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部令(第34号)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第十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档案,及时发现并消除环境安全隐患。
对于发现后能够立即治理的环境安全隐患,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消除环境安全隐患。对于情况复杂、短期内难以完成治理,可能产生较大环境危害的环境安全隐患,应当制定隐患治理方案,落实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现场应急预案,及时消除隐患。
环境应急预案
是什么呢?
环境应急预案,是指企业为了在应对各类事故、自然灾害时,采取紧急措施,避免或最大程度减少污染物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厂界外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这种预案区别于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消防、卫生等其他应急预案,以便于企业和环保部门的执行和管理。
应急预案如此重要
那你知道编制一本应急预案需要哪些工作吗?
赶紧跟着方方来了解一下
做好准备吧!
应急预案的基本框架
1、应急预案简介
明确应急预案的编制目的、适用范围、文本管理及修订条件等内容。
2、单位基本情况及周围环境综述
说明单位基本情况及其经营设施基本情况和周边环境状况。
3、启动应急预案的情形
对单位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风险分析,明确启动应急预案的条件和标准。包括:事故识别;危险物质危害分析;环境风险事故场景分析和评价;启动预案的情形等。
4、应急组织机构
明确应急组织的机构、人员与职责,及外部应急/救援力量。
5、应急响应程序-事故发现及报警(发现紧急状态时)
明确发现事故时,应当采取的措施及有关报警、求援、报告等程序、方式、时限要求、内容等。明确哪些状态下应当报告外部应急/救援力量并请求支援,哪些状态下应当向邻近单位及人员报警和通知。
6、应急响应程序-事故控制(紧急状态控制阶段)
明确发生事故后,各应急机构应当采取的具体行动措施。包括响应分级、警戒治安、应急监测、现场处置、应急响应终止程序等。
7、应急响应程序-后续事项(紧急状态控制后阶段)
明确事故得到控制后的工作内容。如组织进行后期污染监测和治理;确保不在被影响的区域进行任何与泄漏材料性质不相容的废物处理贮存或处置活动,确保所有应急设备进行清洁处理并且恢复原有功能后方可恢复生产等安全措施。
8、人员安全救护
明确紧急状态下,对伤员现场急救、安全转送、人员撤离以及危害区域内人员防护等方案。撤离方案应明确什么状态下应当建议撤离。
9、应急装备
列明应急装备、设施和器材清单,包括种类、名称、数量、存放位置、规格、性能、用途和用法等信息。
10、应急预防和保障措施
明确事故预防和应急保障的方案;应急培训和演习的规定。
11、事故报告
规定向政府部门或其他外部门报告事故的时限、程序、方式和内容等。
12、事故的新闻发布
明确事故的新闻发布方案。
13、应急预案实施和生效时间
明确应急预案实施和生效的时间。
14、附件
为应急活动提供必要的技术性支持信息。
应急预案的编制要点
1、事故识别
应急预案必须进行事故识别,明确什么状态下应启动应急预案,什么状态下应请求外部力量支援,什么状态下应建议撤离厂区等决策关键点和决策标准。溢出、火灾、爆炸是最典型的可能威胁环境、财产和人身安全的事故,最需要得到正确的辨识。此外,人为错误引发的事故风险也应当引起注意。
2、应急协调人
制定首要应急协调人并制定备用应急协调人,应急协调人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并熟悉单位情况。公司应赋予应急协调人调动人员、设备、资金和协调所有应急响应措施等实施应急预案的权力,在正常运行期间必须有一人常驻单位应对紧急状态。
3、启动应急预案的情形
基本应急设备主要包括内部联络或警报系统(附使用指南),请求外部支援的设施(如电话),消防灭火器具,火灾控制装备,溢出控制装备,消除污染的装备,应急医疗救护设备和药品,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装备(如防护服,防毒面具)等。
4、撤离计划
应急预案应明确启动撤离的信号方式、撤离路线及备选路线,在重点区域应张贴位置图,标识撤离路线以及最近应急装备的位置。
5、政府报告
因发生事故或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危险废物严重污染环境的单位,必须向政府环保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报告。
6、预案修订
发现应急预案存在不足和缺陷,甚至完全失效,要及时修订。此外当发生以下几种变化时,也要及时修订应急预案。
有了应急预案,才能在出现意外事故的时候从容应对,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应急预案编制完了,也向环保部门进行过备案了,是不是就结束了呢?
当时不是,企业在接下来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根据应急预案进行相关培训和演习,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才可以做出及时有效的应急响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