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上海泽晟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许运凯
实务文章,作者赐稿授权发布,供朋友圈转发分享。欢迎投稿:service@csrcare.com
4月13日,新成立的生态环境部联合商务部、发改委及海关总署发布公告,进一步调整《进口废物管理目录》,将从2018年12月31日起禁止进口废五金、工业来源废塑料、废船等16种固体废物;而从2019年12月31日起,不锈钢废碎料、钛废碎料、木废碎料等16中废物也将无法进入中国国境。 而在过去的这一年,环保部门对于“洋垃圾”可谓频频祭出重拳。2017年4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并于7月18日由国办印发,该方案提出具体目标:2017年年底前,全面禁止进口环境危害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固体废物;2019年年底前,逐步停止进口国内资源可以替代的固体废物。持续加强对固体废物进口、运输、利用等各环节的监管,保持打击洋垃圾走私高压态势。随后的7月18日,环保部连同国家标准委分别向WTO递交通知,宣布禁止进口塑料废碎料、废金属、未经分类的废纸、废纺织原料等4大类24种“洋垃圾”。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严禁洋垃圾入境”被明确写入,无疑是在向外界宣告:中国不再是世界的垃圾场! 这场突然而又猛烈的“洋垃圾”阻击战,除了能使国家的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健康得到更大程度的保证外,其对于世界固体垃圾处 理格局、资源再生回收产业的发展以及国内的垃圾分类推进都有着广泛却又深刻的影响。 1 世界固废回收市场发生巨变 首当其冲的,便是曾今对中国出口大量洋垃圾的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诸多西方媒体报道,随着中国的一纸禁令,大量的垃圾被滞留在港口或回收站,部分国家开始转向印度、孟加拉国、越南等其他发展中国家作为垃圾的最终去向。而另一些国家则采取了更为积极的应对措施,例如澳大利亚政府决定投资兴建垃圾焚烧厂,并计划到2025年实现包装材料100%可回收利用。部分国家的企业则开始增加垃圾分类分拣设施,以满足中国对于进口固体废弃物日益严格的标准。 2 国内再生资源回收产业迎来重大利好 另一方面,随着固体废物进口政策的不断缩进,我国的再生资源行业也将迎来重大转型升级。原本依赖国外进口资源的部分企业需要重新寻找本土原材料来源,国内的市场需求将被进一步加速释放。当然我们也要清晰地认识到,目前国内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还不完善,新政策的实施也将倒逼我国再生资源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加速转型升级,提升市场集中度,提高分拣技术水平,提高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率。未来行业有望从"小而散"转为集中、规模化发展。 3 垃圾分类制度面临更大挑战 严控固体废物进口无疑会刺激国内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然而一个健康可持续的再生资源回收产业则需要垃圾分类制度作为保障。发达国家的固体废物之所以有较大的出口市场,主要源于其较为完善的垃圾分类制度。可以想象的是,如果前端的分类效果较差,产生的垃圾也只能进入焚烧厂、填埋场等垃圾处理设施,而这一产业的发展也将举步维艰。 因此在现阶段,应顺应生态环境质量的整体改善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着眼于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习惯的真正养成,采取选择性分类策略,注重分出产物的“质精”而非“量大”,从而提升垃圾分类处理技术水平与环境管理水平,推动再生资源行业转型升级。
编辑:符莉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