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气象管理办法
颁布机构: |
四川省人民政府 |
生效状态: |
在用 |
所属类型: |
地方政府规章 |
适用地区: |
四川省 |
适用领域: |
生态环境综合管理 |
生效日期: |
2000/04/28 |
颁布日期: |
1997/10/16 |
颁布机构: |
四川省人民政府 |
生效状态: |
在用 |
所属类型: |
地方政府规章 |
适用地区: |
四川省 |
适用领域: |
生态环境综合管理 |
生效日期: |
2000/04/28 |
颁布日期: |
1997/10/16 |
四川省气象管理办法(2000 年)
(1997 年 10 月 16 日省人民政府以第 93 号令发布 根据 2000 年 4 月 28 日《四川 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四川省气象管理办法〉的决定》修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气象观测、预报活动的管理,保障气象事业的健康发展,发挥气象工 作对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积极作用,预防和减轻气象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根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结合四川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四川省行政区域内从事与气象有关的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县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管理 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工作。其他设有气象工作机构的部门,管理本部门的气象工作,并接受 气象主管机构的行业管理。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气象工作的领导,积极支持配合国家气象事业,发展地 方气象事业。
建立气象事业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国家气象事业的经费由国家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地方 气象事业纳入地方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气象基础设 施建设所需经费,按本办法第九条的规定执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应在各自职 责范围内做好与气象有关的工作。
第五条 气象工作应坚持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的方针,提高气象科学技术水平, 搞好气象公益服务。气象服务属于气象公益服务范围的,应当无偿提供;属于专业气象服务 范围的,可以有偿提供。
第六条 对在气象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或个人,由气象主管机构或人民政府予以 表彰奖励。
第二章 气象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护
第七条 重要气象设施建设项目,在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批前,应当按照项 目相应的审批权限,经省气象主管机构审查同意,或者由省气象主管机构报国务院气象主管 机构审查同意。
第八条 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的设置,由国家和省气象主管机构统一规划布局。 其他单位、系统所属的气象台站的设置,由各单位、各系统根据自身业务需要,按照气
象行业规划布局。农村气象哨纳入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本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
系,统筹规划建设。
第九条 气象主管机构所属各级气象台站的基础设施建设,由当地人民政府、上级气象 主管机构和气象台站匹配投资。属于为地方服务的气象业务和科技开发项目所需经费由当地 人民政府统筹安排。
第十条 气象台站的探测场地、设施设备、标志,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侵占和破坏。严 禁侵占、破坏气象通信设施和干扰气象通信设施功能的正常发挥。各级无线电管理机构依法
监督和保护气象专用频率、信道。邮电通信部门应按照有关规定保障气象通信畅通、迅速、 准确传递气象情报、预报和灾害性气象警报等气象信息。
第十一条 国家规定的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范围,纳入城市和村镇建设规划,任何组织 和个人都有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的义务。
第十二条 禁止下列危害气象探测环境的行为: (一)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设置障碍物、进行爆破、取土、采石; (二)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设置影响气象探测设施工作效能的高频电磁辐射装置; (三)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从事其他影响气象探测的行为。
第十三条 因重点工程建设和城市规划的特殊需要必须迁移一般气象台站、用于局地监 测的天气雷达探测站或其设施,建设单位必须提前一年报省气象主管机构批准;确需迁移国 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等国家统一布局的气象站及其设施的,建设单位必须提前两 年报省气象主管机构审核,由省气象主管机构报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批准。未经气象主管机 构批准,建设、规划、国土等行政管理部门不予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四条 经批准迁移气象台站或探测场地的,由该气象台站或探测场地的上一级气象 主管机构审定符合条件的新址。在新址投入使用后,建设单位方可在原址动工建设。迁移并 重建气象台站或其设施所需的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十五条 气象技术装备依法实行使用许可证制度。列入使用许可证管理范围而未取得 使用许可证的气象技术装备不得投入气象业务使用。
气象专用计量器具,应经计量行政管理部门授权的计量检测机构检定。未经检定、检定 不合格或超过检定有效期的气象专用计量器具不得投入气象业务使用。
第三章 气象信息的发布和传播
第十六条 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由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根据各自职责 统一向公众发布。有关单位和系统所属的气象台站可以向本单位和系统所属单位发布专业性 天气预报。禁止其他组织和个人向社会公开发布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
第十七条 单位或个人向社会传播的气象信息,必须是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正式 发布的气象信息,并注明该信息的具体来源。传播单位或个人应依照省气象主管机构的规定, 与气象台站签订使用协议。在经营性信息传播业务中传播气象信息的,应按省物价、财政部 门规定的标准向提供气象信息的气象台站缴纳费用。禁止传播篡改、伪造的气象信息。
