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市清水河流域协同保护条例

颁布机构: 吴忠市人大(含常委会)
生效状态: 尚未生效 所属类型: 地方性法规
适用地区: 吴忠市 适用领域: 生态环境综合管理
生效日期: 2025/11/01 颁布日期: 2025/10/09
颁布机构: 吴忠市人大(含常委会)
生效状态: 尚未生效
所属类型: 地方性法规
适用地区: 吴忠市
适用领域: 生态环境综合管理
生效日期: 2025/11/01
颁布日期: 2025/10/09

吴忠市清水河流域协同保护条例

吴忠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6号)

  《吴忠市清水河流域协同保护条例》于2025年9月11日吴忠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2025年9月29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

吴忠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5年10月9日


吴忠市清水河流域协同保护条例

  (2025年9月11日吴忠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2025年9月29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 为了加强清水河流域协同保护,推进流域综合治理,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 》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清水河流域协同保护及其监督管理活动。

  本条例所称清水河流域,是指红寺堡区、同心县行政区域内的清水河干流及其支流的集水区域。

  第三条 清水河流域协同保护应当坚持生态优先、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协同推进的原则。

  第四条 清水河流域建立协同保护工作机制。

  市人民政府应当与固原市、中卫市人民政府协调流域保护中跨区域的重大事项,加强在生态共建、污染共治、应急联动、联合执法等方面的沟通协调。

  第五条 市、清水河流域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清水河流域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将清水河流域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加大流域保护的财政投入,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清水河流域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职责范围内开展清水河保护管理工作。

  清水河流域村(居)民委员会协助做好清水河流域保护工作。

  第六条 市、清水河流域县(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清水河流域水安全、水资源、水土保持、水域岸线等监督管理工作。

  生态环境部门负责清水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工作。

  自然资源(林业和草原)部门负责清水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管理、生态保护与修复等工作。

  发展和改革、工业和信息化、公安、财政、住房和城乡建设、农业农村、城市管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清水河流域保护相关工作。

  第七条 清水河流域保护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统筹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生态保护,协同推进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综合治理,实施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和退耕还林(草)、水源涵养、林木抚育等生态治理措施,维护清水河流域生态功能稳定,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第八条 清水河流域依法实行河长湖长制。各级河长、湖长分级分段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河流、湖泊的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执法监管等工作。

  第九条 市、清水河流域县(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水土保持规划,采取封育保护、自然修复等措施,组织单位和个人植树种草,扩大林草覆盖面积,涵养水源,预防和减轻水土流失。

  第十条 市、清水河流域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土流失治理,采取淤地坝建设、坡改梯、等高耕作等措施,对折死沟、长沙河等水土流失严重的支流流域进行综合治理,有效减少入黄泥沙。

  禁止在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区域开展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确因国家发展战略和国计民生需要建设的,应当进行科学论证,并依法办理审批手续。生产建设单位应当依法编制并严格执行经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造成水土流失的,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治理。

  第十一条 市、清水河流域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因地制宜加快开展历史遗留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和恢复,加强对在建和生产矿山的监督管理,督促采矿权人履行矿山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责任。

  第十二条 市、清水河流域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干流生态流量保障,建立生态流量调度机制,落实生态流量管控指标,增强河流生态调节能力。

  市、清水河流域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流域水生态修复治理,改善水体矿化度。

  第十三条 市、清水河流域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机制、水沙调控和防洪调度机制,采取措施加快病险水库、淤地坝除险加固和提升改造,加强水工程联合调度,提高对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

  市、清水河流域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清水河流域河道、湖泊管理和保护,健全河湖管护治一体化机制,常态化开展人防巡查、技防监测、物防维护,开展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堤防加固工作,保障河湖安全。

  禁止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从事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行洪的活动。禁止违法利用、占用河道、湖泊水域和岸线。

  第十四条 市、清水河流域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对排污口定期组织排查整治,明确责任主体,实施分类管理。

  清水河流域排放水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禁止未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或者违反排污许可证规定排放水污染物。

  第十五条 市、清水河流域县(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指导农业经营主体科学合理减量使用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推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实施农田退水污染综合治理,依法防治畜禽、水产养殖等造成的污染。

  从事畜禽养殖和屠宰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措施,对畜禽粪便、尸体和污水等废弃物进行科学处置,防止污染环境。禁止随意丢弃病死畜禽,造成河(沟)道污染。

  鼓励、引导流域内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等产业的生产经营者使用有机肥和生物防治技术,发展循环经济。

  第十六条 市、清水河流域县(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工业污染综合治理,引导支持企业实施清洁化改造,促进节能、环保、低碳、资源化利用产业发展。

  排放工业废水的企业应当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等有效措施,加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收集和处理产生的全部废水,防止污染环境。

  第十七条 市、清水河流域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城乡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固体废物处置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厕所改造、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消除黑臭水体,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第十八条 市、清水河流域县(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涉及清水河流域保护的政策制定、规划编制时,应当加强与固原市、中卫市同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必要时可联合申报、实施跨区域重大项目,协同推进清水河流域生态保护。

  第十九条 市、清水河流域县(区)人民政府应当与固原市、中卫市同级人民政府探索开展清水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建立健全市场化、多元化、可持续的清水河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具体补偿办法由相关市、县(区)人民政府协商确定。

  第二十条 市、清水河流域县(区)人民政府应当与固原市、中卫市同级人民政府建立清水河流域水环境突发事件预警和处置协同机制,发生暴雨、洪水、严重持续干旱等自然灾害和水污染事件等突发情况时,及时对重大险情进行联动监测、会商、研判,强化应急调度和精准响应,协同上下游、左右岸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第二十一条 市、清水河流域县(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与固原市、中卫市同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建立清水河流域协同执法机制,统一执法程序、裁量基准和处罚标准,协商确定执法计划,组织联合调查、协同执法。

  第二十二条 市、清水河流域县(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与固原市、中卫市同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共同建立流域水环境、水资源、水文、气象、自然灾害等监测网络体系,实现信息共享。

  鼓励并支持清水河流域协同保护的科学技术研究,积极推广先进技术应用,提升流域协同保护的科技水平。

  第二十三条 市、清水河流域县(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与固原市、中卫市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建立监督协作机制,协同开展执法检查、专题调研等活动,保障有关法律、法规在清水河流域的实施。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因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造成损害的,侵权人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清水河流域协同保护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本条例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

登录合规网
解读×
加入清单×
加入 管理清单
系统提示×
很抱歉,系统检测到您的账号下载太过频繁,如继续下载,请输入验证码并点击继续下载
继续下载