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标准管理办法》解读

解读法规: 医疗器械标准管理办法
解读专家: 合规网 解读日期: 2025-09-03
《医疗器械标准管理办法》是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为促进科技进步、保障医疗器械安全有效、提高健康保障水平而制定的法规。该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施行,替代了2002年发布的《医疗器械标准管理办法(试行)》。 **法规重点**: 1. **标准分类**:医疗器械标准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以及基础、方法、管理、产品四大类。 2. **管理职责**:明确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医疗器械标准管理中心、医疗器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 3. **制修订程序**:规定了医疗器械标准制修订的程序,包括立项、起草、征求意见、技术审查、批准发布、复审和废止等。 4. **标准实施与监督**:医疗器械企业必须严格按照注册或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组织生产,保证产品符合强制性标准。 5. **信息化管理**:医疗器械标准实行信息化管理,相关信息应及时向公众公开。 **法规意义和影响**:该办法对医疗器械行业的标准化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规范,有助于提高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护公众健康,同时促进医疗器械产业的健康发展。 **新法变化内容**:与2002年的试行办法相比,新办法增加了对医疗器械标准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强化了对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明确了医疗器械标准样品的管理要求,以及对团体标准的管理规定。 **企事业单位义务与权利**: - **义务**:医疗器械研制、生产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必须执行强制性标准,积极采用推荐性标准,并参与标准制修订工作,及时反馈标准实施问题。 - **权利**:鼓励这些单位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采用国际标准,以及对标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 **合规红线**:违反医疗器械强制性标准的行为将受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违反标准的行为。
登录合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