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2020修订)》解读

解读法规: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2020修订)
解读专家: 合规网 解读日期: 2025-07-16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是为规范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保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正确履行职责,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而制定的。该规定明确了处理违法行为应遵循合法、公正、文明、公开、及时的原则,并强调教育与处罚相结合,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重点内容概括: 

1. 管辖:明确了违法行为的管辖原则,包括违法行为发生地管辖及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记录的违法行为处理地管辖。 

2. 调查取证:规定了交通警察调查违法行为时应遵守的程序,包括表明执法身份、全面收集证据、查验相关证件等。 

3. 行政强制措施:详细列出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采取的行政强制措施,如扣留车辆、扣留驾驶证等,并规定了实施程序。 

4. 行政处罚:明确了行政处罚的决定和执行程序,包括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以及行政处罚的告知、决定书制作和送达等。 

5. 执法监督:要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加强执法监督,建立执法档案,实施执法质量考评和执法责任制。 

6. 其他规定:包括对行政强制措施或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申诉途径,违法行为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以及违法行为信息的转递等。 


 法规意义和影响:

          该规定对于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交通参与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它通过规范执法程序,提高了执法的透明度和公正性,有助于提升公众对交通法规遵守的自觉性,促进道路交通安全。 


新法变化内容:

          本规定替代了2004年发布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第69号令),更新了执法程序和要求,以适应新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和执法需求。 


企事业单位义务与权利:

          企事业单位需遵守交通法规,对员工进行交通法规教育,确保车辆和驾驶员符合法律规定。在处理违法行为时,企事业单位有权了解处罚依据和程序,对不公正的处罚可以提出申诉。同时,企事业单位需配合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执法活动,不得妨碍执法。 


合规红线:

          企事业单位及其员工不得有以下行为:伪造、变造或使用伪造、变造的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等;驾驶无牌无证、达到报废标准的车辆;酒后驾驶;超载超速等违法行为。违反这些规定将会受到法律的严厉处罚。

相关标准 more+
  •  
相关文档 more+
  •  
登录合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