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解读

解读法规: 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
解读专家: 合规网 解读日期: 2025-07-16

《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是中国国务院为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优化营商环境而制定的法规,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的核心内容和重点如下: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采购货物、工程、服务支付中小企业款项的情况。 


2. 中小企业定义:

依据国务院批准的标准确定的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 


3. 支付义务:

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不得要求中小企业接受不合理的付款条件,不得违约拖欠款项。 


4. 付款期限:

机关、事业单位应在货物、工程、服务交付后30日内支付款项,最长不超过60日;大型企业应合理约定付款期限。 


5. 非现金支付:

使用商业汇票等非现金支付方式需合同明确约定,不得强制中小企业接受。 


6. 保证金规定:

除特定保证金外,工程建设中不得收取其他保证金,且收取比例应符合国家规定。 


7. 迟延支付责任:

迟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的,应支付逾期利息,利率不得低于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或按每日万分之五计算。 


8. 信息公开:

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需公开逾期未支付款项信息。 


9. 投诉处理:

建立投诉渠道,及时处理拒绝或迟延支付的投诉,严重失信者将纳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10. 审计监督:

审计机关对支付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11. 评估与评价:

将及时支付工作情况纳入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和营商环境评价。 


          该条例的实施对中小企业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保护了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还通过规范支付行为,优化了营商环境,促进了经济的健康发展。与原有法规相比,本条例更加明确和具体,强化了对中小企业款项支付的保障措施。 

          企事业单位需履行的义务包括及时支付款项、不强制非现金支付、合理约定付款期限等,同时享有按合同约定收取款项的权利。

          合规红线包括不得无理拖欠款项、不得违规收取保证金等。违反条例规定的行为将受到相应的法律责任追究。

相关标准 more+
  •  
相关文档 more+
  •  
登录合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