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打造最佳城市水环境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颁布机构: 苏州市人民政府
生效状态: 在用 所属类型: 地方政府规章
适用地区: 苏州市 适用领域: 水(海洋)生态环境
生效日期: 2010/02/23 颁布日期: 2010/02/23
颁布机构: 苏州市人民政府
生效状态: 在用
所属类型: 地方政府规章
适用地区: 苏州市
适用领域: 水(海洋)生态环境
生效日期: 2010/02/23
颁布日期: 2010/02/23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打造最佳城市水环境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苏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批转打造最佳城市水环境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苏府〔2010〕32号 各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 经市领导同意,现将市水利局(水务局)制定的《打造最佳城市水环境三年行动计划》批转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苏州市人民政府 二○一○年二月二十三日 打造最佳城市水环境三年行动计划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城区水环境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污水处理率快速提高,河道水质得到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恶化趋势得到遏制,节水减排工作整体推进,2008年获得“江苏省节水型城市”称号。根据市委十届十次全会上提出的建设“三区三城”目标,城区水环境治理还面临着许多新任务、新要求。为此,决定利用三年(2010年~2012年)时间,以改善城区水环境质量为抓手,全面规划,综合治理,打造最佳城市水环境。现提出行动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三区三城”建设目标,坚持“人与自然和谐、人水和谐”的科学治水理念,实行节水、排水、引水、河道多部门联动;截污治污、节水减排、河道整治、引水换水多措施并举,努力营造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文化四位一体新格局,美化水城环境,彰显水城特色。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环境为重”的原则,着力解决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水问题,构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城市防洪减灾体系、水资源调度和水环境保障体系、科学合理的污水污泥处理处置体系和“河湖贯通,引清释污,改善水质,环境宜人”的水网体系。 二是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使排水系统与污水处理设施相互协调、引水与排涝有机结合、防洪与挡污相得益彰、河道整治与水景观建设融为一体,提高综合治污能力,加强城区河道综合治理,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 三是坚持“布局合理、功能明确、设施完善”的原则,调整和完善城市排水规划,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扩大污水接纳和处理能力,重点解决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提高截污率。加大雨污水管网养护工作力度,降低面源污染物入河量,提高水环境质量。 四是坚持“先易后难、重点突破”的原则,在实施工程项目和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着力协调好城市河道水环境容量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河流景观与城市景观、污水截流及其处理回用方式之间的关系,使其与旅游、交通、观光、休闲融为一体,力求有所突破和创新。 三、工作目标 (一)污水处理。污水管网全覆盖,污水处理水质全部达标排放,污水处理率达到96%以上,污水处理单位成本处于同类工艺全国先进水平,污泥综合利用、安全处置率100%。 (二)河网水质。理活河网水系,改善河道水质。一般河道水质基本达到景观用水标准,重点河道(干将河、平江河、山塘河、环城河)水质达到城市景观水标准。 (三)防洪排涝。防洪标准达到200年一遇,排涝标准达到20年一遇。 (四)节水减排。2010年建成国家节水型城市,并不断巩固提高。 (五)信息化管理。实现防洪排涝、污水处理、河道水质、水情采集等情况的远程监控和调度。 四、工作任务 把2010年作为行动落实年、2011年作为整体推进年、2012年作为巩固提高年,加大截污治污力度,加快河道整治步伐,推进节水减排工作,全面打造最佳城市水环境。 (一)2010年作为行动落实年,以“节水减排,建设国家节水型城市”为工作抓手,全面启动打造最佳城市水环境行动。 1.