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2016修正) 》解读
概括法规重点:《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旨在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发挥土地供应的宏观调控作用。该办法规定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的定义、原则、分级预审制度、申请程序、审查内容和预审意见的效力等。预审遵循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护耕地、合理节约用地和符合国家供地政策的原则。预审分为审批、核准和备案三个阶段,由不同级别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申请用地预审需提交相关材料,包括申请表、申请报告等。预审意见是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核准项目申请报告的必备文件,有效期为三年。
强调法规意义和影响:该办法对于规范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程序、保护耕地资源、促进土地合理利用、维护国家土地管理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它对相关主体的行为进行规范,保障了建设项目用地的合法性、合规性,对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新法变化内容:2016年修正版对原办法进行了部分修改,如调整了预审申请和初审转报的程序,明确了预审意见的内容和效力,延长了预审审查的时限等,以适应土地管理的新形势和要求。
企事业单位义务和权利:企事业单位在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中需履行提交真实、完整申请材料的义务,遵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家供地政策。其权利包括在预审通过后,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和供地手续。合规红线包括不得未经预审或预审未通过就擅自进行项目建设,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和建设项目选址等。
解读结果:《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规定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的原则、程序和要求,旨在规范用地预审,保护耕地,促进土地合理利用,对相关主体具有约束和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