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 》解读

解读法规: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
解读专家: 合规网 解读日期: 2025-09-03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是中国国务院为规范农民工工资支付行为、保障农民工按时足额获得工资而制定的行政法规。该条例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其重点内容和核心要点如下: 1. **明确工资支付责任**:用人单位必须按时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拖欠。 2. **政府监管责任**: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建立协调机制,加强监管能力建设。 3. **工资支付形式与周期**:工资应以货币形式支付,不得以实物或有价证券替代,且需按约定周期和日期支付。 4. **工资清偿责任**: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应依法清偿;特殊情况下,如用工单位使用非法人单位派遣的农民工,由用工单位清偿。 5. **工程建设领域特别规定**:建设单位应有满足施工所需资金的安排,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开设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分包单位对农民工工资支付负直接责任。 6. **监督检查与法律责任**: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工资支付的监督检查,对违法行为设定了具体的处罚措施。 7. **应急周转金**:政府可动用应急周转金先行垫付部分拖欠工资,后向用人单位追偿。 该条例的实施对保护农民工权益、规范工资支付行为、预防和解决拖欠工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它强化了用人单位的工资支付责任,明确了政府的监管职责,并通过特别规定加强了工程建设领域的工资支付保障。同时,通过设定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增强了法规的执行力和威慑力。 对于企事业单位而言,需要履行的主要义务包括:实行实名制管理、按时足额支付工资、开设工资专用账户、存储工资保证金等。同时,企事业单位也享有通过合法途径解决工资支付争议的权利。违反这些规定,企事业单位及其负责人可能面临罚款、项目停工、资质降级等处罚。 相较于以往的做法,该条例为农民工工资支付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操作规范,强化了对拖欠工资行为的惩治力度。
登录合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