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严格按照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开展节水型城市创建活动,加大推进八大行业节水技改,加强减排项目的政策引导扶持力度,通过全民节水、全社会节水,实现节水减排,确保2010年建成国家节水型城市。 2.完善管网建设,加强污水接纳。结合2010年老住宅小区、背街小巷、城中村的综合整治工程,排水管网建设同步推进。计划建设污水管道148公里,设置提升泵井7座;继续开展排水户普查和管网调查,规范污水接纳行为,提高污水接入率,加强污水管网养护工作;加强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制定城镇污水厂运行监管办法;完成城东和福星、娄江3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任务,使出水水质分别达到一级A标准和DB32标准,全年处理污水8600万吨,COD、NH3-N削减量分别达1.9万吨、0.16万吨。 以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为原则,抓好实施污泥安全处置项目的推进工作,提高污泥处置的安全性。研究出台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监管办法,加强污泥处理处置的全过程监管。 3.雨水管网改造工程。结合老街巷综合整治,改造雨水管道21公里;结合老住宅整治,改造雨水管道近9公里;结合城中村整治,改造雨水管道12公里。全面推进雨水管网管理养护工作,减少面源污染物入河;完善雨水管网养护考核办法,提高养护管理水平,确保雨水管网畅通。 4.启动新一轮河道整治工程。有计划逐步打通断头浜,沟通水系。结合平江风貌保护,恢复中张家巷历史河道;结合城市建设做好打通梅莲河、冶坊浜、五泾浜3条断头浜的前期准备工作,并按计划组织实施;结合新城开发,建设7条景观河道;会同市环保局在城区实施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在2010年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逐步推广,争取用三年时间消除黑臭河道;养护维修河道驳岸、栏杆等设施。古城区实行“修旧如旧”,古城外以建设生态工程为主;根据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进展,会同市规划、园林及轨道公司等部门(单位)着手对干将河恢复整治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建立城区河道水质监测网,合理设置监测点,全面启动河道水质监测工作。 5.城区河道杂船清理。为解决城区河道内杂船严重影响城市景观和河道水质的问题,实现水活、水清、岸洁、河美的目标,研究制定清理方案,会同市公安、市容市政、海事等部门和所在区政府,对城区范围内的杂船进行清理,2010年启动,两年内完成。 6.防洪工程建设。完成城市中心区十大防洪枢纽工程,抓紧完成防洪排涝小闸的整修和加固,研究新低洼地防洪排涝工程布局和调整城区河道换水排涝方案,并组织实施。 7.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完成金墅港等城区饮用水水源地清淤等综合治理工程,加强太湖、城区河道蓝藻预警和打捞管理工作,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二)将2011年作为整体推进年,以“截污治污,争创国内一流”为工作抓手,确保城区水环境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1.进一步规范排水管理。根据管网调查和功能检查结果,继续实施排水管网的建设;加大污水接纳力度,督促完成200户非居民排水户雨、污分流改造,加强排水预处理设施管理,逐步杜绝污水入河;加大对重点排水户的监管力度,年内完成100家重点排水户水质监测工作;加强排水许可管理,整合排水户信息管理数据库和管道GIS系统。 2.进一步强化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在2010年完成8600万吨的年度水量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新城区的截污率和古城区排水户的接纳率。到2011年,年度处理水量达到9000万吨。在提高污水处理量的同时,进行全面的管网检查,查找管道的漏点与破损,降低污水渗漏率,提高污水厂的有效处理水量,从而进一步提高主要污染物的削减量。到年底,COD削减量达到2万吨,NH3-N削减量达到0.17万吨;按照上年制定的监管办法的要求,逐步规范对城区污水处理厂的监管工作,同时要全力推进污泥处置项目的建设进程。 3.进一步优化污水管网的运行管理。通过新技术的引进、新设备的投用,进一步强化干管养护,逐步实现污水干管养护的机械化、智能化。除“支管到户”工程改造的污水管道外,将开放式小区,无人管理小区纳入养护范围。健全机制,完善支管养护考核体系,加大管理力度,做到污水支管一年养护两遍。采用先进手段对管道情况进行评估;引进国内外先进的非开挖技术,加强管道维修、更新工作。 4.进一步加强河道管理工作。建立城区易黑臭河道档案,分析季节性黑臭河道的规律,提前采取针对性措施。完善城区河道换水考核机制,协调平江、沧浪、金阊三区换水工作,开展换水运行、泵闸维修立功竞赛活动;加强河道换水方案的研究,有针对性研究城乡结合部、三新城等建设区域的换水方案,不断积累各重要河道节点的流量、流速、水质情况等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使换水方案更加科学合理。划定断头浜河道蓝线,为城中村、无地队及地块开发改造时实施断头浜打通提供依据。 5.