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企业EHS,谈到防爆问题,大多数人都会发懵,觉得这个问题是我们的技术软肋。想要深入学习,又发现各种标准佶屈聱牙,很难和现场联系起来。
2014年8月2日发生在昆山中荣的粉尘爆炸事件已经过去4年多了,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组织了一轮又一轮的检查,各种行政处罚:限期整改,停产整顿,罚款,取缔,覆盖了所有涉粉涉爆企业。各家相关单位的EHS管理人员忙着学习新法规,参加各种官方和非官方的培训课程,和各家负责整改的承包商联系,出整改方案,比价,又向老板打申请,批专款整改预算,再到施工安全监管,验收,这一轮下来,着实扒了一层皮。
据实地观察
一些企业在内部隐患排查过程中还是流于形式,整改只停留在政府的整改通知书里的内容,并没有从法规合规性,有效控制风险的角度做整体的差距分析,缺乏对涉爆区域的整体风险评估和改善。
实事求是来说,政府主管部门之前更关注于硬件设施改造提升,而对软性管理合规要求偏弱。这一倾向已经开始改变了。大家发现,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很多时候硬件设施的改造非但不能控制风险,可能还会制造更多问题。
来看一个典型问题
根据《GB15577-2007粉尘防爆安全规程》相关条款: 4.3企业应根据本标准并结合自身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特点,制定本企业粉尘防爆实施细则和安全检查表,并按安全检查表认真进行粉尘防爆检查。企业每季度至少检查一次,车间(或工段)每月至少检查一次。
好,问题来了!究竟该如何组织内部的季度和月度的检查呢?
分享一些良好管理实践供大家参考
月度检查参加人员:EHS工程师、涉爆部门主管、涉爆岗位作业员;
季度检查参加人员:EHS经理、总经理、涉爆部门经理、工程部经理
检查内容包含但不限于:
1、最新的法规识别了吗?
2、设备检查是否合格?
3、防爆区域槽车作业是否合规?
4、防爆区域电气都合规吗?
5、相关人员都了解防爆区域吗?
要把软肋做实,并没有什么花哨技巧或者高技能。经过多年的经验教训,和对大量现场的走访,我们发现最有效的、也是唯一有效的仍然是:
(1)收集所有防爆相关法规条文
(2)了解最佳工业实践
(3)识别建立自己的爆炸风险清单和管控计划
(4)根据企业特点建立爆炸风险管控要求和操作规程
(5)新项目时确认防爆设计、安装、验收
(6)定期检查、监测设备,检查现场执行及隐患排查
(7)为爆炸风险岗位员工进行定期培训
(8)建立防爆管理档案,保留所有工作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