强制度实效,使员工履职有据可守,员工奖惩有据可查,员工维权有据可依。对外服务致力诚信经营,遵守法律法规的同时,践行对外服务承诺。高度关注政府信用机构对企业的规定要求,推动政府部门出台行业信用管理制度对违反法律法规的失信客户,实施联合惩戒。畅通信访、舆情、服务投诉等问题反馈渠道,优化诉求提出、跟踪办理答复反馈流程,提高内部受理处置效率,提升客户服务满意度和公司的美誉度。
 
4.勇担企业社会责任
 
勇担社会责任是法治企业的重要特征更是国有企业依法合规建设的重要目的。在推进依法治企创建活动中,通过合规管理指标的评估可以引导企业关注社会责任的诸多方面,现在国有企业对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关注度极高,例如创新产品与服务品质、劳动用工等,而在环境保护、社会救助应急处置、扶贫帮困等方面关注度不够,勇担社会责任积极性不高。随着国家政策由注重发展速度转为强调发展质量,从单纯强调GDP到重视可持续发展,企业外部法治环境已发生变化,企业的内部法治环境也越来越受到环保、产业链等的影响。新形势下企业迫切需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将承担社会责任融入企业发展战略中,将企业社会责任转化为竞争力。
 

六、加强劳动用工管理,防范违规用工风险
 
1.认真分析形式外包被认定劳务派遣用工的风险
 
政赠近年以来 ,国有公司发生的业务外包劳动争议诉讼案件,集中反映了形式外包的用工风险。国有企业历史上形成的形式业务外包大量使用劳务派遣人员,“假外包真派遣”人员过多,劳务外包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妥善处理好经营承包劳动用工与业务外包之间的关系,依法处理好承包经营期间员工中止或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政策制定和落实一定要 有法律法规依据,认真分析实施中可能会遇到的法律风险,对出现的劳动争议纠纷要及时依法处理,确保企业稳定。
 
2.尽快实现向实质性外包转变
 
目前依法规范劳动用工的外部法治环境十分严格,不得采用形式外包方式使用劳务派遣人员,应当通过招标方式选择成熟的社会化外包公司,培养- -支适应性强、懂业务、精管理的实质外包公司。企业应从内部管理着手,真正做到对外包公司进行“业务管理",而非直接对人的“劳动"进行管理,不对外包员工进行考核或直接下达指令。外包员工的招聘、劳动合同签署、保险、薪酬考核、考勤劳保用品、工作指令、劳动工具、工作服、工号牌、规章制度等方面均应由外包公司进行管理,推动外包公司的规范化管理。
 
3.重点防范新兴业务领域企业法律风险
 
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实行经营承包和大力发展新兴业务领域企业,对规范用工提出新的要求,各类经营主体的出现对合作伙伴选择提出更高要求,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公司管理规定,划清承包经营者与国有公司、外包公司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对于合同制员工解除或中止劳动合同、企业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承包或非国有公司合同制员工承包的,可能涉及其承包范围内的原有国有公司合同制员工的调整,需要妥善处置。处理劳动合同中止和劳动合同解除等问题时,要认真对涉及劳动关系定位、工伤社会保险、工伤赔偿和企业工龄计算等问题进行充分论证和合理安排,切实降低劳动用工风险。国有公司与外包单位员工或其他自然人,不能直接签订合同,应由其先登记为公司或个体工商户等经济组织后再与国有公司及分支机构签订合同。
 

七、重视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管控
 
近几年,国有企业及高级管理人员涉及刑事方面的违法行为不断增多,给企业和个人留下惨痛教训且造成巨大损失。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范,是最大限度地防范和化解国有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员工的刑事法律风险。国有企业及其高级管理人员,往往比较重视企业的民商事法律风险,对刑事法律风险管控重视不够,认为民商事法律顾问可以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思想上忽视刑事风险的存在。刑事法律风险是企业最大的法律风险,国有企业和高级管理人员最大的法律风险不是商业风险,而是刑事法律风险。部分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刑事法律风险防范意识非常薄弱,急需专业的刑事律师帮助其加强相关基础认知。
 
企业合规管理牵头部门开展刑事风险防范,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企业及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合法权益,避免由此带来的巨大损失。企业合规管理牵头部门应当做到:对在重大决策中可能发生的刑事法律中风险进行预测,提出法律意见和建议,出具书面法律意见书:对企业起草或者拟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从刑法法律风险方面提出修改和补充建议;对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刑事法律方面的问题提供咨询和服务:协助审查重大的经济合同、协议等法律文书,并就可能的刑事法律风险提出意见:第一时间跟进企业或者相关人员涉及的刑事法律风险,协调处理好与政府媒体和司法机关的关系。
 

八、提高知识产权资产运营能力
 
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经济生活发展的原动力,企业创新成果集中体现在专利、商标版权(著作权)、技术秘密(非专利技术)等知识产权法律领域。国家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保障和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情形下,为企业改革创新和转型升级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近年来企业十分重视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投入大量研发经费和资源,获得大量知识产权创新成果,如何在市场竞争中将权利变为资产,创造新的价值,着力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资产运用能力显得十分必要。
 
