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合规 | 主体责任落实到位的“五个出路”

时间:2022-12-02 16:21:56 浏览:786

在每一起安全事故中,几乎都和违规行为有关。

11月21日16时22分,河南省安阳市凯信达商贸有限公司厂房发生火灾,造成38人死亡。据调查,本起火灾事故原因系企业人员违规操作电焊引发。

安阳火灾事故,暴露了企业安全生产合规管理中存在的合规风险隐患。无论在事前还是事后,对于安全生产合规中的主体责任落实问题,都值得认真研究和对待。

做好安全生产合规管理,严格落实主体责任,至少可以防患于未“燃”。

前 言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指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于公共安全的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作为公共安全治理的重要方面,国家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予以规制,取得了治理方面的重要成果。

近年来,安全生产事故频发,据统计,2022年1月至8月,全国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224起,死亡人数达654人,其中重特大事故6起,死亡人数118人。对生产安全事故的分析表明,大多数事故为责任事故,都是因为企业或职工的违法违规行为导致。从企业内部来看,存在企业对安全生产不重视、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安全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对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行厘清,以合规为手段将责任进行界定与落实,从而构建出一整套的企业安全生产合规管理体系。

本文从企业内部入手,通过企业合规管理的视角首先明确需要承担安全生产合规责任的主体,然后以此为出发点,明确这些主体需要承担的责任以及违反责任应当承担的后果,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合规主体责任。

一、安全生产合规主体的界定


安全生产主体内涵较为宽泛,主流意见认为广义上存在四种主体,即生产经营行为主体、安全监管主体、社会主体和劳动主体。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三条规定,明确了具体的安全生产法律关系主体,提供了法律渊源基础。安全生产法律关系主体包括生产经营行为主体、安全监管主体、社会主体、劳动主体。

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明确与责任划分密切相关,企业应当建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明确,该责任制是由企业根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要求。

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根据企业岗位性质、特点和具体工作内容,明确所有层级、各类岗位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强化管理考核和严格奖惩等方式,建立起安全生产工作“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的工作体系。

二、企业安全生产合规主体责任承担


(一)企业主要负责人员应当对安全生产全面负责

企业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推动者,是企业安全规章制度体系健全完善的支撑者,是企业安全生产合规主体责任制落实的组织者和企业安全资源投入的决定者。所以,企业主要负责人必须承担起安全生产责任,全面负责安全生产事务,做到亲自抓、总负责。

生产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全面负责。企业日常管理中,主要负责人应当统领全局,在具体实施上,根据各企业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规定,但一般来看至少应当包括以下责任:

1.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当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和标准,起草并颁发本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和操作规程,提出本企业安全生产目标并组织实施。

2. 应当负责确定保证职工安全、健康的措施,制定本企业改善劳动条件的规划和年度安全技术措施计划,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条件所需资金的投入,按规定提取和使用劳动保护措施经费。

3. 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员工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和定期考核,坚持新员工进厂后组织安全教育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作业。

4. 主持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定期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安全工作情况,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接受职工群众监督。

(二)企业设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对安全生产问题专门负责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在特定的生产单位中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其他生产单位情况视人数而定,从业人员超过一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一百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履职尽责,是生产经营单位防范安全生产风险的重要保障。条文明确了以下职责:

1. 组织或者参与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作为保障生产安全的基础,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当完整、严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强制性标准为基础制定这一系列规章制度。

2. 组织或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是加强本单位从业人员安全意识、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安全生产规定及生产经营单位各项规章制度的重要手段,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展开培训,并将情况予以记录,供外部的行政主管部门查看。

3. 组织开展危险源辨识和评估,督促落实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对风险各组成要素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估,有利于落实单位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措施。从生产实践来看,该举措的目的是确定风险等级,制定防范措施,杜绝小风险演变成事故隐患,进而引发重大事故。

4. 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应急救援演练;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当定期组织或参与本单位应急救援演练,熟练识别企业安全生各个环节风险隐患、了解突发事件的发生原理、明确应急救援的范围。当事故发生时,各个部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能够熟练应对,防止事故产生的危害后果进一步扩大。

5. 检查本单位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该工作属于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常规工作,检查、排查相关事故隐患后,其能够更加明确地制定整改方案,从而加强内部监督,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6. 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

7. 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整改计划的执行也应由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具体负责。

总的来说,安全生产的专职管理人员应当对工作认真负责,不能流于形式、敷衍了事,对生产经营单位中的问题以及风险应当及时检查、排查,做到及时报告、及时整改。这样才能做到落实安全生产合规主体责任,从而化解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风险。

(三)企业相关技术责任人员对生产技术问题负责

相关技术责任人员主要包括企业中的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作为企业技术负责人,是企业经营者在技术工作方面的依托和参谋。大量数据表明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操作不当,数据有误等技术原因导致的。

1. 工程技术责任人员应根据施工地的自身环境特点、工程的要求与特点、工地的人力资源情况以及机械设备的工作情况制定出适用于此次工程的施工方案,做到因地制宜。对于方案中的数据,要实地精确测量,而不能随便编写或凭直觉随意编造数值。

2. 总工程师应当确保相关技术人员均为专业人员,人人持证上岗。技术人员在施工工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为施工工程提供着技术指导。还需根据业绩和在职表现对在职人员进行月考核或年考核,考核不合格者应及时给予辞退,表现优异者给予奖励。以确保在职人员的职业技能符合要求。还应时常对在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不断提升在职人员的专业素养并使其了解专业现状,更新技术手段。

3. 强化技术人员的责任意识。技术人员应亲临施工现场,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对不规范的操作及时纠正。根据施工情况和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 更改施工方案,以确保施工安全顺利进行。建立检查小组,对施工设备、高空作业、深坑作业等危险性作业进行专业、仔细地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在检查验收过程中不能仅仅注重质量指标的检查,还应多多检查其稳固性等安全方面指标,做到安全第一。

