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服务管理条例(2020修订)》解读

解读法规: 保安服务管理条例(2020修订)
解读专家: 合规网 解读日期: 2025-07-16
《保安服务管理条例》是为规范保安服务活动、加强管理、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治安而制定的法规。重点内容包括: 1. 明确保安服务的定义和分类,包括保安服务公司提供的服务、单位自行招用的保安员服务以及物业服务企业的相关服务。 2. 规定国务院公安部门负责全国保安服务监督管理,地方公安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监督管理,保安服务行业协会依法开展自律活动。 3. 保安从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保障保安员合法权益,保安服务活动应文明合法。 4. 规定保安服务公司设立条件和程序,包括注册资本、管理人员资格、专业技术人员、设施装备等要求。 5. 对自行招用保安员的单位提出要求,包括法人资格、保安员条件、管理制度等,并规定备案制度。 6. 明确保安员的资格条件,包括年龄、健康状况、品行、学历等,并规定考试、审查、留存生物信息等程序。 7. 规定保安服务合同的内容和要求,包括服务项目、内容、权利义务等,并要求留存合同备查。 8. 对保安服务中使用的技术防范产品、监控设备等提出要求,包括产品质量、技术规范、信息保密等。 9. 规定保安员的职责和禁止行为,包括查验证件、巡逻守护、安全检查等职责,以及限制人身自由、搜查身体、侵犯隐私等禁止行为。 10. 对保安培训单位的设立条件、培训内容、监督管理等作出规定。 11. 明确公安机关的监督管理职责,包括指导管理、监督检查、建立信息系统、处理投诉等。 12. 规定违反条例的法律责任,包括未经许可从事保安服务、违反管理制度、侵犯权益等行为的处罚。 该条例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对规范保安服务市场、保护相关主体权益、维护社会治安具有重要意义。与原有法规相比,该条例进一步明确了保安服务的分类、从业条件、监督管理等内容,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强化了对保安服务活动的规范和监管。 企事业单位作为自行招用保安员的单位,需要履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保障保安员权益、开展保安服务等义务,享有依法自主开展保安服务的权利,同时不得在本单位以外提供保安服务,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违反相关义务和规定将面临法律责任。
相关标准 more+
  •  
相关文档 more+
  •  
登录合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