1.大力实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
 
在向互联网化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企业的目标市场是创新业务和互联网业务,尤其是战略新兴产业,是专利、商标、版权(著作权)、域名、技术秘密(非专利技术)、服务标记、厂商名称等知识产权高度集中的领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企业要成立知识产权战略管理委员会,制定本企业知识产权发展规划,建全知识产权管理的组织体系、激励和考核机制,负责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的推进,年度目标的审批和重大事项的决策,鼓励和保护创新成果。
 
2.加强知识产权创新成果的市场推广
 
值得关注的是,许多企业重视知识产权数量的申请,却轻视创新成果的转化,在知识产权的转化运用、实施等方面做得较差。做好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建立健全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和流程及推广应用办法,研究决定知识产权的购买放弃出售、许可、交叉许可或重点保护,实行对企业研发人员的奖励政策。强化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推进,围绕企业核心技术培育高价值专利,开展专利布局,形成专利池,实现专利以许可方式对外扩散,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3.知识产权要尽快从法律维权向资产运营转变
 
随着战略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专利、商标版权(著作权)、技术秘密(非专利技术)、服务标记、厂商名称等无形资产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越来越大,战略新兴产业的竞争已转化为知识产权的竞争。权利不等于资产、只有变成无形资产才有价值。企业申报登记存量的知识产权数量达到定规模后,如何将 权利保护变成资产运营,成为提升价值和对企业经营发展做出贡献的重要领域,这才是发展知识产权的真正目的。企业要按照市场竞争规则,尽快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制度、资本运营流程及资产价值评估体系,在企业财务报表中增加知识产权项目(科目),为市场推广应用、许可使用、对外投资等提供财务依据;促进知识产权质押、出资入股、对外合作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担保的资本运营,多渠道盘活知识产权资产;通过转让、许可、合作开发等方式实现知识产权溢价出资实现知识产权的价值。知识产权通过交易才能转化成生产力。
 
4.积极争取政府战略新兴产业政策扶持,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战略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积累和投资是远远不够的,积极争取政府的政策扶持,实行资本运作,才能做大做强。现在,地方政府十分重视互联网新兴产业的发展,近几年密集出台政策文件,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和支持人才创业,引导企业依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平台,瞄准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领域,开辟企业转型升级新途径。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对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十分重要,充分利用政府的政策扶持,才能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九、注重提升企业法治文化能力
 
以法治理念教育为主线,大力推进企业法治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企业法治软实力。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法治实践,推动法治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与企业管理提升、法律风险防范及普法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弘扬法治精神,增强法治理念,构建诚信守法、合规经营的企业法治文化,正确引导企业职工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努力使全体职工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践行者、坚定捍卫者。组织“诚信守法企业”创建活动,开展树立守法诚信企业家、标杆企业等活动,推进企业法治宣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们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而且随着全社会法治意识的增强,企业的法律需求更加多样化、精细化,这就要求法治建设和合规管理工作更加精准高效。法治没有例外,法治社会的企业必然是法治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作为社会基本单元和市场主体,是推行依法治国的微观基础。打造“法治企业”是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必由之路,要围绕高质量发展,不断强化“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的理念。积极推动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竞争依法发展、依法维权,建立保障企业和员工行为合法合规的文化氛围,不断增强抗风险能力,实现企业整体法治素质显著提升。
 

十、建立健全企业依法合规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公司合规管理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把合规委员会履职情况、总法律顾问制度落实、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核等作为重要指标,对各单位合规管理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落实情况进行全面客 观评判,并将考核结果纳人公司业绩考核体系。针对公司重要岗位、重点领域开展隐患排查,系统梳理经营管理风险,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形成集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救济于一体的闭环管控机制。对于违法违规行为及重大法律风险防范不当负有个人责任的,应当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问责和处理。
 
建立“企业依法合规建设指标体系”,开展企业合规建设评估是全面推进法治企业建设的必然要求。评估指标体系承载着三项功能:- -是分解与落实企业合规建设的目标与要求;二是指导与贯彻企业合规建设的纲要与内容;三是检查与评估企业合规建设的成就与问题,保障企业依法合规管理和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建设和完善。开展评价工作是对企业全面依法合规工作的检验,对暴露出的违规行为、风险事件及法律问题,公司合规管理领导小组要进行认真分析评价,深挖管理漏洞,提出防范措施,切实将评价成果运用于合规管理能力提升。
 
考核评价是推进企业合规建设的重要抓手,传统的考核评价大多局限于各专项工作,难以反映企业整体的合规水平,国内外也尚未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因此,建立一套企业合规管理评价指标、方法与机制来对公司的依法合规状况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估,是在新形势下探索推进国有企业合规管理体系建设的新尝试。


来源:万合企业合规研究院

本文仅作分享,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机构所有,如若不妥,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即更正/删除

登录合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