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2019)》解读

解读法规: 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2019)
解读专家: 合规网 解读日期: 2025-09-03
《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旨在加强职业健康检查工作,规范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管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该法规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全国范围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的监督管理。重点内容包括: 1.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备案与条件**: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职业健康检查需向省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备案,并满足一定的场所、人员、设备等条件。 2. **职业健康检查的分类与项目**:根据劳动者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健康检查分为六类,每类包含不同的检查项目。 3. **职业健康检查的实施**:职业健康检查机构需与用人单位签订委托协议,明确检查项目和周期,并由用人单位承担检查费用。 4. **检查结果的告知与报告**:职业健康检查机构需在规定时间内将检查结果告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并对疑似职业病进行报告。 5. **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卫生健康主管部门需制定监督检查计划,对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进行监督管理。 6. **法律责任**:对未按规定开展职业健康检查、未报告疑似职业病等违法行为,规定了警告、罚款等处罚措施。 该法规的实施对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规范职业健康检查市场、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它替代了2002年的《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更新了职业健康检查的相关规定,以适应当前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的实际需要。 企事业单位需履行的义务包括:与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签订委托协议、提供必要的职业健康检查资料、承担检查费用、配合监督检查等。同时,他们享有的权利包括:获得职业健康检查报告、了解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状况等。合规红线包括:不得擅自开展职业健康检查、不得出具虚假证明文件、必须按规定报告疑似职业病等。违反这些规定将面临法律责任。
相关标准 more+
  •  
相关文档 more+
  •  
登录合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