实施干将河整治工程。按照古城保护要求,兼顾人文景观、自然生态、周边环境、城市布局、交通设施,实施干将河修复工程,把干将河建成贯穿城市中心的风景带。 6.启动信息化工程。按照分工实施的原则,河道、排水等单位要制定实施信息化工程的计划并抓紧组织实施,在各相关单位实施的同时,局将及时整合信息管理数据库,建设防洪排涝、污水处理、河道水质、水情采集、工程运行、防汛决策等信息数据的远程监控、实时监测和指挥调度。 (三)将2012年作为巩固提高年,以“理活做美,实现人水和谐”为工作抓手,全面实现最佳城市水环境目标。 1.提升截污治污长效管理水平。在管网建设不断完善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城区污水管网全覆盖,进一步提高管网到达地区的污水接入率;继续完善污水管网建设,完成200户非居民排水户改造接入任务。加强污水处理厂运行和污泥安全处置监管,做好管道维护,启动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到2012年末,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6%以上,污水管道养护率达到100%,全年处理污水9200万吨,COD、NH3-N削减量分别达2.1万吨、0.18万吨。 2.提升污水治理、污泥处置水平。进一步加强排水户日常管理,从源头上严控污染源。在截污治污并重的方针下,进一步节能降耗,降本增效,在保证稳定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的同时,不断改善工艺,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污水厂节能减排,使城区污水厂运行管理达到国内同类工艺先进水平。同时,进一步总结污泥安全处置工作情况,规范污泥处置工作,实现污泥的规范化处理处置和综合利用,污泥安全处置率达到100%。 3.提升河道综合整治水平。充分挖掘城市水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人文元素,做到河道整治与历史风貌相结合,河道景观与生态环境相结合,完成干将河修复工程,开展河道轮浚,进一步沟通水系,形成河畅其流的水景特色。 4.提升河道长效管理水平。建立城郊一体的河道管理体制,使河道保洁、河道换水、河道管理等各项工作做到苏州城区全覆盖,不留边角死角,做到与最佳旅游城市风貌相协调。 5.提升节水减排工作水平。巩固国家节水型城市的创建成果,全面提升城市节水管理的各项指标,建立安全可靠的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使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低于18立方米/万元,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在85%以上。 五、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为确保打造最佳城市水环境三年行动计划的全面完成,成立打造最佳城市水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统一负责打造最佳城市水环境工作的组织领导。苏州水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要加强联动,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并主动协调有关部门,争取各方的配合和支持,确保完成各项任务并取得实效。 (二)明确目标责任。根据三年行动计划,抓紧制定年度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明确责任单位、责任处室和责任人,将工作任务逐一分解落实。坚持效益优先,质量第一,安全为重,全面强化监督和考核,使各项工作出成果、出成效,取信于民,让群众得到实惠。 (三)坚持依法管理。强化涉水建设项目管理、排水和取水许可。加强河道蓝线管理工作,建立城区河道水质检测网。开展沿河餐饮业集中整治行动,查处私排污水、违法取水、占用河道等行为。健全完善防汛、排水、供水、水资源突发性公共应急预案,确保城市生命线工程完好。 (四)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与“12345”热线以及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沟通,建立“打造最佳城市水环境市民行动”平台,了解市民涉水公共服务的需求,倾听百姓对保护水环境的建议和意见,强化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意识,增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企业的工作本领。加强涉水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通过志愿者活动等形式,社区宣传栏、墙报及其它公共设施扩大宣传渠道,增强全社会爱水、护水意识。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水环境治理的满意度、水环境保护的文明度、水环境感观的认可度、水环境质量的安全度。
登录合规网
解读×
加入清单×
加入 管理清单
系统提示×
很抱歉,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下载太过频繁,如继续下载,请输入验证码并点击继续下载
继续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