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是中国针对电信网络诈骗问题制定的专门法律,旨在预防、遏制和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该法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
法规重点:
1. 定义与适用范围:明确电信网络诈骗的定义,并规定了在中国境内或中国公民在境外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均适用本法。
2. 工作原则: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系统观念、法治思维,源头治理、综合治理,齐抓共管、群防群治。
3. 责任主体:国务院建立工作机制,地方政府组织领导,公安机关牵头,相关部门依职责履行监管主体责任。
4. 电信治理:电信业务经营者需落实电话用户实名制,监测异常电话卡用户,规范物联网卡使用等。
5. 金融治理: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需建立客户尽职调查制度,监测异常账户和可疑交易。
6. 互联网治理:互联网服务提供者需核验用户身份信息,监测涉诈异常账号,规范域名服务等。
7. 法律责任:对组织、策划、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或提供帮助的行为,规定了刑事责任和行政处罚。
法规意义和影响:
该法的实施对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升公众的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保护公民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稳定。
企事业单位义务与权利:
企事业单位需履行实名制登记、风险防控、监测识别涉诈信息等义务,享有依法经营、配合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的权利。合规红线包括不得非法制造、买卖、提供或使用涉诈设备、软件,不得非法买卖、出租、出借相关卡、账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