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颁布机构: 市经委和市财政局
生效状态: 在用 所属类型: 地方规范性文件
适用地区: 鞍山市 适用领域: 节能与资源利用
生效日期: 2008/12/19 颁布日期: 2008/12/19
颁布机构: 市经委和市财政局
生效状态: 在用
所属类型: 地方规范性文件
适用地区: 鞍山市
适用领域: 节能与资源利用
生效日期: 2008/12/19
颁布日期: 2008/12/19
鞍山市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2008年12月19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加快构建节约型社会,规范节能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辽宁省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辽财企〔2007〕476号)及《鞍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鞍政发〔2007〕16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节能专项资金是指由市财政预算安排、专项用于节能及相关管理活动的资金。   第三条 节能专项资金的使用应坚持“择优支持、突出重点、效率优先、公正透明”的原则。 第二章 资金的支持范围和支持方式   第四条 节能专项资金的主要支持范围:   (一)应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的项目、高耗能设备改造项目、绿色照明项目;   (二)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   (三)循环经济、综合利用项目;   (四)获得国家、省支持,需要地方政府配套的节能项目;   (五)节能宣传、培训、技术交流、学术研讨等工作;   (六)节能信息服务和奖励;   (七)开展节能降耗、循环经济等方面的工作;   (八)节能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的建设;   (九)节能监察、监测、评估和能源审计等工作;   (十)经审核可用于节能工作的有关支出。   第五条 节能专项资金的支持方式   (一)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改造前后同基量对比,适当补助;   (二)应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的项目:按投资额和节能效果适当补助;   (三)新能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项目:按投资额适当补贴。 第三章 申报条件   第六条 申请节能专项资金的单位和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申报的项目必须是经市经委备案及核准的项目;   (二)在本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三)能源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健全、完善;   (四)能源消耗计量、统计制度健全并能按要求将本单位的能耗及时、准确地上报能源管理部门;   (五)重视节能工作,有节能改造措施和计划并按时实施,项目完成后社会示范效应和经济效益明显。   (六)所申报项目的开工日期必需是在2006年以后(含2006年)的建设项目。 第四章 申报和审批程序   第七条 申请节能专项资金,由单位提出申请,经所在区、县(市)主管部门审核后,与当地财政部门联合以正式文件形式上报市经委、市财政局,市直和在鞍的中、省直单位可以直接以正式文件形式上报市经委、市财政局。   第八条 项目申请单位应提供下列资料:   (一)鞍山市节能专项资金申请表;   (二)项目完成投资财务清单及有关凭证复印件和项目总结报告;   (三)单位法人执照副本复印件、营业执照复印件和国、地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五)资质部门出具的节能审核和测试报告;   (六)经合法中介机构审计的上一年度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   (七)需要提供的其它资料。   第九条 补助项目原则上每年受理两次,每半年一次。   第十条 市经委、市财政局等部门组织专家和有资质的监测部门对所申报项目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等方面情况进行论证,根据最终结果确定支持的项目及支持额度,提出节能专项资金的安排意见。   第十一条 市经委和市财政局联合下达支持项目的资金计划,市财政局根据项目进展情况拨付资金。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十二条 节能专项资金在项目竣工后拨付。使用单位应单独设帐、单独核算,保证资金专款专用。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截留或挪用节能专项资金。   第十三条 市经委市财政局将不定期对节能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视情节给予通报批评、收回部分或全部资金、取消申请资格等处罚。对情节严重的,将提请有关部门对责任人追究行政和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经委和市财政局共同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End------
相关文档 more+
  •  
登录合规网
解读×
加入清单×
加入 管理清单
系统提示×
很抱歉,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下载太过频繁,如继续下载,请输入验证码并点击继续下载
继续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