第十八条 广播电台、电视台应保证气象预报的定时播发。在特殊情况下需要改变播发 时间和内容的,应当征得发布气象预报的气象台站的同意。灾害性天气警报和补充订正的气 象预报,应当及时插播或增播。前款规定的气象预报的图文电视节目由气象台站组织制作。
第十九条 外国组织或个人在四川省行政区域内采集和使用气象信息应遵守国家有关 规定。
第四章 气象灾害防御
第二十条 县以上人民政府应将气象灾害防御纳入防灾减灾工作体系,统一规划并组织 实施。
县以上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防灾减灾部门定期会商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气象主管机构 负责组织气象灾害的预测预报,加强对农业气象监测的管理和指导。
第二十一条 气象台站应当严密监视暴雨、冰雹、大风、干旱、低温、连阴雨等重大气 象灾害,并将预报信息及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通报有关部门。
第二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根据灾害性天气预报提前组织有关单位和群众采取防御措 施。气象灾害发生后,应及时组织抢救,核实灾害情况,报告上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
第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人工影响局部天气工作的领导,制定有关规划并建 立相应的协作制度。气象主管机构承担有关的组织和管理工作。人工增雨防雹设备由气象主 管机构统一管理,并接受当地人民武装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二十四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安装的雷电 灾害防护装置应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
对可能遭受雷击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必须按规定采取防避雷电灾害的措施。 其中新建工程的避雷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同时投入使用。
高层建筑和其他重要建筑物、构筑物,其避雷设计由气象主管机构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审 核。避雷设施应按核准的设计安装和使用,并按有关规定进行检测。
第五章 气候资源利用
第二十五条 省气象主管机构统筹组织全省气候资源调查和气候区划工作,组织气候监 测诊断、分析评价及气候变化的研究和成果应用,定期发布气候监测公报。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提出利用、保护气候资源和应 用气候资源区划的建议。
第二十六条 各地农业综合开发中,与气候有关的开发项目,项目主管单位应通知当地 气象主管机构参与论证,充分发挥当地农业气候资源的优势。
第二十七条 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城乡建设规划,应当适应当地气候条件。 因气候因素特殊需要而进行的气候可行性论证,由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气象主管机构及其所 属台站应当为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和国家重点项目提供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
具有环境影响评价资格的气象机构,可以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进行工程项目的大气环 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使用的气象资料,应经气象主管机构核定,出具认证书。未 经检定认证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不得用于工程建设。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气象主管机构按照《中华人 民共和国气象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一)侵占、损毁或者未经批准擅自移动气象设施的; (二)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从事危害气象探测环境活动的。 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违法批准占用土地的,或者非法占用土地新建建筑物或者
其他设施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
关规定处罚。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使用不符合技术要求的气象专用技术装备,造成危害的, 由有关气象主管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安装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的,由有关气象 主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使用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给他人造成损失的, 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气象主管机构按照《中华人 民共和国气象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一)非法向社会发布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的;
(二)广播、电视、报纸、电信等媒体向社会传播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不 使用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提供的适时气象信息的;
(三)从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单位进行工程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是,使用的气 象资料不是气象主管机构提供或者审查的。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不具备省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资格条件实施人工影响天 气作业的,或者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使用不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要求的技术标准的作 业设备的,由有关气象主管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三十三条 拒绝或者故意拖延播发气象预报或者灾害性天气警报,造成严重后果的, 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四条 经邮电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传递气象电报,发生稽延或者错误,致使气 象电报失效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五条 气象工作人员玩忽职守,致使气象预报或灾害性天气警报服务产生重大失 误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