总之,技术负责人员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具有专业上的认识,其往往能够在第一时间意识到安全风险。落实技术责任人员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利于避免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风险事故的发生。

(四)企业其他部门管理人员对各部门的问题负责

生产企业的其他部门一般还应当包括消防部门、人力资源部门以及财务部门,这些部门与安全生产也密切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应当对各部门所承担的职能负担相应的责任。

1. 消防部门

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息息相关,在烟草、煤矿等特殊产业甚至是最重要的安全管理项目,做好消防管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保障企业职工生命安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国家对消防安全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建立了相对完善消防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均要求单位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

企业内部应当明确消防部门责任人,并在企业适当位置进行公示,把消防安全工 作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人,依法做好企业的消防安全工作。该责任人员首先应当熟知企业生产中存在的消防隐患,并将这些内容在企业中做好消防宣传工作。

同时,企业应当定期组织消防演练,进一步增强员工对火灾事故危险性和消防工作的重视程度,认真做好企业防火安全教育工作,在企业外部,消防部门管理人员积极与消防救援机构联系,使消防救援机构掌握企业的生产技术、工艺流程、风险系数等,并将社区的防火安全模式引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

2. 人力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8条、第17条以及第56条对劳动中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用人单位可以实施的措施以及劳动者的权利做出了规定。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利用劳动合同树立员工的生产安全意识,在负责企业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应把安全生产的相关条款写进合同,其内容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企业的安全生产情况、岗位职业危害情况、员工应具备的安全生产技能以及应负的安全生产责任等。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与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制定有效激励措施,以激发员工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激励措施可与安全绩效考核工作相结合,可基于考核结果兑现奖惩。

(五)企业员工对岗位以及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

员工是企业生产活动中的重要主体,其安全行为对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事故致因理论,事故的发生源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良因素。这就要求将安全管理的重点放到提高从业人员尤其是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上来,最大限度的发挥一线作业人员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系统的安全水平。

第一,员工应当注重提升自身的安全生产意识,积极参与企业开展的安全教育培训以及安全事故演练,熟知本企业的安全生产事故风险以及出现安全事故的应对措施,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降低事故风险。

第二,员工应当严格执行劳动纪律和操作规程,现阶段我国生产企业中员工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经常出现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根据近年来的事故统计分析,“三违”行为是众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由于一线员工在生产现场的时间较长,操作、接触生产设备的次数频繁,这就导致他们在生产安全事故中往往处于一种比较矛盾的地位:既是事故发生的主要责任人,也是事故的受害者。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员工提高对于自身的要求,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尤其重要。这样才能做到在生产作业过程中既不受到伤害,也不对别人产生伤害。

三、企业安全生产合规主体责任追究

(一)内部惩戒

企业有权依据自身生产经营特点制定本单位劳动纪律,进而决定本企业的惩戒事由。在安全生产领域中,上述主体,即企业主要负责人员、企业安全管理人员、企业其他部门负责人、企业员工违反自己所的责任时,应当根据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实施惩戒。具体来说,企业内部的惩戒只能针对管理者或员工个人,方式包括身份性惩戒和经济性惩戒。

但是,应当考虑到安全生产本身的特殊性,即违规者或违反责任者本身也是生产安全事故的受害者,在此种情况下劳动者本身往往无法承担上述惩戒内容。由于惩戒本身不是目的,其只是作为一种警告、督促相关主体及时整改的手段,所以在面对上述情况时处罚不宜过重,应当本着救济的目的兼顾各方主体的利益。

(二)民事责任

因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他人财产损失的,生产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赔偿责任主要包括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害两方面的责任。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造成残疾的,还应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方式计算。此外,企业和主要负责人还应当承担相应的惩罚性赔偿。

(三)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是因违反国家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安全生产事故的责任主体是事实违法行为造成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应当承担不利后果的个人或单位,在企业内部中主要包括事故发生单位,即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事故发生单位有关人员,包括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负有直接责任的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

企业依法应当履行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生产的义务,在事故发生后应当依法报告并进行救援,防止安全事故扩大;具体的责任人员应当履行相应的职责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因其违法违规行为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刑事责任

《安全生产法》明确,生产安全事故中主要责任人员或其他人员违反相应的责任义务,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与生产安全事故有关的刑事犯罪包括危险作业罪、重大责任事故罪、强令、组织他人违章冒险作业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危险物品肇事罪、过失损坏易燃易爆设备罪、不报或者谎报事故罪、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消防责任事故罪、重大飞行事故罪、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交通肇事罪、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等。

实施刑事处罚的主体是享有刑罚权的国家机关,包括公安机关、检察院以及法院,生产安全事故刑事案件的处罚属于刑事处罚的范畴,其程序应当遵循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

(五)社会责任

目前,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还没有统一标准。在生产安全领域中,企业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不仅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保障企业内部人的安全、物的安全、环境的安全,还应当顾及到社会经济、政府、商业伙伴、消费者、员工、环境、慈善事业等多方面。既要带动企业的发展,也要履行自身在社会大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实现与诸多利益相关者的和谐统一。

企业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与履行社会责任并行不悖,甚至这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兼顾社会中各个主体的利益,尊重其权益,企业才能获得更加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结 语

国家长治久安、企业长久发展必须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应始终践行安全生产的发展理念,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安全生产合规主体责任的厘清、界定至关重要,进而才能实现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合规主体责任。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完善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提升企业的生产工作与合规管理水平,更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进一步促进企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来源:企业合规研究中心 子象 作者:梁枫 陈康

登录合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