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病毒污染的污水应急处理技术方案

颁布机构: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生效状态: 在用 所属类型: 规范性文件
适用地区: 中国 适用领域: 应急管理
生效日期: 2003/04/30 颁布日期: 2003/04/30
颁布机构: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生效状态: 在用
所属类型: 规范性文件
适用地区: 中国
适用领域: 应急管理
生效日期: 2003/04/30
颁布日期: 2003/04/30
“SARS”病毒污染的污水应急处理技术方案  (二OO三年四月三十日)   为了应对目前我国发生的非典型肺炎受感人群及治疗过程产生污水对环境的污染,根据目前我国同类污水处理技术水平、设备水平制定本方案。本方案适合于接收“非典”人员诊疗的医院、疗养场所、研究机构、临时监护场等产生污水的处理。   一、“非典”人员产生污水污染控制原则   1、加强污染源管理,严防污染扩散   对“非典”病人产生的排泄物(粪便、尿、呕吐物等)必须采用专用的容器(传染病专用的塑料袋)收集,进行单独的消毒处理,不得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收纳“非典”病人的医院产生的污水应加强消毒处理。对于已设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医院应加强管理,对于未设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医院,应增设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消毒处理,禁止随意排入环境。   2、尽快消毒灭菌,控制病毒繁殖扩散   对于产生的污水及其致病源,最有效的消毒灭菌方法是投加消毒剂。目前消毒剂主要以强氧化剂为主,这些消毒剂的来源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化学药剂,另一类是产生消毒剂的设备,相关的技术问题分述其后。   二、非典人员产生污水药剂处理应急方案   1、消毒药剂的种类及其选择   化学消毒药剂按其杀菌强弱可分为灭菌剂、消毒剂、抑菌剂。   灭菌剂指能杀灭细菌芽孢、病毒和一般病源菌。消毒剂指不能杀灭细菌芽孢的一般消毒剂。抑菌剂指不能杀灭病源细菌,但能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消毒剂。   按消毒剂的化学性质可分为:氧化型消毒剂、非氧化性消毒剂。氧化性消毒剂主要指有较强氧化性的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非氧化性消毒剂主要指季胺盐类消毒剂。针对“非典”病毒的一些性状和传播特点,建议优先选用的消毒剂为:液氯、二氧化氯、次氯酸钠、漂白粉或漂白精、臭氧等。   2、药剂配制   所有化学药剂的配制均要求用塑料容器和塑料工具。   3、投药技术   污水消毒原则上要采用相关发生器、虹吸投药法或高位槽投药法。没有条件时,也可以在污水入口处直接投加。   投放液氯用加氯机;二氧化氯用二氧化氯发生器;次氯酸钠用发生器或液体药剂;臭氧用臭氧发生器。   4、药剂使用防护技术   配制和使用消毒药物时,需要穿戴工作服、戴口罩、戴橡胶手套,以防止消毒剂对操作人员的危害。   三、 消毒专用设备的使用方案   1、污水量测算   目前对于医院产生的含有病毒的污水,国内市场上可提供的成套设备主要是二氧化氯发生器和臭氧发生器,这些设备基本可以采用自动化操作方式,设备选型根据产生的污水量而定。根据我国医院污水水量计算技术规范,医疗场合产生的污水量列于表1:   表1          医院污水综合排放量测算表 医院设备或规模       污水量(L/床.d)  小时变化系数K 设备比较齐全的大型医院     600-1000     2.0-2.2 一般设备的中型医院       500-800      2.2-2.5   2、消毒剂及投加量   (1)氯化消毒   传染病医院或接收“非典”病人的专门医院液氯、二氧化氯、次氯酸钠、漂白粉或漂白精,参考有效氯投加量为50mg/L。   接触时间>1.5小时,余氯量大于6.5mg/L,粪大肠菌群数<500个/L;   接收“非典”病人的综合医院   应按传染病医院的要求对其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对原有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改造,在改造之前可采取加大投药量的方法作为临时措施。采用氯化消毒时,接触时间为1.0小时的,余氯大于10mg/L,参考有效氯投加量为80mg/L,粪大肠菌群数<500个/L。若接触时间不足1.0小时的,投氯量与余氯还需适当加大。   (2)臭氧消毒   接触时间大于0.5小时,投加量大于50mg/L,粪大肠菌群数<500个/L。   3、SARS病人排泄物及污物消毒方法   (1)次氯酸钠、漂白粉、三合二、漂粉精:有效氯0.1-0.2%溶液,浸泡24小时以上。   (2)次氯酸钠溶液:有效氯0.1-0.2%溶液,浸泡24小时以上。   (3)二氯异氰尿酸:有效氯0.1-0.2%溶液,浸泡24小时以上。   (4)二氧化氯:有效氯0.1-0.2%溶液,浸泡24小时以上。   (5)焚烧处理
相关文档 more+
  •  
登录合规网
解读×
加入清单×
加入 管理清单
系统提示×
很抱歉,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下载太过频繁,如继续下载,请输入验证码并点击继续下载
继续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