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企业的环境管理“打分数”?

时间:2018-03-26 20:34:44 浏览:712

作者 | 上海泽晟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许运凯

实务文章,作者赐稿授权发布,供朋友圈转发分享。欢迎投稿:service@csrcare.com


随着社会各界环境意识的不断提升,环境管理成为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部分。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英国和德国等发达国家开始引入环境绩效评价(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EPE)工作,帮助管理者对企业等组织的环境绩效进行决策。而在2015年新发布的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中,持续改进环境绩效更是成为贯穿整个环境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



timg.jpg


一、环境绩效的定义

ISO14001标准将环境绩效的定义为:一个组织基于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控制其环境因素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环境管理系统成效。通俗来说,就是企业在减少对外部环境影响及实现利益相关方期望等方面经过努力所取得的结果。


二、环境绩效评价的流程

进行一次完整的环境绩效评价往往需要经历一系列的步骤。ISO14031:2013《环境绩效评价指南》中建立的评价过程包括:选择适当的绩效参数,数据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测量、评价、交流和报告关键环境绩效等(如图1所示)。在这其中,笔者认为最关键的是要建立一个具有企业针对性和同行业可比性的参数指标体系。这就需要评价人员在搜寻大量的行业参数列表、一流技术或生态标签标准说明、研究、科学出版物、法规要求以及公众观点等信息后,确定与过程、产品或服务有关的重要环境因素,并最终选择合适的度量标准,确定参数值。国际标准组织也在ISO14031:2013中提供了环境绩效评价参数的示例,将评价参数分为组织周边的环境状况参数(ECIs)和组织内部的环境绩效参数(EPIs)两大类,后者又可再细分为管理绩效参数(MPIs)和运行绩效参数(OPIs)。

gj.png

图1 环境绩效评价流程


u=1103137601,1250898337&fm=27&gp=0.jpg


必须明确的是,企业环境绩效的改善是一个持续不断进行的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特别是在日益强调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等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的背景下,企业应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环境绩效评价的工作中,更好地为环境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END

编辑:符莉曼

登录合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