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速食合规管理体系”

时间:2019-10-29 16:52:07 浏览:596

合规管理近年来逐渐成为了新兴词语,各大企业、单位都开始进行自己的合规管理体系建设。有的企业开展合规管理工作早,有的比较晚。但是无一例外的,都想要搭建起自己公司的合规管理体系。


很多企业,希望半年一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就建立一套合规体系,这无疑是难上加难。有时企业会指着一堆文件,说:这就是我们六个月建立起的合规体系。好像速食食品一样,把成品拿来,加点热水立刻能吃;“速食”合规管理体系也如此,把模板拿来,换上企业的名字,稍微改改就能用?显然,如此“速食体系”我们不能接受。


微信图片_20191029165054.jpg


 “速食合规管理体系”会给企业带来哪些不良后果?


摸着石头过河,得不偿失。


速食合规依赖模板,有的更是直接从《央企合规管理指引》套用而来,《指引》里有什么,我们的合规文件中也有什么。殊不知《指引》之所以为指引,就是起到指导性作用,是用来指导实践工作的,如果无法落在切实存在的经营操作上,指引只是空谈。


速食合规首要危害就是无法认清企业切实存在的违规风险,《指引》写了市场交易,好,我们也写市场交易;《指引》写了知识产权,那我们也要有知识产权。但是是否切实适用于企业本身?不知道。更不知道怎么去认清企业的风险。有效的合规风险识别是建立好合规管理体系的基础,做不好,方向就错,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盲人摸象一般,胡乱进行,等真正的风险出现时早就为时已晚。


无效建设,空耗成本。


该管的没有管,不需要管的乱管。速食合规体系因其定位不清、职责不明,不光给企业空耗了成本,还耽误了搭建良好体系的时间。造成了管理上的混乱。一定程度上,合规体系的有效性体现在对于公司责任的澄清,对于公司尽职的证明。但是,速食体系无法做到这一点,仅仅空谈文件,如何将公司对于合规工作的操作证明落到实处?


明知违规事件存在,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明知灰色地带违规行为在蠢蠢欲动,想管控但无奈没有办法。体系的无效性不光给法律合规部带来工作上的掣肘,更使整个公司对于风险的把控失控。更糟的是,明明有一套看似完整的体系建设,但是依然到处产生合规风险,法律合规部跟谁去说理?


漏洞明显、空子好钻。


速食体系以其标准化、快速化著称,显然由于并未深入绑定企业经营,漏洞百出。各个“聪明”的员工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漏洞,并加以利用。明明公司有对于供应商的管理规定,整整几十页!但是在日常与供应商的管理中并没有严格的审批流程、没有对于高风险供应商的信息把控节点、法律合规部更不会逐一对供应商的合规性进行审查或进行文件的比对。那么当然,用什么样的供应商都是员工说了算,不管是我自己在外面开的公司还是我同学的公司,谁方便用谁嘛......结果,公司在供应商管理上的成本逐年增大,风险不断。当回过头来找原因,发现那些合规制度、合规体系,只是交给集团的一本文件罢了,压根没起到作用。


“速食合规管理体系”有的是为了招投标的华丽加分项、有的是年底交差满足上级的要求,总之,各有各的需求各有各的应对办法。君不见大量的合规管理工作逐渐演变成了文件的“写手”,身体力行的管理变成了埋头伏案的写作。确实,在合规管理乃至整个管理工作中,文件很重要,但有必要舍本逐末,而忽略了管理本身所应该有的身体力行、所应该有的实践性么?毕竟真正出了问题后并不是看你的文件写的多漂亮,而是要看你真正做了什么,做到了什么。


来源:合规官
登录合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