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解读
解读法规: |
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
解读专家: |
合规网 |
解读日期: |
2025-09-03 |
《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是中国国务院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而制定的法规,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的核心内容和重点如下:
1. **优化营商环境的目标**:旨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
2. **基本原则**: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干预,提升政务服务能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3. **市场主体保护**:保障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受到法律保护,市场主体依法享有经营自主权,平等使用各类生产要素和公共服务资源。
4. **市场环境优化**: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加大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体系。
5. **政务服务提升**: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严格控制新设行政许可,优化投资审批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
6. **监管执法强化**:落实监管责任,健全监管规则和标准体系,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新技术、新产业等。
7. **法治保障加强**:及时制定或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听取市场主体意见,进行公平竞争审查和合法性审核。
该条例的实施对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保护市场主体权益、规范政府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为市场主体提供了更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而且通过法治手段保障了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增强了市场活力。
对于企事业单位而言,它们需要履行的义务包括遵守法律法规、公开服务标准、资费标准等信息,不得强迫市场主体接受不合理条件或收取不合理费用。同时,它们享受的权利包括依法自主决策、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和公共服务资源。合规红线包括不得违法干预市场主体自主决策事项、不得违反法定权限实施行政强制措施、不得违法设立或执行政府性基金等。违反这些规定的行为将受到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